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赈灾
是,他沈武对庆国江山有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战功赫赫,骁勇善战。
甚至沈家世代从军,保卫疆土。
但作为臣子忠君爱国这是本分。
难道这有什么可沾沾自喜的?依他看,这承伯侯府家的小子叶聿敢说自己有沈家在背后撑腰,由此可见,沈家也不如众人称赞的那般忠心不二。
“陛下,陛下?”怜嫔见庆隆帝鹰眸危险的眯起,似是含着不悦之色,惴惴不安道:“陛下,不知嫔妾是否说错了什么话?还请陛下降罪!”
怜嫔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说完便盈盈下跪,垂着眼眸,瘦弱的双肩微微颤抖着。
好不楚楚动人,惹人怜惜。
庆隆帝摩挲着戴在大拇指上的玉扳指,却不急于让怜嫔起身,直到对方后背布满冷汗涔涔,他才宛若施恩一般。
帝王的恩宠,福祸相依,朝令夕改。
怜嫔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起来吧,你何错之有?你句句属实。”庆虚扶了怜嫔胳膊一下,见对方似乎是被吓着了,红了眼眶,便缓了缓语气,“吓到爱妃了?”
怜嫔摇了摇头,轻声道:“是嫔妾不该妄议前朝政事,嫔妾有罪。”
庆隆帝抚着她的手背,“你知晓朕最喜欢你哪一点吗?”迎着怜嫔迷茫的神色,他又别有深意道:“朕喜欢你这里的安静,每每来你这,心就能得到片刻的宁静。”
言下之意便是让怜嫔莫要变得同后宫其他妃子一样无趣,否则,她这朵解语花,便也失去了她的特色。
怜嫔是个聪明人,当下便理解帝王的意思,仰视帝王,用十分虔诚的语气,“陛下,嫔妾愿意永远成为您的港湾,您累了便回头看看,嫔妾永远都在。”
她这是在向帝王表忠心。
庆隆帝微垂着眼眸,看着面前如花似玉,娇滴滴的美人。
他只淡淡道:“爱妃的话,朕很是感动,若是这后宫其他妃子都如你一般,朕就省心了。”
这话怜嫔可不敢接,便佯装羞涩不语。
几日后,庆隆帝亲自下圣旨,将罪犯叶聿当街问斩,以儆效尤。
刘家得知此事,大呼陛下英明神武。
而承伯侯夫人得知噩耗晕厥过去,醒来便是寻死觅活,哭天喊地,好不凄惨。
而庆隆帝密切关注承伯侯的儿子杀人一案,这何尝不是敲打其他世家?尤其是后宫妃嫔们更是闻风丧胆,少不得叮嘱母家,行事收敛,莫要牵连自己。
此事最无辜的当属是沈家。
一日,沈淮安下值回府,却是面色冷凝。
用过晚膳,他才和叶清澜道,原是江北干旱,暴民叛乱,地方府衙镇压不住。
陛下想要派钦差大臣带着救济粮前去,平定叛乱,安抚民心。
思来想去,这个重任便落在他头上。
叶清澜蹙了蹙眉,她知晓帝王之令,臣子莫敢不从。
她更是没有立场说什么,只轻声应了一句,便扭头为沈淮安收拾行囊。
一边道:“不知夫君此次要去多久?半个月还是月余?”
沈淮安目光随着她移动,“许是很久。”
这场叛乱说不准会持续多久。
他只能抱有最坏的打算,三五月能回来,已是最好的情况。
沈春迟得知此事,第一反应就是狗皇帝。
这种事沈淮安一个弱书生有什么用?
那些暴民一拳头能打趴他。
并且沈淮安满身正义,江北干旱与暴民起义,这与当地府衙不作为有很大关系。
去了当地,他要是和知府有什么矛盾。
吃亏的还不是他?
庆隆帝有那么多人选却偏偏派遣沈淮安去,这是明摆了把他往火坑推。
沈春迟气的牙痒痒,她不想坐以待毙。
可她更深知自己没办法跟着去江北。
沈淮安一来不会带着自己认为自己胡闹且碍事,沈家其他人也不会允许。
沈春迟只好门头研制了一些跌打扭伤的药丸,制作了一些膏药。
想了想又制作了一点万能解毒丸。
毕竟这种谋害钦差大臣的事也不是没有,嗐,防人之心不可无。
她拎着一袋子瓶瓶罐罐去寻沈淮安。
沈淮安正在书房练字,听见下人来报沈春迟来了,愣了愣,抬眸就见小丫头拎着个大口袋,哒哒哒的走进屋子里。
“当啷”一声把袋子搁在他面前的案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