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小山坡村出名了 - 重生之老太太的别样人生 - 亲爱的肖太太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三十六章小山坡村出名了

平头老百姓们是不知道蒋三老爷做的什么官的,普通人大都不识字也搞不清楚朝廷里的官员名称和体制,他们只知道蒋三老爷做过大元帅,在北寒地,上过杀场打过多次胜仗,经常侵扰边关城池的北蛮子们听到蒋大都督的名号都亡魂丧胆,四处奔逃。再更多的他们就不了解了,因为蒋三老爷在京城和北寒十六府郡做官,离南边的这凉州府青江县不知道隔了几千里呢。

在老百姓心目中县太爷就是这地方上的天,县太爷就是顶顶大的官了。但是县太爷在蒋三老爷面前连名号都挂不上,想要拜望蒋三老爷都找不到门道,可想而知蒋三老爷有多厉害了。

但是只要是有点身份地位的就能知道这位蒋三老爷,特别是北寒地十六府的民间还流传着不少这位蒋三老爷的传奇。

却原来大盛朝有二十九个府郡,南地十三府,北寒地十六府郡,蒋三老爷年少的时候文武全才,科考中更是三元及第光芒万丈,他在北寒地任职二十多年,从判官、守备,三郡布兵指挥使后迁任边境平陵关总兵兼经略一职。蒋三老爷在任期间,对抗和驱赶北蛮的战役中他提出了不少有效的军事战略,还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每每打仗他也总是身先士卒,并没有因为他是指挥官就落于人后,立下了很多赫赫有名的战功。各种突出优秀的表现让他一路平步青云做到了十六府郡兵马中军统帅,带领十万大军坐镇北寒地边境最大的兵家要地同台关。官衔具体是十六府郡中军统帅,兼同台十万兵马大都督,兼任平陵关总兵经略,加封冠战候,上柱国(本来是一种军事统帅的官名,后来就变成了一种功勋的虚衔)。所以说蒋三老爷在北寒地是真正的封疆大吏,一方土皇帝。只是这一切都在皇朝龙椅交替中改变了,新皇登基,忌惮北十六郡军力兵权集中,又怕蒋三老爷功高盖主,就实行了一些新政。撤除了十六郡中军统帅一职,而是分设十六个府郡节度使,就这样蒋三老爷被调离了北寒地解去了兵权。

调回京都皇帝加封蒋三老爷殿阁大学士领兵部尚书一职,(统领全国军事行政的长官。)只是才过了两年蒋三老爷就被一众御史网罗了一大堆莫须有罪名弹劾,皇帝陛下大怒就又免去了蒋三老爷的兵部尚书一职,从那以后蒋三老爷就只挂着一些虚衔了(殿阁大学士,冠战候,上柱国,虽然都是正一品官,都只是表示功勋的一些爵位,具体没有任职衙门。),没有实权也不需要办理政事,蒋三老爷写了辞表回原籍替先祖扫墓,只是这一去几年就没再回京,皇帝陛下好像忘记了这位殿阁大学士,冠战候一样再也没召他入京都。

蒋三老爷回到了南地凉州城青江县的蒋家镇,也不准家里亲眷仆妇奴役喊他侯爷,大学士,柱国之类的,只准叫蒋三老爷,时间久了蒋家镇的老百姓都只知道春深巷里从京都里回来了个做过大官的蒋三老爷,却也没几个人知道前景如何如何了。

蒋三老爷寻常是不出门的,别说老百姓了,就是凉州府里的知府,通判。学政,守备之类的官员来了数次都没得见过。今天为什么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蒋三老爷呢?那是因为今天蒋三老爷都炸了街了,成千上百的老百姓都看到了这位各种传闻满天飞却很少得见真颜的天人,君不见那浩浩荡荡的队伍正往那小山坡村行去?

蒋家镇的士农工商,父老乡亲都被惊动了,那看热闹的,想观簪蒋三老爷真颜的,走路被这大部队吸引了的,总之蒋三老爷的护卫队后面人群是越聚越多,越聚越多,源源不断,比那看戏班唱戏还要热闹。

本来蒋家镇往北走五里多路就是小山坡村,也就走上大半个时辰就到了,只是现在一条还算宽敞的大路,愣是被这蜂拥而来的几千口人给挤的人满为患,拥堵不堪。大部分不是这片村子里的百姓和士农工商们都抓耳挠腮想破脑袋,不明白这小山坡村一个破旧小山村为啥会让那高高在上如坐云端的蒋三老爷纡尊降贵?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