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读书不易
老三老五自然是喝多了是没法驾车的,董成就叫自家大儿子董大郎赶着车把肖禾他们送回家。为什么不留他们住一晚,自然是董家没有女主人,肖禾又是和离了没有丈夫的人留下来会让人说道讲究的。
董成让几个孩子把两坛酒还有水果都搬上车,说是回礼,肖禾咋也不收“这可不行啊,董兄弟,你这外道了啊,哪有来送礼还拿回去的道理。我家也不缺这些,快留下孩子们吃吧。”
“婶子,这是规矩呢,怎么能不留回礼。”董小怜看着晕乎乎的老五有些害羞。
肖禾留下来一篮子橘子,主要是这个季节产橘子,都不稀罕“这个就行了,婶子爱吃这个呢。”
告别了董家人,董大郎赶车很慢,也是他只赶过大伯家的牛车没赶过骡子的原因,一路上肖禾就问出了董大郎的年龄名字,叫做董大虎,快十六了,董二郎叫董二虎,还有个小弟才八岁就是那个黑泥鳅小虎。
在镇子上把王巧嘴放下,肖禾又给了王巧嘴三钱银子“王姐姐辛苦,等我们回去商量好了成亲日子要辛苦姐姐再跑一趟。”
王巧嘴欢欢喜喜的接了“应该的,不辛苦。”
肖禾就指挥着董大虎赶着车往小山坡村的大路上去了,进了村子路过老钱家门口的时候肖禾看了一眼,静悄悄的没看到人,不过她看到钱老汉家的大木门有一边好像被斧子劈过一样,留下了深浅不一的痕迹。
村里人看到肖禾手挑着帘子坐在骡车上都打着招呼。
二狗媳妇说“是婶子回来啦,我还在寻思这面生的后生是谁家亲戚呢”
二胜媳妇笑道“指定是婶子家新亲家的后生了。”
肖禾一一回答了,车子一路向东来到了自家大门前。今天芹苗照样开业售卖了的,只是老三不在家,就让平子帮忙看顾。
董大虎看到钱家这敞亮气派的青砖大瓦房还是两进的都震惊了,再看看后院东门那边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的,买芹苗的农夫,想要挑去贩卖芹苗的小贩,这都下午了人流量还不少,可以想象早上开门的时候人有多红火。
院子里还有几个妇人在太阳底下挑豆子,或者给挑好的豆子泡水,肖禾喊来了老四和平子把喝多了的老三和老五架回了房间。
“大虎啊,别拘束,以后这就是你姐姐的家了,你也把婶子这里当成自己家就行了。这边是做豆芽用的豆子,后面的大院子是专门培种芹菜苗的。”肖禾带着董大虎进了自家院子,等平子出来了就对着平子说“平子啊,你带着你大虎弟弟到后面去转转看看。”
平子笑嘻嘻的看着大虎“大虎兄弟第一次来俺们这边呢,我带你去听听陈三哥解说种芹苗。干娘,您累了吧,快回屋休息会吧,大虎兄弟交给我了,我肯定招待好他。”
大虎是个话不多的小伙子,虽然脸黑但是一笑起来还挺腼腆的,不管装的多老成毕竟才十几岁呢。
肖禾点头“啊,去吧。晚上我亲自下厨,你叫你娘就别去后面做饭了。”
平子娘和平子住在肖禾家芹菜院子的后墙边的三间瓦房里,那边灶房啥的都有,他们母子搬进去以后就在那里单独做饭吃,很少来肖禾家吃饭。
“哎,好的。干娘。”然后平子就拉着大虎往后院去了。
捡豆子的陈二媳妇,陈三媳妇,和强子媳妇都笑着问肖禾今天定亲的情况,肖禾给几人唠了会嗑就进了豆芽房。
“你说俺没嫁来的那时候给俺身上啥都算上还没花到五两银子呢,这老五成亲倒好,啥好东西娘都拿去董家,这也太偏心了。”王氏一边抱怨一边把盛放豆芽的又深又大的一排木桶都用手里浇水的木勺敲的啪啪响。
小肖氏给豆子铺好,又去发好了豆芽的木桶边把长长的豆芽给薅了摆在准备好的筛子上“你气啥,那时家里条件不好呗。现在咱家不一样了,可不就是能拿的出来这些。”
“啥不一样,娘对待大家是不一样,你们家管理芹菜院一天挣多少钱,俺家每天搞这些豆芽累死累活的,卖出去几千斤才挣上几两银子啊,同样是儿子咱娘的心偏的没边了。”
肖禾听到王氏的怨怼没再踏进去就又转回了正房,她觉得现在家里的日子如果说还有啥不好的地方就是老四两口子了,老四心思重,不爱说话表现,也没有老三老五有孝心,而且老四还会隔三差五的去看望还病着的钱老汉,显然跟肖禾不是一条心的人,这是个不安定因素。王氏吃的肥胖又懒惰,心理还有点扭曲,家务农活一律不干,除了在发豆芽一事上还可以,肖禾觉得这可能主要是王氏想学发豆芽的技术,不然定是不干的,王氏就是这种人,又自私又小气吃不得亏总想着占便宜,还爱怨怼抱怨,遇到事却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肖禾摇了摇头,心下有了打算,走到库房里拿出钥匙打开米面柜子舀出来一大盆白面,今天晚上她真的打算亲自下厨露一手,也给老五长长脸面,立起来一个好婆婆的形象。
“程哥啊,你去后院找平子叔等会把井里的肉给拎出来,再拔一些大葱芹菜,晚上奶给你们烙馅饼。”肖禾经常有意的叫程哥干活,小孩子家家的,年纪不大别再读书给读傻了。
程哥听到奶奶喊声就出了小书房“好的,奶奶,我这就去。”然后一溜烟的跑走了。
肖禾看的好笑,毕竟是小孩子,估计是喜欢人多热闹的后院吧,但是老三在家的时候都是拘着他念书的,从不让他去跟小朋友玩耍。古代读书是没有什么技巧的,全靠死记硬背,就那厚厚的四书五经要背到滚瓜烂熟随便考哪一页哪一卷都能脱口而出,没有个十年八年是练不成的。这还是脑子好的,肖禾怀疑那些稍微忘性大的这边学着那边开始学的早忘了,能考上秀才举人才有鬼了,就是她来背两篇课文过个几年准忘记,别说这个年代背好几本书。而且去应考的生员,知识面还要特别广,啥书都要有涉及,还要在死记硬背的条件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策论,肖禾觉得如果她是这个朝代的读书人,她是一辈子都考不到功名的。实在是太难了有木有?
不过听说肖大舅家的小儿子肖满弘已经考中了生员,在府城那边有些学业上的事给耽搁了还没回来呢,这在大山坡村千把口人里面是第二个中秀才的,另一个就是很多年前中生员再也没有进一步的肖守城了。而小山坡村和西洼子村是从来没有出过啥有功名的读书人的,读书的不少考中的却是没有一个。
肖禾感叹古代读书真是不易,所谓穷读书富习武,穷人只能靠读书来改变命运,希望有天能高中出人头地,改换门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