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
董事长
公司里董事长官儿最大,董事长一般都说一不二,很霸道。这些优点我们董事长都具备。
董事长早年在国内做官,做到副处级——官场上混的人都知道什么是副处级,副县长、副区长、副调研员等就是副处级。踏上这个台阶,就属于中级领导干部了。
董事长的副处级做了很长时间后,见升迁无望,有些灰心。正值留洋热,就停薪留职去了英国。在英国的三流大学读了三年书,获得了mba学位,还在一家公司担任过副总经理。但几年后,还是觉得在国内当官好。
停薪留职是中国特色,董事长办了停薪留职手续,原来工作单位的领导就不能不要他,但在职位问题上,单位领导说了不算,中级领导干部的任职不是哪一个人能轻易决定的,那是组织上的事情。
董事长的档案里还保留着副处级,按照规定,回来工作还是副处级。但董事长离开工作单位这么多年,很多干部都被提拔了,僧多粥少,萝卜多坑少。组织上找董事长谈话,说,你是有觉悟的干部,又受过西方文化的教育,思想上比较活跃,观念上比较能接受新事物,现在的问题不是不给你位子,是确实没位子。要不这样,你先担任副调研员吧?等有机会了,我们再研究。
董事长一听心里就凉了,凉得如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我这都出国了,都拿了国外的文凭回来了,哪一个人能跟我比?我原来就是副处级,是实职,现在弄个副调研员,是虚职,那还怎么干?——不干又干什么?离开组织,人什么都不是。
董事长不高兴,随又美国人似的幽默了一下,我当年走时,肉包子一个一毛,现在一个六毛,都涨价啦。
组织上阅人无数,董事长话音儿里的挪愉岂能听不出来。
组织上回去就对组织说了,此人对组织上的安排有意见,大局意识差,有骄傲自满情绪,外国的文化没学好,契诃夫似的讽刺学得比较精。
局里那么多处级干部,每个人把着一摊儿,副调研员实在什么都调研不了。几年后,董事长自觉无味,请调到了南方,下到企业,担任了公司董事长。国企本是有级别的,企业是处级,他就是处级,后来企业的级别取消了,但他的级别没取消——中国人办事,向来对事不对人。
董事长是个不错的人,念旧,跟过他的人,只要他觉得好,那就一直好,不好也好;谁要是跟他打别,他一句话就让你滚蛋。
董事长经常下去检查工作。南方的冬天不冷,上飞机前还有暖暖的阳光照着,穿一件衬衣,顶多再穿一件夹克衫就ok了。到了飞机上就更不冷了,很舒服,很惬意。但他出差的地方是在北方,北方的冬天冷得大义凛然,冷气袭人,针扎一般。那一次北方还下雪了,气温低得异常。董事长先是被接到宾馆,子公司的老总拎着一盒保暖内衣说,请董事长换上,别感冒了。董事长没表态。
董事长先是去了工作现场,再是和公司班子成员开小会,最后还与大家开大会。
次日一早,班子成员到宾馆与董事长共进早餐,席间大家说说笑笑,很轻松,董事长看起来面色红润。吃完饭董事长就该去机场了,上车前董事长把那盒保暖内衣还给子公司的老总,说,送给公司的客户吧!
在场的人都肃然起敬。
后来,子公司的老总很动情,甚至流了泪,眼圈红红地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说,有这么好的董事长,我们的公司不可能(擦了一把泪)……办不好。
董事长的事迹很快家喻户晓,被组织发现之后平步青云。六十岁时,官至正地级,全身而退。而接班的人,正是当年子公司的老总。我可能是白领。
首先我有办公室,一人一间,冬暖夏凉。办公室里有沙发,有饮水机,有电话,有笔记本电脑,有打印机,有铁皮的文件柜,当然,一定还有一张大桌子。而椅子则是牛皮的,靠背很高,可以把后脑勺安然地搁在上面。
我就在这样的房间里办公。我从早上八点多进办公室,到晚上六点左右出办公室。中间会进进出出很多次,如上卫生间,去领导那里汇报或接受工作,开会。午间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基本就是吃饭,吃完,抹一把嘴,继续工作。
那么,我的工作是什么呢?工作很多,说个最浅显易懂的,就是写材料。有天我写了一上午,写得头昏脑涨。到下午,领导打电话来,又布置了一篇。他没说什么时候要,我觉得次日上午交差是完全可以的,因为那是为一本杂志写的创刊词,署名自然是领导而不是我。我得休息一下脑子,也得构思一下。
到次日上午,我还没把稿子写完,领导的电话就来了,要稿子。我对领导说:“因为需要构思一下,所以还没写完。”领导勃然大怒:“构思?千把字还要构思?”就这一句话,我就知道领导把我当下蛋的母鸡了,“呱呱呱”,一个,再“呱呱呱”,又一个。可是,母鸡下蛋前也要酝酿一番吧,怎么会说下就下?
你看,假如我是白领的话,我活得不容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