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号盒子〈三〉忘忧之地
骆行山心里震撼,暗道,这才是神仙手段,“纳须弥于芥子,藏日月于壶中”。
骆行山自感叹。
童子已经骑鹿向山下走去。
骆行山想想自己来时爬的山道,又叹气,心想仙家手段如此神奇,为何不能用腾云驾雾什么的,来接他呢。
好在下山时,山路两边山花烂漫,景色优美。
走了一会儿,路过一片生长着不知名野果的树林,骆行山停下摘了两枚。
果子红彤彤,像樱桃一样,但要比樱桃大,怕有毒,他不敢吃。
但看树上,有两只生着青色细长尾羽的怪鸟在啄食,加上实在口渴至极,便在衣服上擦了擦,塞进嘴里咬了一口。
没想到,果肉汁水甘甜无比,骆行山几乎呻·吟出声,三两口吃掉一个,很快便将手里的吃光。
又伸手从枝上摘了两个,边走边吃。
不知道是不是果子的原因,浑身疲惫一扫而空。
体力恢复后,走路不再成为负担,骆行山也有了闲情逸致,仔细观察这方天地。
目之所及,处处皆是苍翠,脚下石板间的松软泥土,带着山野气息的拂面轻风,一切都真实的不能再真实。
这对从小接受唯物主义教育的骆行山,冲击不小。
感官告诉他,这个世界是真实的,然而理智却在不断怀疑。
……
骆行山以为,他们会一直行至山下。
然而到半山腰处,山道斜斜朝另一侧折去。
这次没走多远,到了一处台地,白鹿停住。
童子扭头说:“你在这里等着,我要回禀主人。”
说罢,也不等骆行山有何反应,兀自驱鹿沿山道前行,稍倾绕过山岩,消失不见。
骆行山只好走向台地。
这处台地约莫有两三亩地大小,一侧临山崖,一侧靠山壁。
中间有一株盘曲的巨树,倒是不高,枝桠如伞骨,树冠似伞面,浓浓秘密地遮蔽了一大片地方。
树下布置石椅石桌,青铜香炉置于桌上,内燃雅香,淡淡青紫烟气直直升上半空。
五六位,身着各式古服的道者,或对弈,或品茗谈笑,或兀自临崖远望,迎风伫立。
骆行山吃了一惊,边走边想,难道这就是居住在这片天地里的仙人。
待行到近前,赶紧鞠躬行礼:“各位仙人好!”
那些人都笑起来,连连摇手自谦:“可不敢称仙人,都是修道而已。”
骆行山粗粗扫了两眼,那些人年岁差距明显,有的看上去七八十,有的则比他还要面嫩。
身上穿的衣服也不同,有的粗布麻衣,有的绫罗绸缎。
但无一列外,都面色红润,看着健康又有活力。
他观察众人的时候,那些人也望着他。
有一穿赭色长袍的四十岁中年道者,率先以古拙的口音,问:“小友来自何朝何代啊?”
骆行山愣怔了一下,没有找到合适的词汇,时下已不能用朝代来划分,只好说了公历年份。
哪知周围人皆是一脸迷茫,骆行山一看便知,这些人可能皆是古早先民,就如同生活在桃花源中“避秦时乱”的遗民。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便问他们来时外界朝代。
有人说唐,有人说宋,有人说元,最近的一个人,是明朝嘉靖年间来到这里的。
与骆行山来的时代,相隔将近五百年。
“难道就没有人来到这里又回去吗?”骆行山问。
有一人笑道:“好不容易觅得洞天福地,长生不老,谁会舍得回去。”
“就是,就是。”其他人也都附声应和。
“小友,你是不知。”
一个白眉毛的老翁摇头赞叹,“这里可是忘忧之地,无病痛折磨,无名利烦扰,饥有仙果,渴有清泉,平日里谈天说地,对弈品茗,当真是神仙日子。”
“那这里可有主人?”骆行山继续问。
“有啊,那可是位真正的神仙人物,你过会儿就能见着他了。”
他的话音刚落,骆行山身后,就传来骑鹿童子的声音,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的。
“各位,主人说为了欢迎新人入山,请各位到曲水洞相聚。”
“为什么要到曲水洞?”红衣服中年道者疑惑发问。
“诸位莫不是忘了,每当有新朋到来,山主都会召开曲水流觞大宴。”有一矮道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