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周公致礼
茶香满院,古朴古香。周明和任部长一边品茗,一边纵贯古今。任部长的老家是十三朝古都洛阳,邙山脚下,一向是风水宝地。洛邑地处“天下之中”,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周公定鼎中原,营建洛邑以来,古代王公大臣、王侯将相,百年之后都选择在此作为最后的归宿。素有“生于苏杭,葬于北邙”之说。
周明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缓缓说道:“任部长,这邙山之下,想必藏着无尽的历史秘密吧。听闻不少古墓被盗墓贼觊觎。”任部长放下茶杯,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是啊,那些盗墓贼破坏文物古迹,着实可恶。我们一直在加大保护力度,也在追查一些盗窃案件。”
周明眼睛一亮:“我曾听闻有一种特殊的机关术,专门用于古墓防盗,好像与河洛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知任部长是否知晓一二?”任部长微微坐直身子:“这种机关术确实存在,而且极其精妙。它依据河洛数理设置,有的利用水流,有的利用磁场,还有的结合星象方位。曾经就有一座古墓,盗墓贼刚进入就触发了流沙机关,若不是及时被发现救回,恐怕性命难保。”周明听得入神,不禁感叹道:“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惊叹,希望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妥善保护。”任部长坚定地点点头:“一定会的。”
谈笑间,响起银铃般笑声,俩人举目四望,费薇薇像一只蝴蝶翩然而至。
两位大师在探讨啥古圣先贤?
我们在谈论周公营建洛阳。
哪个周公?不会是周公解梦的周公?
任部长哂笑道:否也,此周公乃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
那为什么周公也营建洛邑?
任部长显然引起了兴趣:成王时,为了控制东方,威服南土,根据周武王的遗愿,由召公、周公主持,在河南境内营建洛邑,作为东方的统治中心。洛邑城分为两部分,水以东为成周,由殷遗民居住,殷八师驻守;水以西为王城,是诸侯朝会的地方。洛邑城地处天下中心,是伊、洛、瀍、涧四水的流经之地,这里土地宽平肥沃,既是天然的粮仓,又是捍卫宗周镐京的东大门。
听你这么一说,周公很厉害啊!
当然,周公一生的功绩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任部长继续说道:建都洛邑后,周公旦开始实行封邦建国的方针。他先后建置七十一个封国,把武王十五个兄弟和十六个功臣,封到封国去做诸侯,以作为捍卫王室的屏藩。
三监之乱,周公平叛之后命他代表殷人后代,奉祀殷的先公先王,立国于宋(今河南商丘),后来宋成为有名的大国。宋的西面有姒姓杞国(夏禹的后代,今河南杞县),西南有妫姓的陈(虞舜的后代,今河南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