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 狂游中国 - 韩新觉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狂游中国 >

第210章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第19站:安徽——黄山、合肥

醉入黄山仙境,大破传销基地

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20分钟后高铁就到了黄山北站。我一出站就被一幅巨大广告牌震到了,上面霸气的写着:登黄山,天下无山!背景是一片秀美的黄山迎客松全景照,有桂林加上张家界的超美意境。

下面介绍上写有: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看完介绍我就坐上直达景区的大巴车出发了。1小时后就来到了黄山景区游客中心。找了一家宾馆开好房把行李放下后,我就坐上小巴车来到了黄山云谷寺登山口。此时排队买票的人太多,由于时间紧迫,我就放弃了步行登山。直接走到旁边的云谷寺索道口。买了230的门票和80的索道票后就坐进缆车箱里出发了。

索道刚一到半空,据看到茂密的古松树林中俊秀迷人的白色山顶。然后下了索道就来到了半山上。我就沿着山腰上的悬空栈道往前走,山崖周围绿色的古老黄山松枝叶都偏向一方,个个都像是迎客松。在一片绿色树林中偶尔有几朵大红花竞相开放,惊艳了我的眼球。对面高处有很多白色尖顶山峰,美的像假山一样。往前走了半小时我就来到了始信峰,站在始信峰上眺望远处的群山,座座山顶都单独竖立直冲云霄,山下绿色的树林随风飘摇,整体看起来像是一个个漂亮的模特正在展示自己的新衣。

离开始信峰继续走过了猴子观海,远处的一座山顶形状像猴子正在观望远处的云海,惟妙惟肖,神形兼备。看完猴子观海我一路就走到了光明顶。一听名字就知道是明教教主张无忌的地盘。可惜今天没有武林英雄,全是各路游客络绎不绝。站在光明顶上,四周山峰的条状山陵全都直立向天。似乎个个都是“无欲则刚”的大丈夫!

下了光明顶顺着石板路继续前行,我就遇到了黄山的脊梁——挑山工,他们瘦小的身体扛着上百斤的扁担,数十年如一日往山顶运送食品、饮料、饰品等游客需要的东西。为人们诠释了不畏劳苦,不怕艰辛,坚持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信念!

仰望完挑山工后,再走了一小会,我就看到了前面万丈悬崖边上直立着一块大石头。快步走到跟前就看到了这原来就是黄山著名的飞来石。它就这样摇摇欲坠的挺立在悬崖边,似乎风一吹就会坠入万丈深渊!我小心走到石头后面的栏杆边,面向万峰召唤的山谷,不禁打了个寒颤。无法抵制重力吸引的我开始恐高了。于是我就退回里面和飞来石合了一张影就满意的走了。

10分钟后我又看到了一块锥形风动石立在另一座悬崖边,风动石后面有为长发老画家坐在悬崖边。只见他静坐在崖边,面对着对面的群峰,长发随风飘扬,左手拿着画板,右手拿着毛笔在上面画出一座座的绵延的山顶。让人觉得这已经是一幅最美的人物风景画了。于是我轻轻在他后面拍了一张照,发到了朋友圈,取名《黄山上的大画家》。

然后我绕过画家往前走一步才发现,眼前简直就是桂林加上张家界的绝景。让我终于了解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原因。这哪里是群山苍松,这明显就是一幅完美的泼墨山水图——万峰朝天,白顶绿底,风吹雾来,群山瞬间飘浮于云海上,如诗如画,迷煞人神。

意犹未尽的离开了群峰顶后,我就顺着云中小道走平路,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路边的一线天。这是一条只能容纳一人经过的两座大石头中间呈70度的陡峭石梯,年轻人都在排队上行,我就从顺着人群往上爬,一走到半空就开始腿抖了。狭窄的石梯是个风口,大风呼呼快把我吹飞了。于是紧抓着两侧铁链艰难的上到了出口,一出来就豁然开朗了。这里是一个平缓的小山顶。山顶上怪石嶙峋,最大的一块怪石中间有个小小的雨水窝,叫做“天海”。

从天海处看下面的人群正排着队顺着山腰步道陆续前行,像一条长龙横贯山间。下了天海后,我也加入了长龙。快步超越一波波人群后,就看到路边标牌写着“莲花峰”、“迎客松”前方直行。

这下我就兴奋了,因为前方即将就要看到那棵黄山最著名的迎客松了。我急速飞檐走壁,擦过人群,穿过侧面小路,下到了一座大平台上。平台上游人非常多,都在坐着吃饭或休息。

这时我看到左边一座巨大圆石的石壁上面刻着各种赞扬黄山的名句,如“江山如此多娇”、“黄山第一松”等。然后我一回头就见正前方有一块竖立的大石头,石头下面长着一棵大松树,人们纷纷围着松树拍照。没错,这一定就是我在图画中看到过无数次的黄山迎客松!

于是我上前仔细看,迎客松左侧靠着大石,枝叶全部伸向右侧,像一个伸手迎客的人,非常有意思。迎客松后面大石上刻着“风景如画”、“一览众山小”等繁体字名句。显然都是历代登临的文人墨客留下的赞美之词。旁边牌子上有诗云“卓力峰颠观沧海,松下道上客徘徊,风摇枝动揖相送,还盼日后君再来”。似乎又有“送客松”的意思。于是我拿着手机拍照录像后发了一条说。题上:黄上迎客松真聪明,看到游客多太拥挤就摇身一变成了送客松!俨然是一位优秀的迎宾人员。欢迎各大酒店、宾馆、饭店前来预订,价钱好商量……

在此处休息了一会后我就对着迎客松挥手拜拜了。一路下山经过各种嶙峋怪石,迎客小松,我就进入了云雾之下的实景山水画中,不知不觉就自以为变成了化外高人。至此,我终于相信了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所说的“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和“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之后感怀着意境通天的黄山仙景,我就穿过雾中的树林一路下到了底。然后就搭乘景区代步车回到了游客中心的宾馆里。在宾馆里小睡了一会,当天晚上我就回到黄山北站,坐上高铁一路向北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