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何太后放权
晚些的时候,刘辩到永乐宫陪太后吃饭。
何太后穿得素净,没了往日的神采飞扬,看上去病恹恹的,一脸愁容。
刘辩一见到何太后,便态度恳切道,“孩儿今日特来向阿母请罪,近日朝中不稳,孩儿多方打点,未及时向阿母请安,请阿母责罚!”
近日何太后总觉得自己的儿子变了很多,和她也不亲近了,越观察越发现,自己这个儿子仿佛一夕之间变得沉稳内敛了很多,活像换了个芯子。
听到刘辩的话,何太后抬眼盯着眼前的刘辩上下打量,看得刘辩心里有些发毛。
刘辩快速从脑海中找到刘辩平时和何太后相处的模式。
随后亲昵的扶住何太后的胳膊,笑嘻嘻地凑到她眼前,像是在撒娇,“莫非阿母不认得孩儿了吗?”
何太后眼泪一下就流了下来,“辩儿,我的辩儿回来了!”
何太后哭着把刘辩抱在怀里,“阿母还以为你不在了,阿母现在可只有你了啊!”
刘辩心里一咯噔,他本是穿越来的,没和何太后相处过,自然对她没什么感情。
其他事一忙起来便疏忽了这个原主的母亲,也忽略了一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关注之心。
他轻轻拍着太后的背安抚道,主动说道,“阿母是不是觉得孩儿近来变了好多?”
何太后放开刘辩,用衣袖擦了擦眼角,有些嗔怪的看着刘辩,仿佛在说原来你自己也知道啊。
“阿母,你且听我说。”,刘辩将何太后扶到一旁坐下,郑重的道。
“其实孩儿以前的纨绔都是装的,阿母你可信?”,刘辩盯着何太后无比真诚道。
何太后将信将疑,“那你为何要如此?”
刘辩有些伤心的叹了一口气,“哎,说来不怕阿母笑话,孩儿自小长在宫外,自小就和父皇不亲近,后来回了宫,父皇不喜孩儿,我便想着父皇喜欢什么我便做什么,投其所好,让他喜欢孩儿。”
“父皇喜欢辞赋,我便去学辞赋,他喜欢美人,我便去给他寻些美人。”
说到这里,刘辩停顿了一下,险些说不下去,“只是还没来得及献给父皇,便被他误会是我寻来给自己享用的,骂我不类他,不为人主···”
刘辩从记忆中找到的是,原身好的是一样没学成,他爹的贪财好色,声色犬马到是学了个十成十。
有天准备欲行不轨之事,刚好被他爹发现,便大骂他。
原主小时候在民间长大,本来就没有接受过什么宫廷礼仪教育,言行举止在皇帝看来本来就很轻佻。
再加上被接回宫中,一下在宫里见到他爹那么多貌美如花,个个风姿绰约的小妾,自然心生向往。
受先皇耳濡目染,刘辩也养成了浪荡,迷恋金钱和女人的性子,一直被何太后压制着,耳提面命,才没有走上歧途。
只是被先皇和何太后打压太狠了,也逐渐养成了懦弱,胆小怕事的性格。
“后来孩儿又换着花样的想引起父皇的注意,可惜,父皇还是一直不喜孩儿。”
何太后想起先帝,也是有些牙痒,王美人都死了多久了,后宫的美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偏生先帝就是喜欢自我感动,给自己立个深情人设。
搞得自己最后都相信了,偏偏要立那个庶出的刘协为太子。
“不想你是这样想的,我儿这些年受苦了!”,何太后拉住刘辩的手。
刘辩接着道,“后来父皇突然离世,孩儿也备受打击,直到张让那群人挟持阿母,我才真正缓过神来。”
“孩儿当时就在想,若是我再这样浑浑噩噩下去,或许阿母和我都在劫难逃,所以从那之后我就觉醒了,说到底,这还是阿母的功劳。”
听到这何太后又高兴了很多,自己还是教导有方啊。
想起被张让挟持的那晚,何太后也是有些后怕,若是卢植的人没有在复道下接住她,她可能就随先帝去了。
“也多亏了我儿机灵,才没让那些贼子得逞!”,何太后笑着。
“可是阿母,这宫中岂止张让那伙贼子,孩儿回过头来发现,想像张让那样行事的人很多,孩儿不得不花精力去对付他们,这才疏忽了阿母。”
何太后听后也是一惊,“什么,还有谁?”
刘辩又将宫中形势一一分析给何太后听,从袁家如何狼子野心,地方精兵在宫外虎视眈眈,咱母子二人随时都会沦为他们掌权的棋子云云。
听刘辩一通分析下来,何太后才后知后觉发现,原来前朝形势这么危险,刘辩又是顶着多大的压力在维护她的荣华富贵。
看来是自己误会他了,何太后瞬间又有些内疚,她不仅不能帮上什么忙,还觉得他变得不像自己的孩子了。
又有些庆幸,还好刘辩最后掌控了局势,何太后很是欣慰,“我的辩儿长大了,以后上朝阿母辩便不去了,凡事你做决定就好。”
刘辩有些痛心,“阿母何故如此啊,难道阿母不管孩儿了吗?孩儿还需阿母帮忙操持朝政啊。”
其实他就是在等何太后这句话,若是何太后和他一起同时临朝听政,刘辩什么决策都要问过何太后的意见。
哪怕何太后只说个好,也是要向她询问的,之前上朝便是如此。
以后他的诸多决策都是对朝中那些世家不利的,若是有人向何太后行贿,让她不同意自己的意见,那便会让他很难做。
若是不听取太后的意见,便会被百官和天下人认为天子不孝,不孝是大罪,便是污点。
所以刘辩要将这个可能扼杀在摇篮里。
听到被刘辩需要,何太后很是高兴,爱怜的拍了拍刘辩的后背,有些嗔道:
“再过不久就要加冠了,也不小了,还撒娇,再说阿母也帮不上什么忙,你也聪慧,朝政可自行处置。”
刘辩又道,“那孩儿朝中遇到困难还是会来烦阿母的,我长再大也是阿母的孩子不是吗?”
何太后高兴得合不拢嘴,“好好好,都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