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掌:幼小的名相 - 大唐:开局与李二断绝父子关系 - 赛博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49掌:幼小的名相

可以说,如今的大唐水师,已经渐渐形成了一种自我思考,将自己从一个从属于陆军的小军种,提到高位。

对这样的变化,长孙冲是喜闻乐见的,纵然‘陆军’那群人不一定认可,但只要天子和‘海军’自己认可就行了。

其实对这样的变化,促进力度最大的是‘海军’军舰的高额造价。

知道他们座下战舰价格的人,没有一个不吃惊的,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自豪感。

隐隐表现出来的,大概就是我们‘海军’是高富帅,你们‘陆军’是穷屌丝。

看看大家的装备造价就知道了。

正是因为这一点,现在在朝堂上不少国公对水师有些非议,认为他们抢占了大量的军费,却又没做出符合这样投入的成绩。

更何况,水师又上不了岸,现在大唐的敌人都是陆上的敌人,养着这样一支庞大而又昂贵的水师有什么用?

这样的议论,让长孙冲感到很警惕。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反过来说,长孙冲既然是水师都督,就绝对不允许别人随便消减他们水师的经费,就是那些原本的叔叔伯伯们也不成!

长孙冲的立场是摆的很正的!

又看了看镜子,长孙冲暂且放下心中的琐绪,满意的捋了捋自己的胡子,冲着一边的亲信说道。

“走,咱们去见一见未来跟着一起上船的同僚们,这可是未来咱们衙门扩张的希望啊!”

水师衙门就缺新科举人们这样的人才,反正不指望他们打仗,但帮着记记账,吹一吹水师的作用,总是能做到的吧?

……

李昭德跟着一群同僚,穿过水师衙门的重重阁楼,进到一处偏厅。

刘仁轨在这里热情的招待他们,李昭德是知道刘仁轨的,毕竟就是他带着水师和高句丽打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水战。

并且以无可比拟的优势大胜高句丽水师,奠定了大唐三月击败高句丽的基础。

李昭德这次来水师,其实是不怎么情愿的,毕竟他祖上怎么说也是陇西李氏,父亲也是侍御史,这个官职已经不低了。

而李昭德又是他们这科明经中年纪最小的人,傲气更甚,他更希望自己能被安排到如今的市贸司中,眼下谁不知道那是一个顶好的衙门?

可如今天子极力打压士族,不管是河北士族还是关陇士族都躲不过这一刀。

他李昭德固然出身名门,可还是避不开这一遭,只能被草草的安排到水师来。

而来到水师之后,他们就都是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人了,说不定自己还要比别人多出一些劣势。

李昭德心里这么想着,不过再一看身边的同僚们,不少都是河北道的士子,有些甚至是自己认识的。

李昭德的心里就又安定了泰半,这大概就是天塌了有高个子的顶着吧?

在刘仁轨招呼他们喝茶的时候,李昭德默默的观察着身边的这些人们。

他现在是水师的捕鲸使者,身边的这批人大都是这个身份,一个捕鲸使者又能率领五十人,专门跟船出海,记录船只航行的日志。

这都是他们来水师之前,就已经和他们交代过的。

而现在,这个地方大概有二十个捕鲸使者,也就意味着这里的人能带千人出海。

要是再加上捕鲸船上的水手、船工们,这就意味着杜荷可能要管着五六千人的吃穿用度。

杜荷是哪来的本钱呢?

更让李昭德心忧的是,一名杜荷就能养这么多人,万一有人利用捕鲸船养兵怎么办?

至于杜荷究竟能捕杀多少鲸鱼,那都是小事了。

李昭德跟着水师的人,专门从齐鲁一带坐船出海的,也算是在海面航行过的人了。

对鲸鱼这种东西,也不是没有见到过。

单单齐鲁一带,听船上的船工们说,可能一年也就能见到两三头。

若是按照这样的比例,李昭德觉得杜荷养这么多人,迟早破产。

可天子却又这么有信心,将他们一大批新晋士子派到水师这,岂不是意味着,捕鲸这行当会发展的很快?

李昭德有些想不明白了,总不能说天子被杜荷这样的纨绔子弟蒙蔽了吧?

当今天子可不是那种养于深宫妇人之手,没有一点权威的落魄天子,他可是亲自帅师十万,攻下吐谷浑,又逼着一代明君李世民退位的人。

就算李昭德再怎么对李恪打压士族的行为感到不舒服,也不能否认李恪的智商和手段。

一般人要说敢骗天子,李昭德也就信了,可杜荷这种一门老小都在长安,又是与国同休的勋贵的人,哪来的胆子骗李恪?

脑子里正在这么胡思乱想,李昭德就听到一边的官吏通报道。

“诸位且随我来,都督已经在正厅等候了。”

众人不敢怠慢,连忙跟着这官吏的脚步,匆匆来到正厅。

一进正厅,众人就对着长孙冲一拜,恭声说道。

“卑职等见过都督。”

他们这些人未来可都是长孙冲的手下,军中不比其他地方,要是得罪了长孙冲,被人弄死后轻描淡写的说他们落水而亡,恐怕没有一个人追究的。

再说了,以长孙冲的北京,谁敢在刚入职的节骨眼上得罪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