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煮酒夜谈,杀机现
刘邦的心陡然一紧,他忙放下灯盏上前几步下跪行礼“儿臣,参见母后。”太后没有说话,那只举着酒杯的手也一直保持原来的动作,过了许久,她轻叹道:“起来吧。”
“谢母后!”
太后将酒杯放下,朝他挥挥手“来,坐这里,哎,真是长大了,现在和我都开始客套了,长大了好啊,做娘的哪一个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儿长大成人呢?就是生疏了些。”
这是在套我?刘邦心中了然,这个时候可不敢马虎,她看似已经放下了太后的身份,自己却万万不能忘记,非但不能反而要更加敬畏有加才成,他坐在石椅上笑道:“母后这是哪里的话,尊敬母后是儿臣的本分,再说,您虽然是孩儿的娘亲但同时也是大渝的国母,儿臣的母后啊,该有的礼数不能少。”
“嗯,你说的倒也有些道理。”太后不置可否地点点头,随后,她不发一言,只是看着夜空,目光涣散,竟有些失神。
刘邦很奇怪,他刚才故意把话题扯到礼数上,就是为了给太后一个宣泄的出口。
今日他与霍政里应外合,折了她的面子,作为子女,这就是不敬父母,没有礼教。以太后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这个时候就该大发雷霆,痛斥刘邦的。他已经做好了迎接口水的准备,怎么突然就熄火了呢?
“果然非同一般啊。”刘邦没有为太后未斥责于他而感到庆幸,相反,他的心在一点点往下沉。太后刚才要是借势发火,就说明这是家事与政治斗争无关,母亲教训儿子嘛,天经地义,最坏也就骂他一顿,打他一顿,再关几天紧闭,这一关也就过去了,
可她沉默不言,就说明此事的性质并非孩子不听话这么简单。也是,你没见今晚宴会上,太后那几欲杀人的模样吗?太后又怎么会如此轻飘飘地放过?
她想必也听出了其中的意思,刘邦想以家事解决,但这不是她想要的,既然双方无法妥协,也就没有继续说下去的必要了。
太后在酝酿,刘邦在等待,场面一时之间有些尴尬。
刘邦其实很想找个话题打破僵局,可他想不到——彼此都是为了天下至尊的权力博弈。
在这个场合里,没有母子,没有亲情,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代表着沉甸甸的利益,除了这些,任何谈资都只是敷衍。
所以,他只能等待,好在等待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太后只发了一会呆就转过脸看着刘邦问道:“季儿,今晚的事情你怎么看?”
得,正戏来了。
刘邦佯装不解道:“母后是说表哥被人杀害一事吗?”太后戏谑地注视着他,那表情好像是在说‘明知故问。’
被她盯的有些发虚,不过刘邦还是不改天真无邪的眼神。见他充愣装傻到如此境界,太后露出一抹无奈的笑容“这件当然也包括其中,你怎么看宰相提议让你亲政这件事?”
“母后,儿臣,儿臣——”刘邦小心翼翼地看着太后的脸色,声音已经有了哭腔,嚅嗫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是他来的途中所想的对策,打亲情牌!人都有恻隐之心,但凡她还对自己这个儿子有点感情,就应该不会逼迫的太过分,至少不会要他性命!
刘邦以人性的角度去猜度太后的心思,这本没有错,只是他低估了太后的决心,低估了权力对人的诱惑力。
太后无喜无悲,并没有因为刘邦的局促而感到同情,她站起来走到亭子边上,望着混沌的夜空轻叹道:“自高祖皇帝乱世起兵起,我大渝历经六代君王,他们为了这片土地倾注了无数心血,多少人用命守住的江山决不能毁在你的手里,季儿,你退出吧。”
退出?退出什么?刘邦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太后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祖宗社稷不能毁在我手里?好像我一亲政就要到世界末日一样。”
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讲,这事必须得问清楚了。刘邦不解道:“母后这是何意?儿臣有些糊涂。”
“孤要你拒绝亲政!”太后好像失去耐心了,她不想再和刘邦虚与委蛇,一改常态厉声说道。
看着她那张在烛光下显得有几分狰狞的面孔,刘邦感觉自己的心跳好像停止了跳动。
足足过了十几秒,刘邦这才还了魂,是了!不管她在朝堂上如何允诺,此事终归还是要刘邦说了算,只要皇帝说自己还不能亲政,霍政即使说破天,也半点作用不起。
太后今夜将他召至此地,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刘邦知难而退,自己拒绝亲政。
“可我能答应吗?”刘邦问自己,得出的答案是不能。
自己手中的东西本来就不多,好不容易到手,焉有交出去之理?这一次交出去了,下一次能否得到还是个未知数。
大臣们会寒心,他们认为这个皇帝是个软蛋,不堪辅佐,百姓会认为皇帝无能,那些虎视眈眈,别有用心的王爷们更会觉得皇帝好欺负。
人总是这样——逃避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一次让他交出实权,下一次让他交出皇位,他交还是不交?
自己早已是退无可退,她为何还苦苦相逼?刘邦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凄惨“母后,这又是所为哪般啊?”
“所为哪般?”太后的声音冷的可怕“你表哥被害,这事跟你有关系吧?”
“休矣!”刘邦顿觉五雷轰顶,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锦衣卫里有奸细!自己被人给出卖了。
正打算破罐子破摔,想说“老子才是皇帝,你们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时,他突然想到“这才多长时间,她不可能知道的这么快啊?再说,以魏鞅严谨的性子,这事情知道的人必然不多,且都比较可靠,泄密的可能性很低。”
“这么说,太后是在诈我?”刘邦极力使自己冷静下来,细细思忖其中细节,越想越觉得太后诈自己的成分更多一些。
太后是聪明人,就连刘邦都能想到曹杰之死非霍政所为,她不可能想不到,可如果不是霍政那就必然还有另外一股势力掺和其中。
联想今日在宫宴上,刘邦与霍政的默契,再加上她得到的一些蛛丝马迹,自然而然便能想到,这另外一股势力就是刘邦!
“他娘的,险些被你得逞!”刘邦心中暗骂,脸上露出一抹不可置信的神色“母后,您是儿臣的亲娘,曹杰更是儿臣的表哥,儿臣怎么会想着害他呢?您冤枉儿臣了。”
“哦?是吗?”太后又坐回原位,她的语气里寒意不减,举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接着说道:“那你能告诉孤,原千衣卫使胡不归去哪了吗?”
“胡不归?”刘邦抬起头来“他不是被母后贬为庶民逐出皇宫了吗?”
“是啊,孤也没想到,一个被贬的罪官竟然还深受皇帝牵挂,不但得到了朝廷尚书的庇护,还整日神出鬼没。
也罢,毕竟他是为了你才丢掉官职爵位的,你为他谋个出路也是应该的,就是不知道,干的什么买卖啊?难不成是鸡鸣狗盗,杀人越货之类的吗?”
刘邦暗骂“胡不归你这个蠢货,让你低调一些,你尽给老子闯祸!现在也只能委屈你了。”
“母后,您怀疑他与表哥的死有关?这简单啊,把他抓起来审问就是了。”
胡不归就算再蠢也应该知道,只要紧咬牙关就没有性命之忧,一旦开口便必死无疑的道理。所以刘邦不太相信他会出卖自己,顶多就是受一些皮肉之苦,也算是给他一个教训。
“这事蔡商他们自然会办,到现在这个时候,也不怕告诉你,你暗地里所做的一切,其实都在孤的掌控之中。
指派胡不归去劫法场,是你一人所为,当着百姓的面许下永不加赋的承诺亦是,和周崇没有分毫关系,回宫途中宰相给了你一封信,信的内容孤也知道。
至于出宫是卫青放出去的,更是一派胡言,卫青是孤一手提拔上来的,他对孤的忠心没有人比孤更清楚,是王忠那个狗奴才带你从东墙地道里出去的吧?
随后你与霍政以画传递信息,去清业坊,与梅瑛那贱人喝茶谈天,聊了整整一个多时辰,她给了你一些东西,这些孤都明白。今天你与霍政里应外合,逼孤就范,可堪权谋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