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准备出逃
士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德阳殿外火光闪动,宛如鬼魅般映照在墙壁上。
刘辩屏住呼吸,他不由得看了一眼身旁的张让,这群人在搞什么,到底想不想活命了。
正当他以为这伙人必将被士兵发现、无路可逃时,张让拉住他,飞快地朝大殿深处走去。
“跟我来,快!”,张让低声催促,语气焦急却不慌乱。
刘辩跟随着张让,快速穿过大殿的几个走廊,来到一处看似普通的墙壁前。
张让轻轻推开一处机关,墙壁赫然打开了一条狭窄的暗格。宦官们连忙跟着鱼贯而入,挤进了这狭小的空间。
张让小心翼翼地关上暗门,整个过程迅速而隐秘,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暗格内狭窄昏暗,空气沉闷,只有几缕微弱的月线从缝隙中透进来。外面,士兵的脚步声愈发清晰,他们手中的火把投下晃动的影子,似乎随时会闯进来。
刘辩侧耳听着士兵们在殿内的搜查声,他转头看向张让,发现张让面无表情,目光锐利,显然对德阳殿的布局了如指掌。
刘辩不禁暗自感慨:不愧是先皇最宠信的宦官,竟然对这处宫殿的每一寸都如此熟悉。
士兵们的动静越来越大,似乎就在暗格外的走廊上徘徊,仿佛随时可能发现他们的藏身之处。
张让站在暗格里,目不转睛地盯着缝隙外的火光,紧张的气氛压迫着每一个人。
段珪等人双手紧握,额头冒汗,呼吸愈发急促。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止了,外面的脚步声响得如雷贯耳。刘辩不由得有些紧张。
这时,他见刘协似乎是要出声呼喊,刘辩制止了他,刘协有些不解,但皇兄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终于,外面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士兵们似乎放弃了这一片区域的搜查。
随着远处火光的逐渐消失,暗格内的宦官们才松了一口气。
段珪和其他小黄门几乎是瘫软在地,脸上写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
张让轻轻推开暗门,确认外面没有任何动静后,才小心翼翼地带着众人从暗格中走了出来。
殿内依旧昏暗,那盏微弱的灯火在风中摇曳不定,四下寂静得仿佛可以听见每个人的心跳,只有远处隐隐传来的喊杀声提醒着他们,危险还没有结束。
刘辩看着这些瑟缩不安的宦官,心中暗自思索:这些人如今已是穷途末路,不复昔日的威风,如同丧家之犬,而那把屠刀不知何时又会落在他们脖子上。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德阳殿内仿佛与世隔绝。
外面的喊杀声逐渐远去,只剩下偶尔传来的兵器碰撞声。
张让不知从哪里找来的绢布和笔,刘辩提笔写下一道诏书,诏书内容言简意赅:
“今夜宫中突发变故,朕有紧急军情要送出城,不得耽搁,速开城门,延误者,斩!”
刘辩写得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宦官们信任并顺从。
张让接过诏书,看了又看,似乎找到了最后的希望,脸上露出一丝稍许的放松。
“快走吧,趁着现在外面没人。”,张让道。
刘辩跟着张让等人从德阳殿的一个隐蔽侧门走了出来。月色朦胧,北宫内的阴影显得格外深沉。张让带着一群小黄门,战战兢兢地护着刘辩。
刘协则留在了德阳殿内,刘辩之前已经叮嘱过他,如果害怕,就留在殿里,等到天亮再出来,见到宦官就躲远点。
因为刘辩知道,袁绍的那些人一旦进来,见到宦官就杀,甚至看着像宦官不是宦官的人也会被误杀了。
刘协眼含泪水,不舍地看着刘辩离去的背影。
刘辩心中暗暗希望刘协能躲避这一切危机,他知道这个弟弟会凭借聪明才智自保。
张让一行人继续前行,趁着夜色悄然向神武门而去。
走近城门时,他们发现,神武门附近还留了几名士兵在守夜。
张让脸色一变,赶忙低声对身后的一群宦官道:“快藏到草丛里,别出声。”
他们的诏书是出洛阳城的,在出城前,得先过了宫门这一关。
宦官们一阵慌乱地隐蔽起来,宫门那边的人看起来不多,有四五个。
张让和段珪商量了一番,决定将他们引诱过来,全部杀掉。
段珪的声音比较粗狂一些,他朝宫门那边跑几步,朝那边的士兵大喊了一声:“哎,你们几个,我这边发现了一个宦官的藏匿地点,你们快来清理一下!”
黑暗中,士兵看不清张让他们这边的情况,但是听到段珪如此说,他们心下都是一喜。
其他人都进宫去杀宦官去了,而他们几个很倒霉,被分来这守夜,不仅少了个在上级面前表现的机会,还少了个吹牛逼的谈资。
士兵们举着火把,朝张让指的方向走来,走得越近,张让等人紧紧握着手中的刀。
士兵靠近到一定距离后,宦官们猛然扑上前去,用匕首和短刀将毫无防备的士兵杀死。
鲜血四溅,地上倒下的尸体抽搐几下后便没了动静。
刘辩站在一旁,人有些呆滞,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目睹杀戮,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让他作呕。
眼前的这一幕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逃离这里的决心,这个时代对生命毫无怜悯可言,他必须逃离这里,逃离这不把人命当回事的乱世。
与此同时,德阳殿那边的刘协,在刘辩一行人离开后,他偷偷从躲藏的地方溜了出来,决定去找人救刘辩。
刘协跌跌撞撞地朝有火光的地方跑去,黑夜中的皇宫仿佛无边的迷宫,他根本分不清方向,也看不清路,几次摔倒在地,膝盖和手肘摔破了皮,疼得他直吸冷气。
可他并没有停下脚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救皇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