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大时代第148章通牒与误判(求票中
(因为昨天停电超过六个小时,以至于无语再一次跳票未能加更,大家放心无语一定竭尽全力会补回加更的章节,谢谢大家一直以来支持和厚爱!ps:求票中!)
“我尊敬士这一族,因为他们的贡献!我痛恨这一族,因为士之精神的缺失!”
司麻曾经如此说道,后世的人们曾经痛苦的追寻着一种已经基本失去了的心中怀念的美好的华夏“士”之精神,后世所谓的国学文化遗失实际上正是这种士之精神的缺失,而这却正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失去了精神家园之后的国人们心灵迷失了,所剩下的只有对先人美好的“士”之精神追忆。
在人们的眼中西北象征着现代科技倡明、工业发达的中国,但是与此同时西北同样不遗余力的维系着传统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军国民思想是西北国民教育核心,但在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培养上,西北同样注重“士”之精神的培育和继承。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一个人必须拥有明确的文化基因与价值取向,这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一旦缺失,其苦痛将远甚于物质匮乏的折磨。中国传统文化千年传承、万古沿袭,它已将中国人精神中最宝贵的品质淬炼成型,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这就是“士之精神”——胸怀天下、安贫乐道、通达生死、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一唯利是图之商人!”
在西北迅速崛起之后,曾经有数不清的政府高官与地方督军如此形容司麻,虽不尽祥实,但是却点明了司麻的身份——商人。而西北在众人的眼中不过是一“奸商”建立的地方政权。以商起家是西北和国内实力派系的最大不同,西北的根基在于工业、在于商业,繁茂发达的工商业是西北一切力量的根源。
“士”的特点便是以“国士”自许,爱国自任,把国家、民族、社会的事当作自己的责任,。也正因为如此,在维系传统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西北,那些国学大家们按照司麻要求和建议,打破了中国文化中“士农工商”的传统排序观念,承认商人如果具备了高尚情操也可以被称为“士”,儒家在西北以一种新的涵盖姿态顺应了时代潮流发展。
人人都道“无商不奸,无奸不商”,可也知商人亦同样爱国。西北发行的战争公债60%由国内外国的大小国商所认购,西北的教育以及社会福利70%的经费来自商人的捐赠,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语证明了自己无愧于“士”之称谓,他们的付出同样同样赢得了国人的尊重。商人是西北的根基,而保护辖区内商人的合法权益亦是西北边防公署的义务。
“劫害国商,天理难容!”
“西北毛商于青海惨遭屠虐!”
“杀人者,人必杀之!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376条人命!53万余斤货值过3000万元羊毛被劫!”
……
《西北实业报》、《西北时报》等数十家报纸在头版报道了西北商人陈富财一行在青海惨遭宁海军、西军追杀的报道之后,举国舆论为之一惊,民众被甘肃宁海军、西军的暴行为给惊呆了,屠虐国商自共和以来可谓是前所未闻之事。
“上海商会通电全国要求中央严办凶手,责令甘肃督军张广建请辞!”
“南洋中华商会通电要求中央严惩宁海军、西军屠商凶手!”
“中华国商总会通电……”
一石击起千层浪,宁海军屠商一事一经报纸传出举国为之哗然,国内外各地商会几乎在第一时间即做出反应,通电要求中央严惩涉案之人。四年来,因欧战爆发投资实业获利甚丰的国商们知道,如果青海屠商之事无法得到妥善的处置,下一次或许就会轮到他们的头上,尤其是在各地督军看到宁海军屠商而未被追究之后。
与之相比西北各商会的表现远比他们的同行更为激进,西北的行业商会、西北国商总会直接向联合议会提请要求召开听证会,同时六十余名西北联合议会议员提请联合议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以批准边防军对甘肃采取军事行动,以报复其屠杀西北商人,以最直接的军事行动保障西北商人的合法利益。
当数十名商人在联合议会的基石会议厅的一间分会厅内举行听证会的同时,在边防军司令部的地下指挥所有12号作战室内,数十名边防军的参谋官同样在制定着作战计划,没有任何可以接受青海屠伤一事,在边防军司令部的参谋们看来这是甘肃地方军对边防军的挑衅和侮辱,作为一支民众武力,现在边防军必须要履行自己的职责。
“……共和三年1月,元世凯为控制西北政权,派安徽人张广建出任甘肃省巡按使。张广建入甘之初,以巡按使名义带有一个混成旅,武器装备系甘军之中最为精良,到兰后,其被分编左右两支新建军,左军驻省城东郊,安徽人吴攀桂任统领。右军驻临洮,安徽人吴桐仁任统领。另有约千余人作卫队,驻扎督署。共和五年7月6日,中央改各省将军为督军、巡按使为省长,大总统黎元洪特任张广建为甘肃省长兼督军。……甘肃地方军一共分成两派势力,甘肃的当地民众自同治之乱、光绪之乱起便在心间存有隔阂,甘肃兵分八镇陇上、河州各据其四。已投靠我言为陇东张兆钾,陇南孔繁锦,肃州吴桐仁,河州裴逮淮。河州方为宁夏麻鸿宾,西宁麻麒,凉州麻廷勷,甘州麻璘。在西军统领麻麒指使部属刺杀甘肃炸共和后首任议长李镜清之,进一步加深了甘肃陇上、河州民众之间的矛盾,因而目前两派早已是势成水火,仅只维持表面上的平和,几年来两派陇上四镇终占上风,但河州四镇因羊毛价涨获利甚丰,因而有足够的财力扩军至近三万人,目前其实力已超过张广建、沿河四镇兵力总和……”
作战室时的军事情报局的主管倪海宁中校朗声汇报着的甘肃省地方军的情报,尽管军事情报局实力并不及调查部,但随着两家情报机构已经明确分工,像这样的军事情报则归由军事情报局负责,当然这些有限的情报实际上大都是由调查部移交而来。
甘肃本镇的情报一直是调查部的一个空白,原因非常简单无论是西军或是宁海军、昭武军,他们的军官和统领之间大都是亲戚关系,即便是士兵和军官之间也大都是宗族关系,外人根本不可能打入本镇部队的内部,更别谈取得情报,这些有限的情报实际上大都是通过半公开渠道取得的情报。
“日前,陇东张兆钾,陇南孔繁锦,肃州吴桐仁,河州裴逮淮四人已联系当地西北公司办事机构,借此传达了他们对于此事的态度。四人均表示如果边防军对西军采取军事行动,一定配合边防军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