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奇耻大辱 -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 太极鱼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34章奇耻大辱

大唐开朝不过十数载,一切都是百废待兴之兆。

如今科举重开,因此文人墨客正是捋臂将拳、跃跃欲试的阶段,哪一个才子不是心潮澎湃、豪气干云。

就连谭庆豪买通的九流才子,也会吟出“愁思不消凌云志”的豪言壮语。

其他才子更是一副舍我其谁的表情。

文豪文豪!

作为一个文士,就得有豪气。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才符合文人的气魄。

所以诗词就得往大了整,怎么大怎么来,最好拿本书就把天捅出一个窟窿。

可偏偏伊关这首诗,反其道而行之。

他不去追求那些大而空的豪言壮语,反而就戳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田家足闲暇,士友暂流连。”

这就是居家过日子的田园趣事。

你们游历山川湖海,我就在自家田园里逛荡。

没有磅礴之感,却细腻到润肺入心!

使得每一个人都不自觉的代入其中,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

然后是……

“三春竹叶酒。”

竹叶酒点题,应对秦银玲的竹青台。

而最妙的是最后一句!

换做其他人,亲切的写完了,就得低开高走,显示自己的霸气,这依然是现在文人的弊端。

一首诗低开高走确实能够体现心气儿,却破坏了诗词本身的韵味儿。

而伊关的“一曲鹍鸡弦”,愣是将田园气息深入到了骨髓,到了极致。

讲述出了升斗小民苦中作乐的意境。

这时候配上一杯酒,仿佛心灵都升华了一般!

“好诗,好诗!”

王绩听了之后,连连称赞。

他一开口,周围的达官贵人更是拍手叫好。

伊关没有动笔,但心思灵巧的人,早已经将这首诗抄录了下来。

越读越是有味道。

而秦家的竹青台也一样,越喝越有滋味。

伊关这首诗,和秦银玲的竹青台,简直就是绝配!

其实伊关本来不想吟诗的,毕竟不是他自己真实的水平。

可是看到秦银玲被人欺负,他怎么可能不管?

恰好这首庾信的《春日离合》跟秦银玲的新酒相配,直接拿出来治一治那帮人嚣张的气焰。

伊关做事随·性洒脱,虽然不太喜欢用别人的东西,但到了该用的时候,一点也不含糊。

咋了!

小爷我就用了,不服出来比试一下啊!

真当小爷的唐诗宋词三百首是白背啊!

随便拿出来一首,就能怼的你们哭爹喊娘找不着北!

流传千古的名句,伊关喂猪的时候都能背出一箩筐来。

崔启荣眯了眯眼,没有说话。

一旁他的几个同窗却坐不住了,“这伊关委实嚣张,真当我五姓七望世家无人不成?”

“忍着!”

崔启荣再次开口了,“小不忍则乱大谋,你们这时候上去和他斗诗,岂不是给秦家的酒做宣传。”

众人一惊,还真是这么个理儿!

“崔兄果然高·瞻远瞩,是我等孟浪了。”

崔启荣能够有今天的威望,除文采斐然之外,为人更是城府极深。

既然要对付伊关,就要直戳他的要害。

打蛇打七寸,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须把对方弄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