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微笑抑郁症 - 凤城人家 - 于禾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凤城人家 >

第七十一章微笑抑郁症

第七十一章微笑抑郁症

那天晚上姚锦翊和赵刚吃完饭,赵刚把他送回家分后,姚锦翊就沉沉地睡去了,第二天醒来,他的头还懵懵懂懂的,依稀记得和小赵好像提起他和父母之间的事情。

他已经有三年多没有见过爸妈了。这中间,他有几次接听过姚培宇的电话,两人都是言语不和,以彼此恼怒互挂电话结束。他对爸妈他们的情况知之甚少,他也没有兴趣知道。

姚锦熙一家像下水饺一样生孩子,他毫不知情,也没有人告诉他。姚锦初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一步步升级,他更是一无所知。

他地对夏予竹说:“爸妈他们三家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是我最愿意看到的情景。姚锦初和姚锦熙给老两口一个幸福安逸的晚年,是我最希望得到的结果,如果我的离开,可以让他们彼此幡然醒悟,学会包容和珍惜,和睦相处,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夏予竹还没有从纷乱的家庭矛盾中走出来,她现在的情绪就像是冬春之交的风一样,一会儿北风一会儿南风,一会儿东风一会儿西风。她上一秒还在检讨自己如何如何做的不好,导致一家人被孤立被挤轧;下一秒又诅咒他们欺人太甚,不得善终,不一会儿又认为王丽珠这么对待小儿子有一天会把肠子悔青……。她整天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心里一刻也不得安宁。在独处的时候,今天她是窦娥,明天她又会变成刘胡兰,后天她又成为了祥林嫂,她在众多角色之间来来回回地切换,简直就是一个神经病人。恐惧、愤怒、伤心、遗憾积聚在心里,她在抑郁症的边缘来来回回地地徘徊……

但是她只要踏进凤城市人大的大门,她就像变了一个人,立刻就进入到了工作状态,此刻她精神焕发,待人接物和常人无异。在女儿娴娴面前,她是个好妈妈,态度温和,情绪稳定,她洗衣做饭,收拾屋子,辅导作业等等按部就班的。在外人看来,夏予竹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独自一人的时候,她的低气压立刻爆棚,悲伤的不能自已,她想大喊大叫,想见谁骂谁,想冲着汽车撞过去,想从楼上飞下去……

她不知道有一种病叫着姚启颜。

娴娴上中学之后,依然延续了小学阶段的好状态。这孩子课堂效率很高,作业准确快速,精力充沛,爱好广泛,学校组织的很多活动都有她的身影。她是七年级一班的团支书,她阳光快乐、成绩优异,是老师们眼里希望之星。

看到娴娴一切向好,姚锦翊就放心了。他在娴娴七年级第二个学期开学后不久,就从执法大队辞职了。他离开了凤城,来到了西山市,加入了好朋友郑文强的团队做财务。他凭着出色的专业技能和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让郑文强的公司如虎添翼,他成为了郑文强集团的得力干将,他所在的财务部是公司的核心支柱,为郑文强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是郑文强稳固的大后方。

姚锦翊脱离了单位和家庭的束缚,干上了自己喜欢而且擅长的工作,虽然工作比较累,但是他的心情逐渐恢复过来了,脸上也有了笑意。姚锦翊的薪资比之前翻了好几倍,但是他最大的遗憾就是他不能天天陪在妻子女儿身边。不过,社交软件的多样化,电子产品的普及,让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地方便快捷,这也大大弥补了他不在家的遗憾。他每天晚上十点钟,他会准时和娴娴视频,父女俩互相汇报一天的工作学习情况,他对女儿的生活、学习没有因为不在身边有所疏忽和缺失,父女两人的关系反而更亲密了。

在姚锦翊离开凤城之后,照顾娴娴的重任就落到了夏予竹一人肩上,同时她的工作也日渐忙碌,这都无形中减少了她胡思乱想的时间,渐渐地夏予竹心里的冰潭,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解冻了。生活的烦恼并没有影响到她的工作,工作中她一丝不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她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和信任,今年她被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主要是负责人大网站的建设、维护、更新以及宣传工作。夏予竹带领科室的其他成员,确保了人大各个重大会议和活动的召开,他们还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积极联系和指导乡镇人大工作,在她的领导下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一天晚上娴娴告诉妈妈,老师推荐了几本书,建议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阅读。夏予竹把书名记在手机上,准备第二天下班后就去凤凰书城买书,凤凰书城是凤城最大的图书批发和零售市场。姚锦翊的同学赵刚的姐姐在那里卖书,她拥有凤凰书城最大的摊位。她所出售的书籍含盖所有的考试书目,从幼儿识字卡到考研考公等等各类的学习资料。她家的科技类和文学类的书籍也非常全面,夏予竹是那里的常客。

从娴娴小时候开始,夏予竹就经常带女儿逛书店,泡书城,给娴娴买各个种类的书籍,女儿房间里除了一个衣柜,最显眼的是两个高到屋顶的书橱。她书橱里面的图书数量大,种类多,从《上下五千年》到《时间简史》,从《爱丽丝梦游仙境》到《四世同堂》等等,娴娴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远超许多成年人。她的语文成绩在班里一直出类拔萃,无论语文考试出什么类型的题型,她的分数总能稳居第一,这一切和这孩子的博览群书密不可分。

好的阅读习惯,让一个人终身受益。夏予竹家的电视很少开,他们一般是在吃饭的时候看看新闻。她家没人追剧,没人看动画片,电视机最大的用处是姚锦翊看球赛。在她家,经常出现的场景是这娘俩儿一人抱着一本书,一动不动地看的入迷。这娘俩儿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看完书之后,两个人还会讨论书中的故事情节安排、人物的性格特点、发生的背景等等,两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常因为意见向左争论不休。这个时候,姚锦翊这位法官就该出场了,但是此人在这件事上是一棵墙头草,谁强就向谁倒,常常惹得夏予竹骂他是叛徒是鹦鹉。

第二天下班后,夏予竹来到图书城,在这个时间点,图书城里的人流量不多。夏予竹来到赵刚姐姐赵倩家的书摊前,赵倩看到夏予竹很高兴。两人通过赵刚认识后成为了好闺蜜,两人是聊天搭子和读书搭子,如果有火爆的小说到货,她总是第一时间通知夏雨竹,夏雨竹家的很多书,大都是从她家买的。

“竹子,你好像瘦了哎!今天别走了,姐姐请客,请你啜一顿,给你补补!”赵倩是一个心直口快t的人。

“好啊,可是今天没空,改天我请你啊,倩姐!”听到好友的关心,夏予竹如沐春风,笑着说:“娴娴列了一个书单,你看看这里有没有?”

赵倩接过来书单一看:“真巧!都有,都有!”

她吩咐服务员马上按单子上的书目,把图书备齐,然后赵倩又送给娴娴几本新到的教辅书,两人坐在摊位旁边的椅子上,边喝茶边聊天。

这时,赵倩的爱人——大刘,一位带着宽边儿眼镜的瘦高个子男人,走过来和夏予竹打招呼。夫妻两人除了共同经营这家书摊儿,在市中心还开了一家集休闲和读书为一体的书店茶吧,那里汇集了很多热爱读书的人,定期还会举办读书会,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分享读书心得,既兼顾了生意,还满足了爱好,在凤城书圈儿很受欢迎。大刘是学计算机出身,但是酷爱读书,对书籍有发自内心的喜爱。夫妻二人身上没有生意人的市侩,倒是书卷气息颇浓,这一点也是夏予竹最喜欢的。

赵倩大学毕业后没有出去找工作,就直接和男友——就是现在的丈夫——接手了婆婆家的书摊。当时他家的书摊规模很小,除去七七八八的费用之外盈利不多,仅够温饱而已。在小夫妻的经营下,规模不断的扩大,他们开拓了多条的销售渠道,图书的销售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他们二人的努力工作之下,家里买了房,买了车,孩子也被他们送到本市教学质量一流、学费最昂贵的私立学校上学。

赵倩和赵刚姐弟情深,在两姐弟十几岁的时候,他们的父亲在一场意外之后就离开了。赵妈妈一人拉扯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艰难度日。坚强的赵妈妈含辛茹苦培养出了一对优秀的儿女,她和赵刚先后考上了大学。赵倩结婚之后,帮妈妈一起供赵刚读大学,之后又帮他找工作,帮他成家。在赵刚的生活中,姐夫大刘扮演的是父亲的角色,是这个姐夫陪他走过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赵妈妈对于女儿女婿的付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经常向赵刚讲诉姐姐姐夫生意的辛苦,挣钱的不容易,要求儿子要知恩图报,坚决不能把姐姐一家的帮助,认为是理所当然。为人当如是,长者当如斯。赵刚也是一个有温度有边界感的人,对于姐姐姐夫的照顾和帮助,他总会以另为一种方式不着痕迹地还回去。

去年姐姐的公公生病住院,赵刚找医生,找床位,安排手术,陪床,给病人喂饭,他不嫌脏不嫌累,整整陪护一个多月,几乎天天往医院跑,一直伺候到老爷子出院,姐夫一家人深受感动,姐姐也感动的只掉眼泪:这个弟弟,没白疼!

在这个家庭里面家,姐姐不是扶弟魔,弟弟不是白眼狼,他们彼此帮助,相互温暖。

夏予竹对于赵家姐弟的关系,很羡慕,对赵倩很尊敬。

付出遇到懂得的人,双向奔赴的爱,是最美好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