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杀虎堡三
看的很清楚,鼓楼下面一群教民结成了一个盾阵,至少有两百多人。
右卫营第一队第一旗士官马二小紧紧的跟在刘千总的身后,一边奔跑一边注意着前面的敌人。
街道不算宽阔,二百多人的盾阵就显得很厚实,这些敌人没有头盔,披着披甲,更没有看到弓箭手。这种盾牌右卫营的火铳是能击的穿的,在辽东宁远城就打穿过这样的盾牌。
可是,可是刘千总似乎没有下达结阵的意思,再跑下去,就要和敌人撞到一起了。
马小二觉得不对头,现在的第一队是长枪兵和火铳兵一层一层的夹杂,条例上说这样的队形不适合攻击已经结阵的敌人,而是用来对付分散的敌军,马二小终于憋不住了,高声呼喊前面的刘千总。
“千总大人,我们不结阵吗?”
和他一起奔跑的是刘千总的亲兵刘二,满面通红的刘二扭头望了马二小一眼,投来了赞许的目光,也许是赞佩马二小敢于队千总大人叫喊的勇气吧。
“比一比我们谁杀的敌人多。”
这个声音低沉而激昂,是和千总大人并排奔跑的吴明顾问发出的。
“好啊,刘二、刘三你们两个割首级。”
刘千总洪钟般的声音终于爆发了。
马二小皱了皱眉,不再说话,他调整着呼吸和步伐,准备实施长枪突刺。
好枪法!前面的刘千总一个突刺贯穿了一个来不及躲避的脑袋,而一边的吴明同样刺中了一个。
不能分神,马二小集中精神,刺出一枪,前面的盾手举盾躲避,长枪刺中了盾沿,巨大的冲击力让那个盾手向后倒去。
身后响起了稀疏的火铳声,射击后的几个火铳手连忙后退,将位置让给紧跟着的长枪兵。
被射中的敌人纷纷倒地,马二小趁着敌人的混乱,再次突刺,终于扎翻了一个盾手。
紧接着就是不断的连续突刺,不管刺中或者没有刺中,突刺持续不断。
敌人的阵型产生了混乱。
终于马二小精疲力尽,按照条例,他们大喊了一声。
“换。”
身后的长枪兵挤进来,接替了他的位置,马二小的这个伍连续向后撤出三个位置,大口的喘着粗气以便恢复体力。
没有轮到他们这个伍进行第二次突击,敌军崩溃了。
“过瘾。”
刘千总大口喘着气,问身后的刘二,“我干掉几个?”
“十一个,大人。”
刘二挥着刀费力的砍着一个首级。
“吴顾问干点几个?”
另一个亲兵刘三连忙回答道:“九个,吴大人干掉九个。”
哈哈,刘大勇发出爽朗的笑声。
稍事休息,第一队千总刘大勇终于下达了进城后的第一个命令。
“第一旗负责防守鼓楼,第二旗、第三旗向西攻占城门,其余各旗随我向北,进攻旧堡。”
听到刘千总下达军令,马二小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大人,还要割首级吗?”
身傍的刘二满面是血,已经看不清鼻子嘴巴,腰带上挂着有五六个首级,脚下是一个不知从哪里撕掉的衣衫做成的包裹,包裹里也堆满了首级。活脱脱像一个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恶鬼。
即使是上过战场的马二小也被吓得蹦了起来。
刘千总皱了下眉头,嘟囔了一句:“不用了,你就留在这里吧。”
说完,刘千总转身带队向北向的街道进发。
杀虎堡东门外北面,右卫营骑兵队官张世义的主力与前出的五十骑会和了。
是蒙古骑兵,一千到二千之间,每个骑兵至少两匹马,看起来铺天盖地的,气势很足。
还在观望,游击将军带着银枪班上来了。
“大人,不超过两千,最多两百普甲,青甲没有几个。”
担心王俭不知道青甲是什么,张世义又做了解释。蒙古部落几乎全民皆兵,作战时成年男子几乎全面参加,由于物资匮乏,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才能披上皮甲,至于铁甲,那是台吉的亲兵才可以拥有。那些披着皮甲的,被称以为普甲,而披铁甲者被称为青甲。
按照张世义的介绍,那么对面的这支蒙古骑兵就不是归化城赤囊台吉的亲军了,还有一个可能,这群蒙古人只是前卫,后面还有大队的人马。
后一种可能性不是很大,如果赤囊台吉亲帅全军,那么就意味着和大明帝国彻底决裂,支持这种打出改朝换代旗号的反贼,老朱家会拼了性命战斗到底毫不妥协。
“告诉裴俊,杀虎堡东门结成方阵。”
随行的参谋队士官大声重复着命令,确认无误后掉转马头前去传令。
王俭不想冒任何的风险,采取了这种中规中矩的部署。麾下这三百骑兵则排成前后两队,摆出一副对冲的姿态。
骑兵的变阵很快就完成了,王俭有十足的信心与蒙古军队,不应该称之为蒙古军队,应该是蒙古牧民进行对冲。对面的不是蒙古部落的精锐,也许只是一群听到风声前来打秋风的牧民。而右卫营的这支骑兵队,所有的士官都有辽东作战的经历,王俭有信心与之接战。
右卫营骑兵变阵,摆出对冲姿态,对面的蒙古骑兵也动了起来。
滚滚的尘烟很快就弥漫开来,他们分兵了,一半的蒙古骑兵从北向东绕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