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见面礼
第40章见面礼
不过,也没有强求,既然他喜欢受累,那就成全他,反正雪地里行走也不是很方便,瞧瞧她,多善良多体贴,多助人为乐啊!
又走了几分钟,二人来到了一个山洞口,确切地说应该是一个冰雪雕琢而成的山洞,晶莹剔透,美轮美奂,一股清雅的淡香飘浮在冷冽的空气中。
山洞前,柳无尘放下了夏子洛,改为牵起她那白皙嫩滑的纤手,二人朝着洞中缓步走去,他的脸上流露从来没有过的庄重和神圣的神情。
“无尘神医,你此刻的表情让人感觉好严肃,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
夏子洛眉头轻蹙,心里无端端地产生一种不太妙的感觉。
“这个山洞是我们神医门的圣地,里面有八间冰室,两间石室,其中那八间冰室是用来培养雪莲的,还有两间,一间是祖师爷曾经用过的石室,另一间是我用的。”
柳无尘浅浅一笑,令人炫目,清越的嗓音轻轻柔柔地回荡在冰洞中。
“难怪,这洞中总是飘着一股若有若无的香气,闻起来无比的舒畅。”
夏子洛放松身体,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清雅的香气从鼻尖钻入,心旷神怡。
“洛儿,走吧,我们先去拜见一下神师爷,然后我再带你去我住的那间石室参观一下。”
牵着夏子洛,柳无尘心里暖洋洋的,那淡泊的嗓音也变得温柔无比,透着丝丝喜悦,可是细听之下,似乎还暗藏着一丝阴谋的味道。
“嗯。”
轻应一声,夏子洛不疑有它,跟着柳无尘往冰洞中走去。
冰洞之中,温度虽然很低,可是没有外面那冷冽的寒风割面,只要稍稍运起内力抵抗一下,御御寒就行了。
牵着夏子洛,二人最先来到了神医门神师爷的那间石室。
这间石室布置得非常的简陋,没有多余的陈设,房间中最中间墙壁上挂着一幅人物丹青,画卷微微泛黄,一看便知有些年份了。丹青下面摆放着一张长方形的檀木桌,上面摆放着几朵晶莹剔透,圣洁无瑕的雪莲花,还有几样祭品和一个兽纹古铜香炉。
“洛儿,既然来了,你也给我们祖师爷磕个头,以表敬意。”
“啊……好吧。”
夏子洛怔愣了片刻之后,改口答应道。
虽然觉得柳无尘的这个要求有点怪异,可是想想他所说之话也并无破绽,必竟是神医门的开山祖师爷,肯定是德高望重,受万人敬仰,自己一个后生晚辈磕个头也没有什么损失。
再说了,现在的她可是偷学了无忧谷的绝学《天花神影》,怎么说也算是自己半个师祖了,跪一跪,不算吃亏这样一想,夏子洛就走过去,双膝一弯跪在了神医门祖师爷的画像前,正准备三磕头的时候,一旁,柳无尘也跪在了她的身旁。
“洛儿,我也想给祖师爷磕个头,一起吧。”淡然的眸中闪过一缕狡猾。
夏子洛心中虽然也挺纳闷,无尘神医随时随地都能磕头,干什么早不跪晚不跪,非要同她一起磕头,真奇怪,有点怪异。
心中虽然这样想,也没有说出来,反而奇怪地认为,无尘神医也许是闭关太久,太过孤单寂寞,想一起磕头热闹热闹。
“好啊,一起磕头也热闹。”
“那我开始喊了。”眸中一丝狡黠一闪而逝,柳无尘淡淡一笑,暗含着一丝阴谋。
“一叩首。”
二人双双对着画像行叩拜礼。
“二叩首。”继续行礼。
“洛儿。”轻喊一声。
“嗯。”转过头带着疑惑的目光看着他。
“我爱你,天荒地老,直到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刻。”深情表白,虽然时间地点有些不对,二人的姿势也很不协调。
夏子洛默语,头又转了回去,心中十分纳闷,好端端地怎么突然说出这么肉麻兮兮的情话,不过,也非常地受用,脸上展露出一丝甜美的笑容。
“三叩首。礼成。”再次行礼。
喊着叩首之时,柳无尘同时也在心里默默地喊着,“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特别是第三拜的时候,柳无尘是对着夏子洛的身影跪拜的,虔诚跪拜的夏子洛自然不会注意到这细微的动作。
“洛儿,我扶你起来。”
柳无尘眸中闪过一丝奸诈,飘逸如仙的脸庞挂着淡然的浅笑,就是这抹骗死人的笑容,才让夏子洛乖乖上当。
想不到,真是想不到,飘逸出尘,宛如嫡仙的柳无尘也有如此腹黑的一面,真是人不可貌像。
行礼时,夏子洛心里就感觉非常的怪异,可是给死去的前辈行礼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她也只得生生压抑住心中的疑惑。
一起身,夏子洛就忍不住了,晶亮如辰的美眸望着眼前那笑得淡然飘逸的美男,清脆的嗓音宛若美妙的音符流淌在石室中。
“无尘神医,你有没有觉得刚才跪拜之时,你喊的话很怪异?”
“哪里怪异,我怎么不觉得?”
柳无尘故作不知,淡然的笑着,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私心。
他虽然与夏了洛相处时间很少,可是对于她那种花心的性子还是了如指掌,决对不会为一个人而放弃自由,柳无尘自然也不会强求,不过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只好先下手为强了,先赖上她再说。
“可是我听着,怎么觉得有点夫妻成亲拜堂的意味。”
夏子洛道出心底的异样感觉。她一直认为柳无尘是淡泊的,做人处事决对是光明正大,绝对不会玩阴谋。
事实证明,她有想法是多么的错误。柳无尘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神医,头脑肯定是聪明过人。而聪明人通常都很腹黑很阴谋的,只是平时不屑用,不过偶而用用效果也不错,就比如现在,夏子洛虽然纳闷疑惑,却也不会质疑他的良苦用心。
“原来洛儿想和我拜堂成亲,无尘之幸,你要是觉得刚才是我们二人的成亲拜堂之礼,也不是不可,我乐意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