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生辰
台州距离京都太远,正在他们研究陛下的生辰送什么贺礼和开春之后的大选该如何应对的时候,京都各个世家人人自危。
林二老爷察觉到这几日朝堂上的气氛的紧张程度,想了想,与长官告了假,安心的呆在家里。
张氏自生下小女儿之后身子骨就差上许多,此时却与妯娌一起聚在老太君的慈安院中。
钱氏捏着手里的佛珠说:“都听母亲的。”
老太君表情很严肃,“皇后一脉近来风光无限,太子也被满朝上下称赞厚道,这样的稳妥人都折进去了,咱们家当老老实实的避开才是。”
太子中毒的事情爆出来之后,已经接连有三府人家流放岭南了。而且,宫中与这件事有一点沾边的宫人们死伤无数,就连太傅大人都因此被参上了一本,险些被弄的告老还乡以证清白。
有之前走的颇近的人家牵累进此事,女眷求助上门,但是此时人人自危,谁会为了别人冒险呢?
……
一月二十四日是林诗茵的生辰,生辰的前两日,林诗茵刚将给老太君的生辰贺礼收拾出来送走,这两日正在疯狂的补眠。
清晨,天气依旧很冷,林诗茵昨晚上冷的受不住,撒着娇将自己滚进了封寒笙的怀里,让他用体温给自己取暖,一双小脚更是霸道的放在了他最暖和的小肚子上,也不知道哪里锻炼出来的这么好的柔韧性,整个人都窝成了一团,还小小的让封寒笙能整个抱住。
天边未亮,封寒笙睁开眼睛,就着月光仔细的看林诗茵的小脸。
满打满算,他们成亲有一年多了,彼此的感情说是蜜里调油都不为过,因为还没有孩子,并且也足够富有,没什么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困扰,两个人心贴心的过日子,反而感情越发的好了。
他微微低下头,轻轻的在林诗茵微涨的红唇上落下一吻。然后,他就被正在梦里吃海鲜的林诗茵咬了一口……
封寒笙的表情很淡定,非常的淡定。
他现在已经被林诗茵欺负习惯了。
有时候,他会回忆起当初还在守孝的日子,那时候在忙碌的读书中,偶尔也会想过等出了孝娶个什么样的妻子。
那时候理想的妻子人选似乎是,上能操持家务,下能抚育子嗣,为人大方善良的姑娘就足以。
林诗茵某些特性完全符合,但是她与封寒笙的母亲那样的贤妻良母不同的是,她又娇气又霸道,要一个人霸占着封寒笙的同时,还时长的欺负他。
正在封寒笙双手垫在脑后,回想着什么的时候,暖和的腹部上突然多了一双冰冰凉凉的小手,还不等他抓过这双小手,凉凉的小脚也贴了过来。
封寒笙:“……”
突如其来的冰凉感让他身上的肌肉收缩了一下,不过凉着凉着也就习惯了,封寒笙淡定的将林诗茵捂暖,然后招呼丫鬟们将刚灌好的汤婆子拿来,塞进林诗茵的怀里,这才起身。
他今天还要去府衙呢。
临出门前,封寒笙取出一个长方形的木盒,轻轻的放在枕边,然后在林诗茵脸颊上落上一吻。
林诗茵一觉睡到了辰时末,这个时辰起来了,还是因为怀里的汤婆子不够恒温,让她觉得睡得没那么舒服了。
封寒笙的木盒子就放在枕边,显眼到一眼就能看到。
林诗茵打开了盒子,就见里面是一枚桔子树树枝雕刻出来的结了果的桔枝。
封寒笙现在手艺见长,将小小的果实雕刻的精致可爱,因为纹理的缘故,上面的桔子纹路也清晰可见,让林诗茵爱不释手。
今日值班的是二翠和小橘。因为小橘做事谨慎,从未出过疏漏,而芍药和红梅年纪都越来越大了,所以最近也开始将她提拔上来了。
小橘伺候林诗茵洗漱的时候,眼睛落在了林诗茵匆匆挽成发髻的木簪子上,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眼睛闪了闪。
用过了丰盛的早膳,封乐兰也过来了。
为了林诗茵的生辰,封乐兰提前了好些天开始准备,最终给她绣出来了一幅可以放在小几上的山水屏风。
用了上等的紫檀木做框架,采用了台州的山水作为花样子,最终绣出来的屏风灵动好看,让林诗茵这个不会绣花的稀罕的不得了。
封乐兰也注意到了林诗茵发髻上的木簪子,还看到了她耳畔用红宝石拼凑而成的两颗樱桃耳坠。
这也是封寒笙亲手做的,平日里林诗茵喜欢的不得了,也只有生辰这样的大日子会戴上。
真好!
封乐兰抿着唇笑了一下,她的二哥和二嫂成亲一年多了,还这样和和美美的,真好啊!
两个人说着闲话,一边消磨时辰一边等封寒笙中午回来。
就在这时,红梅手里拿着几张纸走了进来,为难的看了林诗茵一眼,“姜家、赵家、陶家、王家、李家、孙家等给夫人送来了生辰贺礼。”
送贺礼多正常的一件事啊,红梅怎么满脸的纠结?
封乐兰不解的看了她一眼。
林诗茵接过礼单看了一眼,随即眸色微沉。
封乐兰注意到了,好奇的探过头去,然后发出一声“吓”的声音,惊讶道:“他们也太大手笔了?图的什么呀?”
封寒笙推行的种种政策多多少少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再加上封寒笙他们初来乍到时对方使的绊子,彼此互为仇敌还差不多,怎么会这么大方。
林诗茵也不知道。但是她知道这些豪绅们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既然这样大方,肯定有所图。
她以手托腮想了一会,突然眼睛亮了一下,对红梅招招手,凑到她耳旁小声的说了些什么,然后就见红梅也眼睛亮了一下,脸上的表情越发的欣喜,最后点点头,欢快的跑了出去。
前院正在练武的王有根得了红梅的转述,点点头,赶紧往知州府跑去。
然后,午时刚过,那些送了礼之后密切关注知州府动静的豪绅们,气的午膳都吃不下去了。
知州夫人过生辰,而众位豪绅世家都送上了价值连城的礼物,让知州夫人深感惶恐。
而后,她想到了在去年的天灾中没了父母而流离失所的孩子和失去子嗣的孤寡老人们,虽然孩子中年纪小的都被送去了育养院,老人们也都在育养院被奉养,平日里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
但是,知州夫人心善,想为他们添置一些炭火和棉衣,能让他们撑过余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