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兵分两路 - 隋唐圣途 - 度劫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隋唐圣途 >

第八章兵分两路

夜更深,在南阳军营通往桐柏山的官道上,三骑打马飞驰、并驾齐驱。

马上三人正是化了装以后的张羽、驹伯和张驷。

车游神走后,张须陀一刻也不敢耽搁,便在大营升帐,对行军做了安排。

南阳军这次募兵后,兵员已至万人。按照往常建制惯例,共分五营,每营兵种和人数不尽相同。

猛虎营、捷豹营、熊罴营主要为步兵,兵员各三千,共九千。

猛虎营、捷豹营为南阳军主力进攻部队,营领分别为罗士信、秦叔宝。

熊罴营主要负责运输掌管兵器、粮草、辎重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构筑工事等,营领为程知义,力大骁勇,擅使双斧。

另有飞鹰营、千牛营,兵员各五百,共一千。

飞鹰营主要承担侦察、刺探、救援、突袭等特殊任务,营领张驷现与张羽一路,故飞鹰营暂由副营领张骐代领。

千牛营则为张须陀的亲卫营,必要时亦可投入战斗。此二营全员配备战马,为步骑结合,营领为张骥。

因车游神对南阳军的任务已然知晓,张须陀担心如派出先锋营恐遭其埋伏暗算,兵力分散又会被各个击破,便下令五营合兵一处

此五营连夜一起开拔,侦骑细作继续在前侦察开路自是不说。

另一支奇兵便是张羽三人。

这是张羽自己争取来的。生逢乱世,唯强者方能自保,进而有所作为。

一方面,张羽要上桐柏山找张若虚方能彻底根治“内伤”、恢复“功力”,进而“杀敌立功”。

另一方面,张须陀亦有自己的考虑。

张须陀对车游神甚是生疑。

车游神功力高强,但从武学招式、路数观察,他却始终看不出他的门派来历,只觉他所学甚杂。

看似中原武林的架势,但却又不纯正,似乎有异邦风味,却又查无实据。

派出张羽三人作为奇兵,正是欲在江湖中查探其来历底细。

如果车游神是真心为苍生造福而揭竿倒还罢了,但恐其志不在此、有其他阴谋那就为祸江湖了。

让他们三人暗中调查,对张羽也是一种历练。

同时,只要找到车游神为祸江湖的证据和把柄揭其阴谋,长白军就会人心涣散、声威大跌。

这对南阳军的行动也是一种策应。

父子俩人心意暗合。

但经张羽自告奋勇、主动请缨,这效果就不一般了。

张羽分明感到南阳军上下对自己颇有点“刮目相看”了。

似乎昔日文弱不禁、出入常需保护的“少帅”已俨然成长为南阳军中一名主动请缨的勇敢将士,这多少总会让人欣慰。

张羽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为防备车游神手下的细作跟踪,驹伯挑选了南阳营中最好的马匹驰行。

在路上,三人更是一刻也不敢延误,策马疾驰,未出两个时辰便至桐柏山脉所在。

桐柏山脉蜿蜒绵长,西北起自南阳,东南止于武胜关,长达百余公里,系中原南北的分界线,其中大小峰峦林立、不下数百,洞穴溪涧不计其数。

一路行来,接近凌晨,天色已渐亮,依稀可见青山苍翠,冈峦回绕,令人心旷神怡、逸兴纵飞。

主峰太乙顶已然在望,层峦叠嶂,峰耸入云。

遥观上山之路陡峭崎岖、人迹罕至,却是云雾缭绕、缥缈若现。

峰下群岗似虎卧平阳,岗上群峰似矫龙飞天,再加上满目苍翠,映衬出桐柏山气象万千,犹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实乃潜隐修真的洞天福地。

三人无暇更无心观景。

一路上冈,半个时辰便到冈顶的一座道观。

眼前豁然开朗,岗顶是好大一片平地,道观独峙其中更显庄严,道观后面隐约传来流水轰鸣之声。

驹伯告知张羽,观后便是桐柏山一处有名的胜地“水帘洞”。

张羽抬头一看,见观门铜匾横额写著“水帘别院”四个大字。

细心再看,只见大字旁边留有五个指印,深凹寸余,似是有人在铜匾之上拍了一巴掌,功力今人骇异。

何人功力如此深厚?张羽暗自咋舌,心中暗羡。

三人均觉有异,当下将马匹拴在观外松树上,进观讨食。

观中有七八名道人,神色紧张。

见张羽三人打扮,未曾相识,但身带兵刃,神色间极是冷淡,拿两份素面、七八个馒头给二人吃。

其中一名为首的道人脸色暗黑,步履蹒跚,忙给他们解释道:“今日本院强敌来犯,加上主持不在,故未设斋饭,望施主见谅。”

驹伯等人一听,暗自称奇。

水帘别院主持道号“镜月”,乃桐柏真人张若虚师弟,隐居此院修行已达数十年之久,久未在江湖行走,哪来什么强敌?

镜月道长功力已达化境,在太乙门中的声名和修为仅次于掌教张若虚,至少也是“武宗”级别。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