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三十七节兵部炸锅
与范家的约定是暂时性的。这不仅是李云璐的判断,甚至善良的裴俊也是这样认为的。
“如果联姻呢?”
试探性的问了一句,立即引来几个人的一致赞同。李云璐晃着脑袋说道:“如果大人与范家联姻,那么就大不相同了,至少发生摩擦了可以坐下来谈。”
摇了摇头,然后又低下头,“你们不能拿我做交易。”
招募新兵和军工生产还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毕竟有了军事威慑,和平才能得以保障。
李云璐和裴俊已经向山海关和辽东半岛派出了探子,而民生保也向天津和山东、甚至江南派出了职员。
只是迅速膨胀的右卫营出现了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打散了老部队,老兵与新兵混编,优秀的老兵提拔为士官。这些具备作战经验并且严守纪律传统的老兵们,很好的担当起士官的角色。
然而,还是老问题,缺乏军官。
原有的选拔方式并不完善,军队的扩大,指挥和管理的难度也增加了。那些只知道舞枪弄棒而不识字的莽夫很难胜任。
傅先生来信表示,要尽快成立军事学校。目前杨老头收留的徒弟和李云璐送去的一部分辽东孤儿,正在接受傅先生的教育。只是这种教育被傅先生称以为陆军小学,正式的名称是忠烈小学。
选拔优秀人才,集中上课。傅先生认为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旗副以上的军官,需要至少一年。
来不及,裴俊想出来一个办法,士官晚上学习文字,同时轮流培训军事知识。两个月后考试。
识文断字由右卫营聘请当地的秀才教授,军事知识由王俭、裴俊、安东尼奥等轮流任教。
就在五屯堡热火朝天开展学习培训的时候,王俭的奏章在兵部引起了轩然大波。
王俭的奏章走的是正规的流程,目前的状态是下兵部复议。
“直接出兵盖州,这个娃娃简直是在胡闹。这不是羊入虎口吗?”
兵科给事中首先发难,兵部职方司郎中提出了不同意见。
“如果能在盖州建立起进攻的基地,那么整个辽东的棋就满盘皆活。”这位郎中嘴角抽搐了一下,接着小声嘟囔了一句,“而且只要五千兵丁,二十万石的粮食。”
一连三天,兵部炸了锅,兵部全体官员和给事中们各执己见,分成两派,吵翻了天。
兵部新任尚书高第一言不发,任由这些个官员们相互争吵。
第四天,反对派和赞成派的外援们赶到了。户部的来了,工部的来了,礼部的来了,甚至吏部的官员们放下了手头繁杂的工作也跑来了。
监察院各科的给事中们也跑来了,就连回京述职的各道官员也来了。
各个值房坐满了人,借来的长凳上坐满了人。兵部成了巨大的辩论场。
“尚书大人,我们兵部的院子里挤满了人,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呀。”
高第只是笑,仍旧一言不发。
第六天,兵部院子里,一位官员站在一张椅子上高声叫喊。
“大家都别吵了,既然兵部拿不出主意,我们去内阁好了。”
其实,内阁里也在争吵。只有一间值房是安静的,汪文言坐在椅子上喝茶。
终于来了,这个王俭进宫来,原来是准备做件大事。
隔着一张桌案,汪文言的恩师,内阁首辅叶向高闭着眼睛问道:“这内阁的票拟应该怎么写呀?”
屋里的两个人都很清楚,现在整个朝廷分成了两派。反对派以东林党为首,反对的原因是要为东林党需要支持在山海关的辽东督师孙承宗。试想,如果盖州真的被这个王俭拿下,那么孙承宗的脸面放在那里。
而赞成派可以说就是东林党的对立面,这些人盼望孙承宗在辽东栽个跟头,这样东林党的猛烈的发展势头就会被打压下去。
看似军事行动的不同选择,其实是朝廷内部不同派别的利益争斗。
汪文言沉思一下,回应了叶向高的问题。
“这个事情,应该先听听孙阁老的意见。”
叶向高依然半闭着眼睛。
对于高攀龙、杨涟、赵南星、左光斗等这些人的做派,叶向高并不完全赞同。
“也是,既然是关于辽东的事情,那么就不仅仅是兵部的事情了,去问问孙阁老的意见吧。”
意气风发的孙承宗正在吃面,这次到宁远卫视察,他带来了五万两饷银和五十只肥羊。
羊肉汤面吃的浑身是汗,爽快淋漓。
房间里阎鸣泰、江应诏、袁崇焕、李秉承这些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官员们有说有笑的,吃的热火朝天。
放下碗筷,就有官员送来了一封书信。
看着看着,笑容从脸上渐渐的流失,眉头紧锁。
书信在他下属的官员手里流传,很快,房子里的欢声笑语被这封书信所淹灭。
就在这十几位官员面面相觑之时,一个尖厉的南方口音响起。
“我看这个娃娃有十项大罪,第一项,欺君罔上,第二项……”
十项大罪,罪罪可杀。房间里死一般的沉寂。
那名叫做袁崇焕的官员说完之后,见无人附和,也不觉得尴尬,一仰头,一拂袖,嘴里轻哼了一声,自己坐回到凳子上。
孙承宗轻咳一声,对着身边的阎鸣泰问道:“鸣泰,此事你怎么看?”
在孙承宗的属官里,阎鸣泰对于辽东最为熟悉,万历年间,就在辽东以布政使参政任兵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