第1章 - 向光明前进 - 闫广峰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向光明前进 >

第1章

公元1943年,那时的国际战场,2月2日,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投降,德军保卢斯元帅及9万余士兵被俘,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2月9日,美军完全占领瓜达尔卡纳尔群岛,由此,拉开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对日进行大反攻的帷幕。

4月18日,美国海军击毙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

到了5月份,北非的德军和意大利军队向盟军投降。

6月10日,共产国际(一般指第三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8月份,盟军彻底占领西西里岛。下旬的时候,库尔斯克战役结束。

9月份一开始,盟军在意大利登陆,不到半个月时间,意大利投降并向昔日的盟友——德国宣战。

11月1日,美军在索罗门群岛登陆……。

视线回到国内战场,1月18日,国民党山东新编第四师师长吴化文等,率部投降日寇,改编为伪军第三方面军,吴任司令职,其时,山东伪军一度高达18万余。(日军投降后,改为国民党第五路军,进驻兖州。1948年济南战役发起后,在我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政治攻势及军事压力下,率所部两万余人起义,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吴任军长)。

当时,山东、河北的抗战形势一度异常严峻……。

河北东部,沧海县,当时归属天津管辖。天津沦陷后,日军妄图实施由东向西,南北对进战略目的,大举增兵入侵,为稳定后方,并切实保护好战略交通运输线,对占领区实施驻军方案,当时沧海县驻有日军五百余人,后增兵至三千余。伪军亦有三千余。

那一年快到阴历年底的时候,我党驻沧海县抗日工作组在不明原因下,遭到日寇破坏,因敌情不明,经请示上级决定,驻沧工作组大部分同志暂时撤回根据地,留下具有隐蔽条件的同志观察情况,相机而动。

大搜捕过去一段时间后,情况渐趋稳定,交通恢复后,冀中根据地社会工作部派来了新的同志,组织领导对敌斗争,这个新来的同志约有四十岁年纪,本地人,名字叫贺春来。

春来同志刚到沧海县的时候,临时住在县城西郊不到三十里的香茶铺村,那里有他的一个远方亲戚。跟着来的交通员把沿路情况总结好了,住了一晚,第二天就返回根据地了。

第三天的时候,他的亲戚利用进城卖杂货的便利条件,联系到了县城临时负责的同志,当天晚些时候,那个同志就坐着春来亲戚的木排车来到了香茶铺村,和春来同志见了面。

这个同志年纪略轻一些,大约三十四、五岁的样子,一米七五左右的身高,身材匀称,健壮。脸上带着爽朗、阳光的微笑。他的名字叫苏兴民,难能可贵的是,兴民同志有高小学历(即现在的初中)。

两个完全陌生的人第一次见面,互相就都有惺惺相惜的感觉,于是,两双健康有力、志同道合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简单吃过晚饭后,贺春来带着苏兴民来到后院,坐在木质小马扎上,没有寒暄客套,直接询问了解沧海县的抗战情况。

兴民同志把现时情况详细介绍了一遍,基本和撤回根据地的同志所说相同,最后,兴民重点说了两个情况,一,城内日寇又增加了兵力,现时约有一千二百人左右。(即后勤指挥部门带一个步兵大队的编制),并且每天在县城东郊进行体能训练。二,侦缉队(约有一百二十人)去向不明,队部剩余留守人员全部到日军宪兵队办公。分析认为,日寇近期会组织进行下乡清剿行动。

听完苏兴民的介绍,贺春来有两个感觉,第一个感觉是,兴民同志是一个完全称职的地区领导者,他冷静,镇静,思路清晰,工作细致。第二个就不是感觉了,应该说是判断才更为准确——那就是,日寇近期肯定会进行突袭式的军事行动。有了这个判断后,他向兴民提出了进城并长期隐蔽工作的想法。苏兴民听了,想了想才说,这次太仓促了,没有考虑那么细致,稍微等几天,我回去后安排一下,然后再回来接你。然后,贺春来又和苏兴民研究了一下今后工作如何开展的问题,直到深夜才进屋休息。

第二天天刚微亮,苏兴民就跟着村里进城卖货的顺风木排车回城了,贺春来送到村口,看着那木排车走远,才漫步回村,简单吃了早饭,坐在院子里想着今后的工作如何展开。

人员问题是关键问题。工作组撤离后,留下来的算上兴民,才有五个人,这其中还包括两个半大的孩子——郑朝阳和何婉晴,小名荷花。

兴民现在是在福顺商行(主要业务是售卖修理自行车)做修理工,待遇不是很好,平时还得出去干点杂活才能勉强糊口。

张放,有三年小学文化,目前在金茂商行干木匠活,空闲时间帮着账房记记账,算是半个文化人。

李栓柱,没上过学,但是能认识几个常用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在那个年代这就算不错了。事业方面比较坎坷——早先在铁路上干点杂活,日本人打进来以后,为了保障运输网安全,对铁路人员都进行了直接清理,除了留下了一部分技术工人外,类似于栓柱这样的苦力,都被直接清理了。后来,去铁匠铺帮工,没几天,铁匠铺也被侦缉队管控,后来又去仓库扛大个(苦力,搬运工),没干几天,仓库被有军方背景的日侨垄断经营,想着给日本人干活心里就憋屈的慌,栓柱就想着找个能勉强糊口的活计,然后就把这憋屈活辞了,找了几天,也没找到个正经的事,本想着去拉黄包车,没干过不知道啊,车、船、店、脚、牙,拉黄包车也算一行,就是这么受气、受累不挣钱的活计,想入行门槛都迈不过去,兴民帮着疏通了车行的关系,又和管片的警察打了招呼,最后结果是拿不出十几块的租车钱,这个活计就没干上。

总得活着吧,总得吃饭吧,就这么咬着牙凑合吧,后来,直到工作组撤离,直到现在,栓柱还是在日侨仓库干苦力。

郑朝阳和何婉晴算是一对患难兄妹。

三九年底的时候,父母带着往南面投亲戚逃难,火车是不敢坐的,上车之前的检查比过鬼门关都吓人,但凡值个块八毛的东西,都给搜刮干净了。当然,就算过了检查站,也上不了车,逃难的人太多,挤不上去。道远,不坐火车,就雇木排子驴车,紧走慢走过了青县了,鬼子兵从后面赶上来了,逃难的人们在漫洼野地里疯跑,带出来了家当也都不要了,活命要紧啊。就这样也没活下来几个,郑朝阳是亲眼看着父母中枪倒下的,妈妈死前拼着最后一口气喊着让他快跑,那年的朝阳虚岁刚十二,早就吓懵了,站在野地里不会动,万幸有好心人,在随时都可能送命的时候,抱起小朝阳就往前跑,到后来终于脱开鬼子兵了,那人也跑不动了,轰着赶着让朝阳往沧海县城的方向跑,就这么着,朝阳算是捡了一命。婉晴和朝阳情况差不多,那时候的婉晴年纪更小,虚岁才九岁。和父母跑散了以后,跟着逃难的人群跑到了沧海县城。大人们还好说啊,知道找个活路,半大的孩子知道什么,几十个孩子都躲在沧海县城内城的半截土城墙下面晒太阳,饿了就出去要口吃的。俩孩子就是这么见的面。

要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有时候一天也要不来几块碎饼子窝头,有时候一天什么也要不来,就得饿着肚子忍着。要的多了,孩子们还抢,大滴欺负小的,婉晴就属于天天受欺负的,导致朝阳经常挨饿,为啥,因为朝阳人小心善,最是看不得婉晴受气,那一段苦难岁月,仗着朝阳护着婉晴,要点吃的宁可自己饿着,也得赶紧给婉晴吃了,要不婉晴能不能活下来都是未知数。

有道是施恩不望报,仁义念千年。多年以后,朝阳几乎都记不住这些事了,婉晴还深深的在心里记着呢,并且记得好多细节。

就是在大街上要饭的时候,兴民同志遇到了这两个脏的都看不出来是个人的孩子。苏兴民当时看着一群孩子在抢东西,其实是一群大孩子抢朝阳要来的一点点剩饭,朝阳被打倒在地,趴在地上紧紧护着那点救命的饭食,乱哄了一会,巡街的警察来了,赶跑了一群半大乞丐,救下了鼻青脸肿的郑朝阳。

苏兴民站在不远处看到了事情的后半段,要不要收留这两个孩子,他当时犹豫了很久,促使他下定决心的,是他看到朝阳把那一点点几乎是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剩饭喂给婉晴的时候,他放下了一切顾虑,他在内心告诉自己,这是一个善良的,有道义、有担当的男子汉。

苏兴民把两个孩子领回了自己住的大杂院,麻烦一个院的婶子大娘给两个孩子洗洗干净,勉强凑了两身衣服给换上,又吃了点东西,睡了一觉。两个整日担惊受怕,疲惫交加的孩子从下午五点多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八点才醒。早晨起来,看着两个精神伶俐,神采焕发的孩子,苏兴民心里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多好的孩子啊,怎么就赶上了这么个混账世道呢。心里骂了一顿狗日的鬼子,还是得面对现实,没办法,找组织吧。

当时,沧海县社会工作部第一领导人是罗文宏同志。

在一间狭小但是充满阳光的小屋子里,老罗同志坐在小马扎上,郑朝阳和何婉晴坐在土炕上,苏兴民站在一个破旧书柜旁,默不作声,等着挨批评。

老罗默默看看两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又看看苏兴民,心里憋着气,咬着牙,十几分钟没说话。嘴上没说,心里一直在骂——苏兴民啊苏兴民,就你是好人,就你是菩萨。要救人还轮到你去啊,现在满大街都是逃难的,内城墙下面流离失所的孩子没一百也有八十,我还用你给我领家里来啊。你脑子里是一团浆糊啊,你不知道现在什么情况啊?大人还吃不饱呢,交通员出去送情报,饿的腿肚子打颤,你是真不知道还是故意跟我装糊涂?你不知道咱们干的是什么工作啊?咱们干的是在鬼子汉奸眼皮子底下拔眉毛的事,随时都有可能人头落地,你弄这两个小家伙来,有个一差二错,让他俩给咱们陪葬吗?你……。

恨归恨,骂归骂,罗文宏归根到底也没说出把两个孩子扔回大街上的话。

半个多小时,苏兴民一直低着头。罗文宏一句话都没说,临走的时候,给苏兴民留下了一块银元——组织经费就还有三块银元。

就是这一块银元,救助了两个孩子,就是这一次发自良心深处的善意,救活了两条性命。在以后的日子里,就是打死罗文宏他也不会相信,就是眼前的这朵文文静静,说话还有点胆怯的小荷花,就是我们亲爱的何婉晴同志,在几年后的一个极为关键的时刻,几乎是以一己之力,顶住内部的重重压力,冒着随时牺牲的危险,拿到了那份极为关键的情报,拯救三军,力挽狂澜,使得沧海县社工部、城郊游击队,部分外围工作同志近千人逃脱了死神的手掌,可以说是临危不乱,居功至伟。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罗文宏出了门,心里做了一个决定,搞钱。哪怕冒风险也要搞,再没有钱,别说工作,人都快活不下去了。

几天以后,沧海县城西亲日豪绅黄金元家后宅进了劫匪,报官说损失了五、六百银元。没说的,还有两支手枪,一百多发子弹,两颗手榴弹……。

仅这一次的收获,就让沧海县社会工作部的全体同志过了几年的吃饱穿暖的宽松日子。

日子过好了,工作也好干了,接下来,就该考虑两个孩子的教育了。苏兴民联系了县小学,入学倒是没问题,可是不敢去,怕暴露。日本人占住了沧海县,安定了治安,就开始搞文化侵略,小学都要上日文课,学校里长期住着汉奸监督管理,日本军官偶尔还去讲讲话,这学没法上。

上不了学,就得学门手艺,以后好养家糊口啊。朝阳去了大福楼饭庄学厨师,先打杂,后学艺。婉晴去了江南澜锦织服装店沧海县分店学裁缝,也是先打杂,后学艺。都是干活管饭,没工钱。他俩这工作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上午都不忙,如果起的早的话,能有半天的时间。

要说这人呐,得有那读书的命。

俩孩子安顿下来了以后,有一天早起出门捡废品,遇见近处博文书店老掌柜搬东西,俩孩子过去给帮忙,忙完了,老掌柜给俩孩子几块糖吃,老掌柜一边看着两个孩子吃糖,一边了解俩孩子的情况,问完了,领着俩孩子进屋看书,到了时间,孩子该去学艺了,老掌柜又给了点木条、包装箱一类的废品,叮嘱说明天再来。

回到家,俩孩子就把这事给苏兴民汇报了,苏兴民一听还有这样的好事,狠狠心,买了一包点心一包茶叶就登门拜访去了。

到了书店,见了老掌柜说明来意,老掌柜坚决不收礼,拉住苏兴民的手,说了这么一段话,老掌柜说:“兴民啊,你是个好人,这俩个孩子也是好孩子,让他们读书吧,不学习,将来没希望啊,咱们国家没希望啊”。

听了这话,苏兴民“扑通”一下就给老掌柜跪下了,接着说道:“老先生啊,谢谢您了,您的恩情,我替他俩记住了,苏兴民就是再愚钝,也明白尊师重道的道理,这点心意不算数,明天我就领着俩孩子给您老磕头拜师来”。

老掌柜急忙扶起苏兴民,说:“言重了,言重了,你就放心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