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军用防空洞
“谢了!听口音您也是凉州人吧,怎么称呼?”
车厢里压抑无比的气氛似乎伴随着叶萧讨烟的举动散去了一些,敏锐察觉到这一点的叶萧抓住机会,试图与悍匪进行交流。
而这一次开口,叶萧用得是纯正无比的凉州话。
“嗯?你也是凉州人!我姓虎,虎风刚。”虎风刚略微有些惊讶,但只是惊讶,却并未起疑。
叶萧的凉州话味儿实在太纯正了,绝对不是那种外地人能蹩脚模仿出来的;虎风刚听到耳朵里后就完全没往“对方是个外地人,试图冒充凉州人套近乎”这一层面上去想。
“是,我是威水的,十四岁就跟着家里老汉到了杭城闯生意。虎哥是哪里人?”
叶萧的谎话张口就来,扯谎时脸都不红一下。
他这番凉州话听得一旁的晋溪瞪大了眼睛,尽管听不懂,但晋溪也是个聪明人,知道叶萧此时的举动必有其深意,因此他继续闷不吭声,蜷缩着身子坐看事态发展。
“威水啊,那不就在我老家对山头么。”虎风刚说着笑了笑,“我是函关的,真是不赶巧,爷们这回做生意做到老乡身上了。”
虎风刚来回踱了几步,随后凑近晋溪身侧,大力拍了晋溪肩头一下,用生硬的普通话询问:“你俩是朋友?也抽口烟?”
“谢谢,来一支吧。”晋溪发出了嘶哑的声音,心中忿恨不平,他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对绑架自己的人说谢谢,这什么世道啊。
但奈何,形势比人强,对方手上捏着一柄大黑星,不客气点吃苦头的只会是自己。
虎风刚如法炮制,用先前的手法让晋溪美美地抽了一口烟,随后仍旧是快速将烟碾灭,一边碾一边他不忘用凉州话与叶萧交谈。
“威水小老弟,怎么称呼?”
“叶萧。叶英元帅的叶,萧裕亮政委的萧。”叶萧的应答非常巧妙,叶英元帅和萧裕亮政委是凉北地区的大名人,著名抗战英雄,在新中国建立后被委以重任;可惜这二位最终年老失节,犯了错误,没被大力宣传,基本上只有凉北本地人知晓他们的事迹。
叶萧的应答使虎风刚更加相信叶萧就是纯正无比的“凉州威水人”,因而他的神情也更加缓和了,再不复先前凶神恶煞的模样。
在这一时期,全国各地流动人口比重大的劳动力集中型城市,都有各式各样的同乡会,“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常见调侃语也还没有衍生出“老乡坑老乡,被骗泪汪汪”的贬义,在他乡异地,同乡地缘甚至是比同校情谊更为扎实的人际关系纽带。
“呵呵,叶萧,你胆色不错啊,十四岁就敢跟家里老汉外出闯生意,前面看你们带来的现钞也不少,在杭城生意做得不错?”
“嗨,讨口生活而已,我家里的生意,说实话不太好。”叶萧狂飙演技,故作失落地叹了口气,“其实那些现钞,都是我和我这位朋友家里老汉标会标来的,压根就算不上自己的钱。”
因为各地都有同乡会的存在,这一时期民间“标会”成风;所谓标会,就是依托亲情、乡情等血缘、地缘人机纽带上的一种民间信用融资行为,直至07年之前户籍挂在闽东、粤北两地的南方商人要从银行取得贷款都极度困难,这就促使这两地的民间融资行为尤其为甚。
即使是政策相对宽松的杭城也有很多“标会”组织,而允许私人银行存在的深港地区亦然有着大量“标会”组织。可以说,只要民间还有相对公认的可靠人际关系纽带,“标会”就不会消失。
“嗯……那可真对不住了,老弟。”虎风刚沉吟了片刻,摇晃脑袋,很是无奈地摊了摊手,“我跟着头儿干这玩命得血酬的买卖也有四五年了,依他的脾气,到嘴的肥肉不会再吐出来的。”
虎风刚约摸三十来岁,显然对民间标会也不陌生,这种民间信用融资行为,融到钱了后拒不还款、携款跑路的失信人往往下场是极其凄惨的——比借高利贷还凄惨。
失信于高利贷组织最多也就是触到一伙地痞流氓的霉头,但失信于民间“标会”,那得罪的人有多少根本不可预估,触怒一整个村、半个镇子都是不足为奇的。
“这样吧,等到了地方,我和头儿说道说道,应该能让你少吃点苦头早点走。”虎风刚一边说着,一边往车厢门上一靠,半迷瞪起眼闭目养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