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兵改工
基建工程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兵种,它的组建与部队的作战、训练并无直接的关系,而是为了工程建设。1966年8月,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将其直属的部分施工队伍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使其成为一个职业化的施工队伍。到1979年底,基建工程兵共辖有10个军级或相当于军级建制的指挥部、32个师级或相当于师级建制的支队、5所技术学校、150多个大队或团,总人数约50多万人。
1983年,根据新的形势需要,中国庄严向全世界宣布裁军一百万。1983年11月,基建工程兵领导机构被撤销。至此,作为一个兵种的基建工程兵完成了其自身的历史使命。基建工程兵脱下军装,集体转业成为中国建筑企业的一员。此时此刻,所有基建工程兵官兵的心情都显得十分滞重和凄婉,引以为傲的军旅生涯戛然而止,未来将会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告别军旗的那一刻,无不泪眼迷离。
丈夫周仁玉也转业到市里当了一名建筑工人,虽然常年风吹日晒、风餐露宿,虽然常年奔波、不辞辛苦,但每月有丰厚的薪资。
这份有一定危险性,有一年正在五层高楼外脚手架上的周仁玉正在专心致志的抹灰,突然头上传来一声钢管的撞击声,周仁玉抬头一看,好家伙一个钢管从上面向自己直冲下来,紧急时刻仁玉本能的向外趔趄了一下。眼看仁玉要跌落下脚手架,战友国营眼疾手快,一把大手将仁玉稳稳地抓住提到一边,有惊无险的成功躲过了钢管。周仁玉死里逃生后,对国营感激不已。他意识到建筑工作的危险性,决定更加小心谨慎。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仁玉逐渐适应了工地上的生活,技能也越来越娴熟。他努力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认可,职位不断晋升。
一天,周仁玉接到一项重要任务,负责指挥一座大型商业大厦的建造。他全力以赴,与团队紧密合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在项目即将竣工之际,周仁玉站在顶楼,俯瞰着整座城市,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座大厦不仅是他职业生涯的里程碑,也是他和战友们共同努力的见证。
从机械部部石油机厂、化工部胶片厂、中原电梯厂,一个个国字号企业的厂区、生活区,小到一个医院、俱乐部、厕所,大到托儿所、小学、初中、技校,全部都是仁玉部队承建。正是在部队苦练扎实功底,工作中崭露头角,先后荣获了全市优秀工作者、全市劳动模范。公司新进的大学生,领导安排由仁玉手把手传帮带,逐渐走上了不同的领导岗位。市政府决定在城市中心兴建一座标志性的摩天大楼,而周仁玉的公司被选为承包商。这个项目规模巨大,技术难度极高,对于周仁玉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
面对艰巨的任务,周仁玉毫不退缩。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制定出详尽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但周仁玉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坚定的决心,逐一克服。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摩天大楼终于矗立在城市的天际线上。它成为了城市的新地标,吸引了无数目光。周仁玉的名字也因此传遍了整个行业,他被誉为建筑界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