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说起隋唐英雄来了?
金紫苓说道:“陛下,外面下着雨,陛下的凤体尚未好全,还是在宫中静养为好。”
黄伊婉又愁眉苦脸起来,双手撑着下巴,说道:“这雨要下到什么时候去啊?别说外面了,就连宫里我都不能出去走!”
金紫苓笑着说道:“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日子里,柔夷国都处于干旱之中。得亏陛下来了,才使得柔夷国有雨。若是不多下几日,只怕这旱情也解决不了。”
黄伊婉翻了个白眼,不想就自己“圣主”的身份再做解释。
金紫苓看了看黄伊婉,然后说道:“陛下若是觉得无趣,不如叫些歌舞来助助兴?”
黄伊婉一听到“助助兴”这三个字,总感觉有些怪怪的。
不过,这里的歌舞没什么意思,黄伊婉可没有心情去欣赏。于是,黄伊婉拒绝了这个提议。
“没意思,看得人昏昏欲睡!”黄伊婉说道。
金紫苓皱了皱眉,然后说道:“那么,陛下想做些什么事情呢?或者,陛下觉得什么事情有趣,奴婢可吩咐人去做。”
黄伊婉百无聊赖地说道:“有人会魔术吗?会相声小品吗?会即兴表演吗?会口技吗?会讲故事吗?”
金紫苓听着黄伊婉说了一大串,前面还听得云里雾里的。再听后面两样,金紫苓又笑了。
金紫苓说道:“陛下所说的前面几样,奴婢尚未听闻。不过,这口技,还有说书这两样,在柔夷国可不算什么新鲜事物。陛下是想听口技呢,还是想听说书呢?亦或是,两样都要?”
黄伊婉来了一点点精神,说道:“那就两样都试试吧!也不知道,你们这里的技术如何。”
金紫苓笑着说道:“他们的本事如何,待到陛下听过之后,陛下自有计较。奴婢这便命人去寻人来。”
说完,金紫苓叫来一个太监,吩咐他即刻出宫去办这个差事。
之后,黄伊婉坐在寝房里等啊等,等得都快要无聊死了,连夜色也渐渐来临,都没有看见宫里来一个生人。
金紫苓见黄伊婉等得不耐烦,便提议让黄伊婉先用晚膳,晚上再好好欣赏。
黄伊婉觉得这个提议甚好,便叫传膳。
正在用膳之事,办差的太监回来了,还引来了两个穿着普通的中年男子。因为黄伊婉在用膳,人就在殿门外等候了。
黄伊婉听到人回来了,知道外面下雨,恐怕来人身上难免会有些湿漉漉的,便叫人带那两个人去换身干净的衣裳,再安排晚饭。
口技者和说书者听说要进宫为女王陛下献技,心里都激动得不行,脸上也倍增面子。现在见女王陛下这等举动,心中又对女王陛下是盛赞不已。
待到黄伊婉用了晚膳之后,到外间的小榻上坐着,然后召两名艺人进殿来。
宫里没有别的衣物,只有太监穿的衣服,两名艺人便婉拒了,只在火炉旁边把衣服鞋子烤干了。
见到黄伊婉,两名艺人当先向黄伊婉下跪行礼。
“小人拜见女王陛下!”
黄伊婉抬手虚扶一把,说道:“快起来吧!”
两名艺人站起身来,不敢面见天颜,只是低头候命。
黄伊婉说道:“你们叫什么名字?各有什么本事?”
一名面容干净的艺人说道:“小人高云飞,擅口技。”
另外一名留着小胡子的艺人说道:“小人周子林,以说书为生。”
黄伊婉说道:“你们都认识吗?”
高云飞和周子林相互看了看一眼。
周子林说道:“回陛下,小人是认识的高先生的,但彼此不是很熟,只在街上有见过几次面。”
高云飞点了点头,说道:“回陛下,小人与周先生同行不同门,虽都是靠嘴为生,但不是同一个活计,故而平时甚少来往。”
黄伊婉说道:“既然你们都是靠嘴吃饭的……”
意识到这句话有些问题,黄伊婉又说道:“大家都是靠嘴吃饭的,但是,你们是要靠‘说’来营生,这其中肯定就有互通之处。现在把你们两个人召来,先听哪一个都不好选择,不如你们同时来说吧!”
高云飞和周子林又相互看了一眼,脸上有些疑惑。
黄伊婉说道:“你们一个是说书的,一个是模仿声音的,平时你们也没少反串各自的行当。不如,现在你们就融合在一起,一个专门说,一个专门模仿声音,看你们融合的本事如何。”
金紫苓笑着对黄伊婉说道:“陛下这法子妙,也很是新颖!”
周子林说道:“不知陛下想听哪一本书呢?”
黄伊婉说道:“你有什么书?”
周子林说道:“古之学说,小人略知一二。上古神话有,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纪事有黄帝大战蚩尤,牧野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秦灭六国等。文书著作有,《战国策》,《左传》,《国语》,诸子百家之说。民间流传有,楚汉之争,三国论,隋唐英雄传说。”
前面的,黄伊婉几乎都有听过,几乎都没有什么兴趣。至于民间流传的东西,那可是什么样的都有,这种才有意思。
不过,听周子林说起隋唐英雄来了?难道,现在不是与隋唐处于同一时期的另外一个空间吗?
于是,黄伊婉说道:“等等!隋唐应该没有过去很久吧?而且,这些都是中……原那边的事情,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
周子林笑了笑,说道:“回陛下,虽然隋唐之事过去才不过几年,但民间流传甚广。小人作为一个说书的,这些新鲜事物,自然是增加收入的好门路,故而小人也有留意民间传闻。”
黄伊婉说道:“可是,柔夷国到中原隔着沙海,而突厥与匈奴又是世仇,这些事情又是怎么传到柔夷国来的呢?”
金紫苓对黄伊婉说道:“陛下,虽然突厥与匈奴是世仇,但与周边的其他国家是不好不坏,也有通商和徙居。故而,还是有人来往于各国之间的。”
金紫苓:“也正因为如此,突厥和匈奴都各自有在对方安插探子。打仗归打仗,但生意还是要做的,突厥和匈奴也不好断了与周边各国的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