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袁家财物 - 三国:穿成刘辩,诸君不造反了? - 子颜归了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4章袁家财物

刘弘自知失态,立马俯身告罪,“臣也是一时情急,陛下恕罪。”

刘辩微微颔首,平静道,“既然司空大人以为军粮动不得,那便从国库中拨钱将这些用来赈灾的军粮买回来补上便好,左右也是要出钱赈灾的。”

他的声音不高不低,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司空大人却听得跳脚。

刘弘听到“拨钱”二字,脸色顿时僵住,神情一变,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位司空大人爱财如命,妥妥的守财奴。

刘弘立刻哭诉道,“陛下,国库没有钱了啊,连年打仗,光军费就高达几十亿钱,再加上天灾不断,各地收上来的税是越来越少了,收入还没有开支大,国库早就拿不出钱了。”

说来说去又是这套说辞,刘辩心中暗自叹气,他无奈道,“那司空大人以为当如何?你可看见了城外那些百姓了?”

“国库的粮食便是来自他们家中,若是现在不救济他们,没人种地,明年国库一样收不上来粮食,如此循环下去,国库这点粮食迟早吃完,那我大汉岂不是迟早要完?”

刘弘被陛下这番话问得哑口无言,支支吾吾地答道:“臣,臣也不是说不救济灾民……”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司空大人和朝中大臣将家中存粮捐出来救助百姓如何?”

刘弘一听顿时慌了神,立刻摆手,苦笑着道:“陛下,臣省吃俭用至今,家中也没有存下余粮啊。就连前几日新买的两斗米也仅够家中所用,别的再拿不出来了啊,陛下!”

说罢,他垂下头叹息了一声,似有无奈之意。

刘辩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身为朝廷的司空,刘弘竟然过得如此朴素?

他目光微动,仔细打量刘弘,才发现他身上的官服早已洗得褪了色,袖口和下摆处甚至泛起了毛边和勾丝。

与自己身上光洁如新的衣服形成鲜明对比,甚至没有宫里那些小黄门得体。

看着眼前这个一心为大汉尽忠的年迈老人,刘辩放缓了语气,“国库既没有多余存粮,也没有钱去市场上买,岂不是只能找有的人要了吗?刘公觉得何人有存粮?”

刘弘听到这话,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刘弘一下想起了朝中那些世家,想起了前几天被下狱的袁家。

他立刻激动道,“陛下,袁家,袁家的粮食还没运回来,此事乃是王司徒在负责,这几天过去了,为何还没有动静!只要这批粮食一到,不仅灾情可解决,国库也能减轻些压力!”

天下田地,多被豪族世家所占,使百姓尽数沦为他们的佃户,尤其是世家,比十个豪族更甚!

袁家便是其中之一。

刘辩点点头,立即对内侍道,“召王司徒进宫。”

王允饭都没吃,听见陛下召见便急急忙忙进宫来了。

“司徒大人,几天过去了,袁氏抄家一事如何了?”

王允一来,刘辩随意挥挥手,示意他不必多礼,开门见山的问道。

“回陛下,袁氏本家在汝南,离京师尚有些距离,再加上押送人口和抄家所获,一来一去约月余有余,如今还未有消息传来。”

刘辩摇摇头:“灾民岂能等待月余?”

王允拱手回道:“臣派遣了部下闵贡,以及原大将军部下的吴匡前去抄家,现二人正在路上,不日便可送回粮食。”

自从北军被卢植接手后,吴匡又继续留在北军中任职。

此时闵贡和吴匡两人才刚刚赶到汝南控制住袁家人。

他们带了三千人出发,到汝南时已经消耗得只剩下两千多人。

因为发洪水百姓们各处逃难,吃不上饭只能落草为寇,沿路抢劫经过的行人和商队。

吴匡他们就经历了两三波规模较大敢抢劫军队的匪患,一边赶路一边剿匪,可把他们累得够呛。

只是这回去只怕是比来时更加麻烦和危险,要押送着袁家一大家子人,还要押送财务和粮食,遇上恐怕不光遭遇匪患,还有那些恶得见到人都眼冒绿光的灾民,怕是更加难以回到京师。

夜已深,汝南城内一片寂静,吴匡辗转反侧,心中难以平静。

吴匡想起宫变的那天,何进被杀的消息传出宫后,袁绍立即便找到了他。

告知他大将军一死,何苗就没有留着的必要了,只要杀了何苗,就可以兼并掉他的部下由吴匡统领。

暗示他到时和袁绍联手,天下我有!

他想起袁绍当日许诺的那些宏图霸业,但心底却微微冷笑,如今他却是来抄袁家老底的。

自从白天看过袁家府库里堆积如山的财宝和粮食,他的心绪便再也无法抑制。

他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和粮!

这些东西为何不能是自己的呢?

一辈子打生打死不就是为了这些东西吗?

艰苦奋斗哪有顺手牵羊来得快?

吴匡心中渐渐滋生一个大胆的想法。

“如此之多的财物,若是能归我所有,还用得着寄人篱下?”吴匡想着,胸中逐渐变得炽热。

大丈夫岂能郁郁久居人下!拿着这些财物,不如进山当个山大王来的逍遥快活!

夜色朦胧,屋内寂静无声,唯有吴匡的思绪不断翻腾。

他开始盘算如何能在不引起怀疑的情况下私吞袁家的部分财物。

吴匡很清楚,手上的两千兵马若想要一次性押送物资和袁家人回京,人手势必不够。

正想着,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闵贡推门而入,眉头紧锁,压低声音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