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皇兄
槐香左思右想,觉得这事蹊跷,因还牵扯到济王,槐香觉得还是不能自己瞒着,于是晚上用过晚膳匆匆带着乐城来找丽娘商量。
丽娘听完,思索了一会儿,说道:“没道理啊,济王常年不在京城,不可能跟京城的势力结怨,你说有人谋害济王?这实在是没道理。至于有人要杀小枳?也许是因为她找那个屈蔚医治济王,也许是因为屈蔚在江湖上惹了事,人家追杀到京城,小枳刚好和他在一起才被牵连?”
丽娘看看槐香,说道:“不过以后不要让小枳再跟那个屈蔚来往了。”
槐香点点头,说道:“好。不过听说那个屈蔚已经离开京城了。”
“你还是找钟娘娘说说这个事,毕竟关系她的儿子的性命,她一定会竭尽全力彻查,这样那些人的注意力就不会放在小枳身上。”丽娘说道。
槐香觉得丽娘分析的颇有道理,不禁对丽娘更加佩服。可是担心这会影响自己出宫,不禁犹豫起来。
“你放心,钟娘娘是稳妥之人,这事关她儿子性命,没查出结果前她绝不会张扬;即便查出结果了,估计也是皇族内部的人所为,圣上定不会张扬,你就不必纠结了。”丽娘说道。槐香翻了一眼丽娘,心里想什么怎么她都知道,不禁有些脊背发凉。
槐香从丽娘那里直接来到绫绮殿,向钟娘娘说明的情况。钟娘娘听后大惊,责怪槐香为什么不早点告知?
槐香解释由于证据不足,不敢妄断,但如今基本可以肯定有人谋害济王和公主。
钟娘娘急的在殿里来回走,忽然站住,写了几封手书,让槐香明天出宫后务必亲手交给济王。槐香拿了手书,告退回去了。
第二天约莫巳时,估计济王府该开门了,槐香匆匆来到济王府,将书信交给济王后,匆匆返回。
刚进屋,就见二娘拉着小枳盘问:“你说什么?屈蔚离开京城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都不跟我说一声就这么走了?”
槐香担心乐城说出实情,急忙上前说道:“二娘,是这样,屈蔚说他被仇人追杀,所以到外面暂避,过了这阵子,就回来了。”
二娘松开乐城,失落的站起来,凄凉的笑了笑,“若是他心中真的有我,就算再紧急,也会来见我一面。他们这些人,我见多了,都是些风流浪子,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她回头看看槐香,接着自言自语的说道:“我们这些舞姬,本就是供人玩乐的,就不该期望有什么真情,不是吗?”说完,转身回去了。
槐香看着二娘离去的背影深深的叹口气,“看来二娘这次是动了真情了!也难怪,屈公子的才情实在少见,可但凡这样的人又实在难以驾驭。身为舞姬,一般正经人家的公子是不会娶她们的,愿意来的又多半是取乐的,最后给人做妾也就是最好的归宿了。”
“屈大哥不是的,他真的喜欢二姐。”乐城瞪着眼睛说道。
槐香回头一笑,说道:“小家伙,你知道什么!昨晚的事千万别跟任何人说,知道吗?快去师傅那里吧,该给将军送药了。”乐城不服气的看看姑姑,转身出去拿了药去了锦庐。
进到屋里,乐城将汤药和食盒轻轻放在桌上。见将军躺在帐中熟睡,就悄悄转身准备出去。
“小枳吗?”忽然听到将军唤她,乐城又急忙转身来到床前。撩开床帐,乐城吓了一跳,将军脸色煞白,憔悴不堪,看样子病的很厉害。
“帮我把药拿来吧。”将军艰难地撑着坐起来。
乐城赶紧拿个靠枕放在将军身后,让他靠着,又拿过棉袍给将军披上,然后倒了一碗药递给将军。
看着将军喝完药,乐城接过碗,问道:“将军还要吃点粥吗?”
将军点点头,乐城转身又拿个炕桌放在将军身旁,把粥递过来。“回去不要跟你师傅说,就说我很好,免得她担心。”将军边吃边说。乐城看看将军,点点头。
“将军,你病的这么厉害,夫人没请个郎中来看看?”乐城问道。
将军放在碗,轻叹一口气,说道:“夫人还忙着照顾孩子,在京城她也是人生地不熟的,出不了门。我没事,只是这几天天气冷,受点风寒,躺几天就好了。”
看着乐城一脸不满意的样子,将军又叹口气,继续说道:“你还小,许多事情还不知道;我常年在外,驻守边关,家里的事情全靠夫人,我们的大女儿病死的时候,我没法安慰她,陪伴她左右,这些年难为她了。这次她和孩子好不容易来到京城,就让她们好好玩玩吧。”
“那也不能看着将军病着还出去玩。”乐城不满地说道。
“我这身子就这样了,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总不能老拖着她在家呆着,怪闷的,是吧。好了,你回去吧。”薛业笑着说道。
看将军有些困乏,乐城起身告辞回去了。
午后,槐香正打算休息,忽然贵妃娘娘宫里的徐公公来了,槐香纳闷怎么徐公公会到浏漓院来,赶紧将徐公公迎到屋里。
原来是贵妃娘娘听闻济王病了,于是差人送些礼品过来,让槐香带着乐城送过去。槐香纳闷为什么娘娘不直接派人送过去,而要乐城转交。
送走徐公公,槐香仔细检查了一下礼品,只是些衣料和玉器,并无吃食,可是娘娘为什么不直接送过去呢?槐香满腹疑惑的带着乐城去了济王府。
冬日午后的阳光暖融融的,槐香带着乐城跟着济王府的管家来到后院,远远地看见济王披着一件银灰狐毛大氅坐在池边的廊下晒着太阳。
看见乐城过来,济王微笑着放下手里书,问道:“小枳,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
乐城走到跟前行礼,“见过济王殿下,贵妃娘娘得知殿下回京病了,特让我带些礼品过来。”说完,槐香和青蠡将礼盒打开,给济王过目。
济王撇了一眼,让一旁的随从李峒收了,淡淡的对槐香说了句回去替我多谢贵妃娘娘。然后盯着乐城看了一会儿,伸手拉过乐城,轻声问道:“为什么不叫我皇兄?”
乐城楞了一下,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从小到大,她几乎没见过自己的哥哥们,见过的也一直称呼殿下。
除了文晔姐姐,没人认识她,她已经习惯自己孤独的长大,习惯别人冷漠的眼神,习惯被所有的人忽视的生活。
她也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个公主,可以和其他的兄弟姐妹平起平坐,即便是文晔姐姐。
“怎么?从来没叫过吗?”济王问道。乐城退后两步,看了看姑姑。槐香在一旁说道:“殿下,小枳很少见到其他王爷,所以还不习惯。”
济王看看槐香,问道:“你是宫里的姑姑?那宫里的礼数你应该很清楚,为什么不称呼公主殿下?”济王盯着槐香,那剑眉下凌厉的眼神使槐香吓得低下头,这才体会到这位王爷虽然年纪不大,可真是威严十足!
济王起身走过来拉着乐城,摸了摸乐城毛茸茸的脑袋,温和的说道:“小枳,你要记住,不管你的母亲多么卑微,但你是当今圣上的女儿,是大唐的公主,是我的皇妹。”
乐城慢慢抬起头看看济王,济王那明亮温暖的眼神,如同这冬日暖阳,透过乐城犹疑的眼睛,直达那颗冰封已久的内心,瞬间将其融化,泪水不自觉的溢满她的眼眶。
乐城赶紧转身准备走开,她不想当着人前掉眼泪,从她记事起,她就从来没有在人前流过泪。
济王却不由分说一把将她拉回来,微笑着替她拭去泪水,说到:“记住,以后叫我皇兄,你和晔儿一样,都是我的皇妹,我就是你们的兄长,你们的靠山!”
这真是个无比温暖的冬日午后,阳光如此耀眼而灿烂,乐城的心里说不出的狂喜,可是眼泪却止不住的流。
她看不清济王温暖的笑容,却能感受到他炙热的亲情;温柔的指尖划过脸庞,令乐城感受到无比的关爱。
济王替她擦去泪水,毛茸茸的袖口触在脸上,温暖而软滑,就像济王此时兄长般的关怀;济王将乐城拥入怀中,轻声说道:“好了,哭什么?我很难看吗?让你一见到我就哭?”
这句话逗得乐城忍不住笑起来,拼命的摇头。槐香也忍不住在一旁捂着嘴偷笑,心想这个济王真是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