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官方广告板 - 三国:穿成刘辩,诸君不造反了? - 子颜归了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6章官方广告板

渐渐地,洛阳商户圈中开始流传各种关于“刘仁”的猜测。

其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说法,便是“刘仁”极有可能是天下茶坊背后的神秘老板。

洛阳的富商圈子彼此之间大多熟络,突然冒出这样一位从未露面的大富豪,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这个刘仁会不会是那家新开的天下茶坊的幕后东家?”

“很可能!天下茶坊的那种新式炒茶大红袍,咱们不少人都去批发过吧?可不是只和掌柜打交道,从没见过老板吗?”

“听说这大红袍已经在京城中卖疯了!咱们洛阳上层圈子里,现在哪家不是人手一罐?”

天下茶坊的大红袍茶,凭借独特的炒制工艺和浓郁的茶香,迅速风靡京城。

这种新式炒茶不仅味道绝佳,更代表了一种时尚和身份。

如今,在洛阳的富贵人家中,早已成了一种“规矩”:宴请宾客时用大红袍招待,才算得上体面。

那些还用传统煮茶待客的富户,不仅被认为老土,更有可能沦为圈子人中的笑谈。

传言中,前些日子京城某个官员宴请宾客时,因用的是旧式煮茶,被来访的几位私下里嘲笑,次日便成了街头巷尾的笑话。

“刘仁”的名字越传越神秘,各路商人纷纷出入天下茶坊,不仅为了增强合作,也想通过和掌柜交好,试探出背后的东家究竟是什么来头。

如此一举多得的好事,也是刘辩万万没想到的。

曹操一早就被刘辩成立报刊亭宣传天恩会的举措启发,心中思索着如何进一步扩展影响力。

他脑海中闪过一个大胆的想法,便立即和司空刘弘,司徒王允,黄门侍郎荀彧商议此事。

“诸君,如今天恩会的声势已经起来,商户们争相加入,可若要让他们更加主动,何不将赈灾与他们的利益直接挂钩?”

王允不解问道:“孟德,这话怎讲?”

曹操道:“这些商户大多逐利,咱们便将赈灾与他们的利益和名声连在一处。”

“告诉他们,只要组织救援物资前往灾区,朝廷不仅会派军护送,还会在洛阳城中专设报刊亭,为他们宣传商行之名!让全城百姓都知道,谁是真正为天下百姓做事的仁义商人!”

众人闻言大喜,纷纷称妙。

曹操立刻进宫将这个点子禀告了刘辩。

刘辩听完后,笑道:“孟德,这主意好啊!”

“你这就是广告,广而告之!只要商户愿意赈灾,咱们就帮他们打广告,还是官方认证的,童叟无欺!”

曹操眼睛一亮,“陛下也觉得我这主意甚好?”

刘辩点点头,继续道:“不止如此,可以成立专门的广告亭,这广告亭本身也可以作为朝廷的一项产业。”

“以后凡是有商户想在官方的广告亭上刊登广告,就得掏钱!孟德啊,这不仅是赈灾之策,更是为朝廷开辟了一条新的财路!”

曹操一听,顿时笑了起来。

天子不仅认同他的提议,还将其延展为朝廷的长远之策,这让他心中越发佩服,连连躬身道:

“陛下圣明!曹某定不负所托!”

刘辩心中也暗自高兴:能让曹操这等人才干劲十足,才是稳固朝局、治理天下的关键。

洛阳城街道上,刘关张三人修整妥当后,满怀好奇地在城中闲逛。

他们一路上观摩着城中繁华景象,所见之处无不新鲜。

忽然,三人来到一处名为“广告亭”的地方,见几个人正在张贴一些大字。

刘备定睛一看,上面写着:

徐氏米行——物美价廉,粒粒精选,三代传承,百姓首选!

今日购米有惊喜,明日煮粥更香甜!徐氏米行,给家人最好的选择!

这标语朗朗上口,引得过路行人驻足观看,议论纷纷。

刘备不禁感到好奇,走上前去问道:“各位兄台,不知这是在做什么?”

正忙着张贴的众人抬头看向刘备。

为首一人是个粗壮汉子,约莫三十来岁,身材高大,眉宇间透着几分豪爽。

此人是曹仁,刚从谯县赶来投奔曹操,听闻堂兄如今在朝中担任要职,特意前来投奔。

曹仁手上拿着一卷广告,闻声看了刘备一眼,说道:

“没看到上头写着广告亭吗?我们自然是在贴广告啊!”

刘备笑了笑,有些困惑道:“敢问兄台,何为广告?”

曹仁撇嘴一笑,指了指贴在广告亭上的字:

“广告嘛,就是广而告之!把你想告诉大家的事情用文字写出来,贴在这儿,谁看到了谁就知道了,你也要打广告不成?”

刘备听闻,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妙极妙极!不过我不打广告!”

“京城果然不一样哈,又是横幅又是报刊亭,又是广告的,俺们之前在其他地方可都没见过这些。”张飞大大咧咧道。

这时曹操的声音传来,“当然啦,这些都是朝廷今日新提出的政策,其他地方自然见不到!”

刘备转头看向说话之人,此人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虽无华贵锦衣,但眼神锐利如鹰,气质中透着果断与精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