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暗流
贾诩将手笼在袖子中,他坐下后慢条斯理地问道:
“文优兄遇上何事,竟愁闷至此?若不嫌弃,贾某愿洗耳恭听。”
李儒一开始还有些犹豫,但在酒意催动下,压抑已久的话顿时如开闸的洪水般倾泻而出。
他将过去几日董卓密谋废立、再到今日突然决定终止行动的前前后后,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贾诩。
甚至连自己劝谏无果、被董卓怒斥的情节都添油加醋地说了出来。
最后,他叹了口气,满脸憋闷地说道:“文和啊,你说说看,主公这是为何?”
贾诩听完,面色如常,甚至隐隐浮现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他端起桌上的酒杯,抿了一口,心中却暗自揣摩起这件事的深意。
天子……果然有几分能耐啊。
董卓此人素来刚愎自用,岂会轻易改变主意?
想必天子是施了什么手段,竟能将他治得服服帖帖。
原本,贾诩这几天已察觉到太尉府中的不同寻常的气氛。
他看着李儒像个猴子似的上蹿下跳,便猜到一定是密谋惊天之事。
贾诩甚至已经做好打算,一旦情况不对,就立刻抽身远离,以免祸及自身。
可现在看来,董卓并没有愚蠢到一意孤行,这其中的变化,极可能是天子的手笔。
贾诩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心中对天子不由又高看了几分。看来这刘辩并非如外界所传的那般软弱无能,反倒是个颇有手段的人物。
想到这里,贾诩拍了拍李儒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道:
“文优兄不必如此烦忧,世事难料,天命不可违,说不定,主公心中已有更长远的打算,只是你我尚未看透罢了。”
李儒却只是摇头,端着酒杯低声咕哝了一句:“我怎么向他们交代啊……”
贾诩听得不甚清楚,原以为是李儒自怨自艾之语,但细细一品,觉得这话里有些蹊跷。
“他们?何人?”
他不动声色,装作关心的模样问道。
李儒醉得迷迷糊糊,眼神涣散,似是没有听清。
贾诩笑着拍了拍他,语气平和:“文优兄心中若有不快,倒不妨说出来,我陪你喝上几杯解解闷。”
李儒眯着眼睛,像是没防备,嘟囔了一句:“怎么和逢元图交代……”
贾诩闻言,心中一震,但面上不露分毫。
他装作没听清楚,凑近了些,语气轻松地问道:
“逢元图?莫非是逢纪逢元图?”
李儒醉眼朦胧,迷迷糊糊地答道:“是啊,逢纪……还有袁家人……”
话说到一半,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立刻闭口不言。
然而,贾诩心中早已掀起波澜。
逢纪,逢元图,袁绍的人!
看来,被关押在天牢中的袁绍一族,绝不是表面上那般老实本分,他们暗中恐怕仍在密谋反扑。
李儒竟然和他们有联系,难怪他今日这般焦躁!
贾诩目光微敛,心中思绪飞转。
他知道,这件事牵扯太大,若稍有不慎,自己也可能卷入其中。
他暗自警惕,不打算再深问,免得节外生枝。
于是,他笑了笑,起身为李儒斟了一杯茶,劝道:
“文优兄,今日你多饮了几杯,思绪不清,不如早些歇息吧。酒虽好,但伤身啊!”
李儒靠在桌子上,喃喃几句后便渐渐闭上了眼睛。
贾诩见状,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神色如常地告辞道:
“文优兄今日不胜酒力,贾某就不打扰了。来日再叙。”
说完,他不疾不徐地离开了房间。
看来这洛阳的水,远比表面上浑得多。
我贾文和可不是会随便趟浑水的人,暂且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吧……
······
两日后,天恩会一切工作准备妥当。
洛阳城中一阵锣鼓喧天的声响,热闹非凡。
曹操率领着一队士兵,浩浩荡荡地穿梭在城中。
他们手中高举着一块块红色布条,上面用白色醒目的大字书写着标语,在街巷间张贴,引得百姓纷纷驻足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