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将殇
杜曾被黄家的家主黄越迎进了陆城之中,商议如何对付朱伺。
他一路句木然不语,显然还未曾从被朱伺再次击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随从在一旁的孟庆劝道:“大哥何必挂怀,我观那朱伺不过是奋力一搏,隐隐有死气溢出!”
杜曾听此言心头一动,想起来了朱伺的异状,大呼道:“我中朱伺计矣!这朱仲文分明已是强弩之末,强撑着击败了我!”
此时朱伺率领的荆州军已经行军了何止数十里了,再追就是骑兵也是追不上了。
“就让他们跑吧,这宜都郡这么大点的地方,他朱伺还能逃到哪里去,且让他多活一阵子!”杜曾狠狠地说道。
西陵城外五十里
“前面还有多少里到西陵?”朱伺在马上有气无力地问道。
“回将军,已经不足五十里了!”一个亲卫恭敬的说道。
朱伺上舒了一口气,紧绷的那根弦终于松开了,他两眼一黑从马上栽倒了下来。
“将军!将军昏倒了!”
朱伺的昏迷,一时间让荆州军乱做了一团。
“不要乱,来几个人抬着将军,快到西陵城找大夫!”
昏迷中的朱伺感觉到时间突然静止了下来,记忆飞速的倒退,自己耳中听到了眼中看到的,又变成了自己八岁时的场景。
“拿戟的手要稳,不能晃!”
“又错了,你怎么练的,把手掌伸出来!”
“像你这般,我们朱家全是完了!”
阿父的声音仍然在耳畔回响,在那一个个日夜中,自己拼命的练习,就为了阿父的一声夸赞,可是并没有机会听到了,他就在自己十岁时永远的离开了。
记忆又变成了自己十六岁之时,那时还没有晋朝,魏蜀吴都在,为了混口饭吃,自己提着一根长棍就是参军了。
自己很能吃,常常一顿饭就能吃四五个人饭量,其他人都很有意见,只有一个叫做陶丹的将军愿意让自己放开肚皮吃。
他便是陶公的父亲,两个人笑起来总是很好看,虽然他们都不爱笑。
后来东吴灭亡了,自己也没有了吃饭的地方了,又回到了家乡。
那个时候到处都是匪患,家家户户有点粮食全被抢走了,自己带着一众家乡子弟,杀匪抢粮,结识了很多的弟兄。
自己的脑子确实不够聪明啊,那个时候只会横冲直撞,不知中了多少陷阱,身上不知受了多少次伤。
自己遇到了一生最好的朋友,他叫陶侃,是个很忧郁的青年,他的眼睛里总是隐藏着数不尽的东西,那是一种藏的很深的野心抱负。自己与他并肩作战,那里有动乱就去那里,两个人一起从微末中崛起,越爬越高。
两人一起平定了杜弢之乱,镇压了陈敏,张昌起义,他很出色,比他的父亲还要出色,如果给他一个机会,他不会比任何一个名将逊色的。
只是,以后不能一同征战了,不行了
朱伺睁开了眼睛,看到了有些晃动的天空,自己正在被抬动着前行。
“将军醒了,将军醒了!”一个亲卫兴奋的喊道,惊动了周围的人。
几个抬着的亲卫小心翼翼的把朱伺放了下来,军中的都尉校尉闻讯赶了过来。
“将军,您没事吧?”
一个都尉担忧的问道。
“你们都过来,我有几句话要说”朱伺笑着说道,他的脸上带上了光泽,仿佛没有受伤一般。
“到西陵之后,速速派人传信陈仲龙,军中事物暂时交由杨举代理,若是战起,则有陈仲龙指挥兵马”朱伺说完这一段话,脸色突然变得难看了起来,苍白无力。他的双手慢慢的失去了力量,滑落在地。
“将军!将军!”
整个荆州军哭声一片,他们的大将军再也不能带领他们冲锋陷阵了,永远的沉眠在了这边土地之上了,天下的汉人又少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宜昌城
陈庭这几日眉心总是跳的不正常,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让他隐隐感觉会有大事情发生。
不过担心归担心,有朱伺在,他也不相信能出什么幺蛾子,他静心将为邱家堡降兵中挑选出来的两千精兵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听从了庞峯的劝说,将宜昌城好好的规划整治了一番。
首先是宜昌城的城墙早已是破落不堪,他拿出了粮食招募流民,修筑城墙,又将城内居民的破落的房屋修理了一番,让宜昌城顿时开始繁华热闹了起来。
这次查抄了邱家堡的财物之多,简直难以想象。
邱家积累了数百年,除了粮食之外,各种金银珠玉更是成箱成箱的堆放在库房中,各种奇珍异宝琳琅满目。
有了邱家的财物支持,让陈庭可以安排庞峯全面建设宜昌城,将这座边陲小城一点一点的扩建。
“报,城外有西陵的信使,说带来了大将军的消息!”
陈庭在宜昌令府中正练着字,一个亲卫声音传来。
“把他带过来,陈庭没有抬头的说道”
很快,这个人就驾马到了陈庭的住所,匆匆忙忙的跑了进去。
“军司马,大将军没了!”
陈庭手中的毛笔突然被他捏碎了,脸色大变!
他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喉咙沙哑的问道:“你说什么,大将军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