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中医是如何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 -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调治190问 - 尹国有,肖亚珍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68.中医是如何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

根据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之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中医通常将其分为肺脾气虚型、阳虚水泛型、肺肾阴虚型、痰浊壅肺型及痰热郁肺型5种基本证型进行辨证治疗。

(1)肺脾气虚型

主证:咳声低弱,咳痰稀薄,喘促短气,自汗畏风,动则喘促更甚,气少倦怠,食后脘胀,舌体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薄白腻,脉沉细无力。

治则:健脾益气,理气活血化痰。

方药: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生黄芪、丹参各15克,防风10克,白术、党参、陈皮、茯苓、半夏、山药各12克,紫苏子9克,薏苡仁18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2)阳虚水泛型

主证:咳嗽气喘,心悸尿少,面目、下肢甚至一身俱肿,腹部胀满,唇甲发绀,舌质淡胖、苔薄少,脉沉细。

治则:温阳利水,益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制附片6~10克,桂枝9克,熟地黄、紫苏子、半夏、葶苈子各10克,白芍、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赤芍各12克,丹参15克,甘草6克,大枣6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3)肺肾阴虚型

主证:喘促气短,动则喘甚,咳嗽痰少,或痰黏难出,胸满烦躁,手足心热,口干喜饮,潮热盗汗,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数。

治则:滋肾养肺,化痰止咳。

方药:六味地黄汤合生脉散加减。太子参15克,熟地黄、麦门冬、山药、沙参、陈皮、牡丹皮各12克,五味子、生地黄、山茱萸、当归、半夏、地龙各10克,甘草6克,大枣6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4)痰浊壅肺型

主证:咳嗽,痰多色白如泡沫,短气喘息,尤在活动之后严重,平时怕风怕冷,动则出汗,胸闷脘痞,纳呆,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健脾燥湿,化痰降气。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杏仁、白术各12克,砂仁、白芥子、甘草各6克,紫苏子、莱菔子、枳壳各10克,薏苡仁24克,生姜3片,大枣6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5)痰热郁肺型

主证:咳喘气急,胸脘痞满,口渴心烦,痰多气促,痰黄黏稠,尿黄便干,可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治则:清泄痰热,化痰降逆。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黄芩、栀子、杏仁、半夏、陈皮各12克,茯苓、瓜蒌各15克,川贝母、紫苏子、莱菔子各10克,鱼腥草24克,甘草6克,大枣6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