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看病
第二天一早,杨启轩就按照计划,带着两家人去县城附近走走。
自从开始到县城居住,杨启轩还没有带着家里人出去玩过呢,这也算趁着机会提前踏青了。
一开始杨启轩还不知道地点,正愁着呢,还是周子言推荐了附近一个好玩的地方,这不,一有时间,杨启轩就带着人来了,不过大多都是来看看风景,也算是来散散心吧。
从郊外回来,知道许母和许安还没有在店里吃过火锅,又带着人到了味雅轩,要了个鸳鸯锅,一大群人又是吃的肚皮圆滚的,好不开心。
最后在包厢里说说笑笑的,直接等到了柳树关门了,一大群人才回了家。
翌日一早,许安就驾着马车回了家,而许母好不容易来一回,倒是没走,还要多待些日子。
送走了许安,杨启轩也开始上课了,而杨父杨母也去满香堂帮忙,许母瞅着有了时间,见他们都去忙了,就带着许满去了之前打听好的大夫那里。
两人走在热闹的大街上,随后许母带着许满走进了一条小巷,然后又七拐八拐的走了好一会儿,两人才到了人家说的名医馆。
看着此时有些偏僻的环境,抬头又看了看门上的牌匾,确实是医馆,许满心里有些疑惑,怎么这个医馆却在这么偏僻的地方,但此时许满顾不上想太多,内心更多的是紧张,当然还有一丝的期望,希望这里的大夫能够治好他的病,并能够让他成功的怀上孩子。
怀着这样的期许,许满和许母就走进了医馆,此时不知是何原因,里面的人却是很少,不知是不是此处偏僻,许满也没有多想,跟着自己的娘亲就到了屋里问诊处。
“两位可是来看未孕之症的?”一位十三四岁的小药童上前问道。
两人看着突然出现的人,愣住了片刻,许母立马反应过来连忙回道:“是的,是的,请问小先生这病要去哪儿看?”许母一脸笑意的说道。
“请两位随我来。”小药童仿佛是经历过多次似的,熟门熟路的引着两人朝着目的地走去。
许母和许满虽是一脸疑惑,但还是跟着一起去了。
到了问诊处一看,此时倒是有几个人在那看病,多是小哥儿,少数几个是女子。
见状,许满渐渐地放下了防备之心。
“两位请在这儿等候,还有几位病人排在您们的前面,此处有茶水,可自便,有事的话我就在前边的药堂里,前去唤我便是。”小药童轻声说道。
许母听此,连忙点头,“那麻烦这位小先生了。”
小药童将等候的牌子给了他们,见他们没有什么事了,朝着他们行了礼,就走了出去。
见人还挺多,许母小心翼翼的拿着排队的牌子,拉着许满找了个空位坐下,一边等候一边休息了。
此时许满还是有些紧张的,所以在坐着的时候一直一言不发的低着头,偶尔回几句许母的问话。大多数的时间就用来发呆了。
许母倒是个闲不住的,一坐下就跟着旁边也是陪着自家小哥儿来的妇女聊了起来。从一开始的农村生活,最后又聊到了自家小哥儿不会怀孩子的情况上。
或许是两人情况相似,两位母亲倒是通过这件事渐渐地建立起看病的友谊来,两人在等待的期间一直在聊着,知道轮到了那位妇女家的小哥儿才停止。
不过许满他们也只不过在他们后面一点来到,所以也没有等多久,就轮到了许满。
叫到许满的时候,许满这才刚放下的心,瞬间又提了起来,有些紧张的跟着许母进到了问诊处。
才刚进门,就看到了一位胡子花白的老人坐在椅子上,看着倒是慈眉善目,医术高超的样子。
许满见状,心里的紧张感慢慢降了下来。随即就在许母的带领下做到了那位老大夫的对面。
“呵呵,别紧张,放松就好,将手伸出来放到脉枕上。”老大夫一脸笑意的看着许满,轻声说道。倒是和许满想的一样和蔼可亲。
听着吩咐,许满伸出右手,放到了桌子上。见老大夫闭上眼睛把着脉,许满也凛住心神,静静地等待着。
看着老大夫眉头渐渐皱起,许满的心神也慢慢的跟着提高,就担心自己的问题很严重,要是自己以后真的不能生孩子怎么办?
许满脑子乱想着,想着要是真的发生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要是夫君知道这种情况,那他又怎么办,许满渐渐的将情况往坏处想去,全然没有发现那老大夫已经诊完脉了。
那老大夫看了他一眼,随即摇了摇头,什么话也没说,好像就等着许满反应过来似的。
许母是全程观察着情况的人,见状,上前借着问话的时间,立马用用手轻轻摇了一下自己的小哥儿。
“大夫,我家孩子是什么情况啊,您给说说啊?”许母一脸诚恳的问道。
听到声音,许满也反应过来,也是一脸期冀看着大夫,希望能听到好的消息。
“其实他的情况还好,身体现在也养的挺好,但是他这些日子忧思忧虑,想要孩子的执念太深,这也是不行的,还有他以前应该是生过病,造成身子有些孱弱,虽然现在好了很多,但还需要养着,这样以后生养问题才不会大。我给你开几副调养身体的药就行了,先吃上三个月的,七天一次,不宜过多,等三月之后再来复诊。”
老大夫说完,随即又在纸上写好药方。在递药方的时候又停顿了一下,语重心长的说道:
“不过老夫还要多提醒一句,这孩子也是要机缘的,切不可操之过急,特别是忧思过多,这来看病的多是执念过深,这样反而不利于怀孩子。切记。切记。”
许满接过药方,感激的说道:“我会谨记的,多谢大夫。”朝着他鞠了一躬,许满才跟许母朝着药堂走去。
而老大夫见他们远走的背影,摇了摇头,也不知这位会不会听他说的话。他的这些话已经说了好些年了,只不过又有多少人会听呢,老大夫不去多想,转而又等着接诊下一位。
进了药堂,许满他们又看到了之前引他们进来的小药童,将方子递给了他,抓了药,两人又才急匆匆的赶回了家。
将药放好,两人又连忙做起了饭,刚才去医馆可是花费了不少时间呢,这做饭得加紧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