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为什么找不到对象?
有时候,很多人抱怨找不到对象,其实还真不是社交平台的错。无论是小蓝还是小红,之前还是有比较大的机会找到的,不过机会仅限于2019年之前。
有一种感觉,就是2019年仿佛是一种社会氛围巨大变化的分水岭,当然不是说在那一年发生的。。现在谈的比较久的人基本上都是疫情前认识的,而疫情后谈的人很少有人把关系依然维持着。现在的人越来越物质,追求表面东西,变得越不真诚,自私自利,刻薄寡恩,唯利是图,没有耐心,包容心,浮躁,然后还要嘲笑讥讽那些坚守原则底线,真诚认真有担当的人,殊不知这些人在坚守社会的道德底线,当社会道德彻底倒塌的时候谁都跑不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以前的zank软件,肥皂剧确实挺好看,当时就是因为被它所吸引,而下载了zank……然后经历了一次yp后“失恋”的感觉,之后就比较少用了。因为在大学时反而不敢用,用了也不想半夜出门在外面过夜(在家里也同样如此)。结果后来毕业后,终于有自己的空间了,却只能用小蓝,翻卡就是收购zank后改装的,完全大变样不说,也越来越变成小蓝的样子……这几年之所以变化感受大,找不到对象,无非是大家心思起了变化,过好生活的人不是说没有,而是心态起了变化,并没有将两个人计划进去的那种感觉,而只是“爱好自己”即可。但这种“爱好自己”却更像是“只考虑自己”的感受。流行的观念总是在传播过程中慢慢变质,就像是物化的爱情,像鲜花一样枯萎后就另寻一枝。
其实我自己何尝不是如此?总是幻想着,拥有自己的一套房子后,再考虑爱情。可是,这很困难,而且爱情并不是因为房子而生,租个房子的事情,为什么总要围绕着房子才能开展安全感之上的精神活动?因为都想要向上爬,哪怕暂时在底层,也要看到一个向上爬的希望。可是,阶梯并不是所有人都实际拥有的,那只是虚幻的影像,勾引着许多人前往大城市,在大城市里,好玩的人和事确实很多,却只能是暂时地拥有。而小城里的人,大多也都比较无聊,没有兴趣爱好,没有共同语言,也不想和这个圈子有什么瓜葛,只想“完事”后继续过着“装直”的生活。偶尔碰到想要找对象的,可是分歧总是越来越多,最后以出轨、不合适之类的理由分道扬镳。
最古早的时候,大家交友是在论坛,聊天室,qq群。那会也有约,但是没有现在那么明目张胆,肆无忌惮,那会是真的在认认真真交友。我是小蓝第一批用户,也就是2013年那会开始用的,最开始的时候,小蓝还是很好的,我的几个人生挚友基本上都是从小蓝上开始认识的。后面尤其是2019年以后,感觉圈子里的人越玩越大,越来越没底线。
我认为,这是一种社会问题。人越压抑,就会越放纵,人太绝望了就会想去寻找短暂快感,暂时地麻痹自己。而更糟糕的一种情况是,从2023年开始,可能有些人已经压抑到,连做都没有兴趣做了,只想躺平只想废宅,也没有社交没有朋友,人已经压抑到本能的性欲都没有了。
饭搭子不失为一种新型交友,甚至脱单的方式,可以尝试。到底是有多孤僻连个吃饭的人都找不到?难道自己身边连个陪吃饭的朋友也没有?到底是蹭吃蹭喝还是有其他目的?实在让人不解某蓝上尽是这样的人!我有那个闲钱闲工夫随便找个日常生活中的朋友不香吗?非要跟一个陌生人吃饭?吃饭还是一件很私密的事吧,饭桌上不合适的人都聊不到一块去,沉默玩手机么,既没有朋友不想社交,又想和别人一起吃饭,未免太奇怪了点。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有的不善于交友,找不到饭搭子很正常!和圈内人的话,相当于既吃了饭又面了基,一举双得,看上眼就可以继续发展,这也不失一个交友的方法!一切皆是生意,你看到一个bl恋综,赋予它娱乐价值跟社会意义不同,然而制作方看到的是点击率,广告商预期,盈利!
“难道不是吗?1和0是只有彩虹圈才专有的名词,你找对象的目的可不就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欲望吗?让自己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性角色得到满足,让自己的想法、观点、行为在‘夫夫’名词的掩饰下得到交流、认可、满足和发泄吗?”
“你找个男朋友不就是怕外面太乱,自己恐艾,安全一点满足自己的性关系吗?”
“异性本来就是相吸,同性不就是想被x才找男朋友吗?装什么真爱?”
“就问一句,你们有孩子吗?没孩子哪儿来的真爱?”
不否认洁身自好的人确实存在,但还是会有近80%的人会在一些软件和社交平台上同疑似彩虹的人聊天,而说的最多的一句往往都是“约吗?”
尤其是在看见标签为1的用户或者博主,绝大部分人都会试探性的问:“是1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类似于“约吗”之类的言论也就渐渐涌现了出来,归根结底就是为了“x关系”的满足。
x爱多还是真爱多?
x爱只是两者关系的调剂品,至于是否有真爱,那一定是基于两者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夫夫关系的确定已经建立在两者相互了解的基础上,那么显然再在他们之间讨论x爱多还是真爱多,毫无意义。
换句话说:平常的异性男女朋友之间,难道除了心理上的恋爱,就只剩下生理上的满足了吗?
当然不是:真爱是让两者走下去的动力,至于x爱,便只是夫夫生活的调剂品而已。
至于很多反同者所说的:满口都是‘约不约’的同性恋,那只是彩虹群体中的一部分——x关系即便再得以满足,也无法在两个满脑子都是“1-0”的炮友之间生长出真爱的花蕊。
蔡康永也表示,曾有演艺圈的艺人请教过他出柜事宜,但他总感到为难,“我希望多一点人出柜,那些在某个角落孤立无援的小朋友多看到一个人出柜,就多得到一点同理心,知道有人跟他一样,可是我又会替他担心,他会不会像我一样吃得消这件事,我没有办法给答案。”
这个人间
为什么我们会单身呢?
飞赞网创始人凌绝顶说道:
有时在飞赞上看到一些朋友纠结于爱情,把爱情的失败归结于身为同性恋、归结于混乱的“圈子”,不免有所感慨。
我和恋人在一起五年了,身边也有不少一起生活多年甚至十多年的同志(同性)伴侣。或许是我多年没有单身的原因,不免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每当看到这些朋友的哀愁,我就会想:
“如果我现在单身了,一个30岁的男人,该怎样开始下一段恋情呢?”
首先,我根本不会把生活的目标转移到“找下一段感情”这件事情上。我已经谈过几次恋爱,最近的一次恋爱也有五年多。爱情对我而言,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冲动和幻想,而是一个酸甜苦辣的混合体。我不会只看到爱情美好的一面,我也会看到爱情危险的一面。
爱情也有危险的一面?当然。
十几岁的小朋友,或者没有责任心的人(这两种人我都当过),往往认识不到这一点。有了爱情,结束单身,你就不是一个独行侠,不能我行我素,要为对方考虑;有了爱情,你就不能随便和别人上床翻滚,看到诱惑要会克制和思考;有了爱情,就要考虑如何让两个人的生活质量更加美好,而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单身的生活和两个人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束单身,也会失去很多快乐。我怎么能不考虑这些因素呢?
好的,假如说我已经思考过了这些问题,决定冒着风险结束单身,迎接爱情。
下一个问题是,我要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呢?
damien说,每次有人问他喜欢什么类型,他都没法回答。因为还没有接触,怎么知道喜欢不喜欢?在我年轻的时候(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一定会反对他:难道,你不应该对年龄有限制么?难道肌肉男和清秀男你都喜欢么?难道你不应该更喜欢一个性角色是1或者0么?
不过,现在,我的想法和damien一样。这,并不是说他影响了我,而是自然而然就这样子了。
我们的朋友“情天”是细腰控,我现在的男朋友“solo”似乎喜欢肌肉男,我认识的另一位朋友“我靠同学”希望另一半不要是学生。但我似乎对这些都没有什么限制:年龄比我大或者小都ok,虽然我不太喜欢肌肉男,但我看过johny之后,感觉有肌肉也没什么不好。我觉得我既有可能爱上damien那样大我20多岁的“老男人”,也会喜欢90后的嫩弟弟。学生或者工作的人,对我而言也没什么好或者不好。都可以交往,因为不交往怎么知道他的魅力何在呢?
这么看来,我对谈恋爱很没有原则。当然不是。我想,我的交往对象一定是认可接受自己同性恋或双性恋身份的,向家里出柜的话会更好。他不应该以结婚而伤害别人,也不应该考虑形式婚姻等任何欺骗行为。他也应该是一个诚实的坦诚相待的人,痛恨欺骗和谎言。他应该有独立的思想,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他应该有安全感,能够做到彼此信任,不会干涉我做同志(同性)方面的工作。他应该有自己的爱好,即便这个爱好不是我的爱好。他应该努力工作或学习,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养活自己而不是依赖父母或他人。
所有这些要求,和他的年龄、胖瘦、高矮都没有关系。
你们听了这些,可能不会相信,甚至会反问:我就不信,难道一个丑八怪站到你面前,即便他具有这些条件,你也会和他交往?
当然可以交往。
事实上,问我的这个问题并不成立。的确,每个人都不会忽略外貌,那是我们了解一个人的第一感觉(网恋除外),从这个角度,我们都是“外貌协会”的。
但这里涉及到两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1、认识一个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谈恋爱,可能是为了合作,为了交朋友,为了一起打牌喝酒,恋爱是其次的事情;2、对于“丑八怪”的标准,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想想你周围那些你认为丑八怪的人,是不是很多人也在甜美的恋爱着呢?审美是多元的,正因如此,没有绝对的丑八怪。
接下来,怎么去认识人呢?毕竟,不认识人是不可能有发展的可能的(我是不会网恋的)。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继续现在的生活,认识你接触的人。我不会给自己半年或一年的时间,任务就是用来找男朋友。(前面我已经说过了,单身没什么不好,一夜情也不用承担什么责任。)我会继续目前的工作。当然,可能的变化是,两个人的时候,没有时间参加的活动,现在可以参加了(所以你看,单身多好)。我会在现实中结识朋友,通过活动、工作来了解一些人。如果他也恰好单身,并且彼此有了感觉,再考虑发展。
现在的不少同志(同性),刚认识两三天,就想确定恋爱关系。然后过些天失恋了,就说分手了。然后抱怨同性恋怎么怎么苦,如果是异性恋就好了,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了,圈子太乱了······
我想说:乱,也是你在添乱!恋爱是谈出来的,没有谈怎么知道合不合适,不知道合适与否怎么就能确定恋爱关系呢?
当然。我理解,一些同志(同性)刚认识就确定关系,这可能和同志(同性)在现实中缺少交往途径,情绪压抑太多,一旦碰到稍有感觉的人就犹如牛郎遇到织女一样,巴不得马上进入爱情状态。但爱情的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这样快速的定位,有害无利。
就像前段时间,某人谈恋爱,他问我对他们的感情有什么建议。我告诉他,我的建议就是:花一两个月时间去交往,一起吃饭、看电影、逛街,多了解对方,合适了再确定关系。这样,不合适也没什么哭天喊地的必要,而一旦合适,这样关系也会更牢靠。他觉得我说的很对,这个五一就和朋友出去玩了。我衷心祝福他们。
所以,如果我和另一个人交往,也会采取这样的措施。
别着急,先了解。
了解一个人需要多久?那看你想了解什么。
有人只想了解外貌或肉体,那么只要1天就够了(所以才有那么多速战速决的爱情);如果想了解更多,比如性格、兴趣、对爱情的态度、对交往之后的相处之道,总要一、二个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