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大比初战
阿嚏!
站在点将台上看底下初选的嬴寒山猛地打了个喷嚏。
“大将军!”站在一旁的陆仁某噔噔噔跑过来了,要给她找手巾,“台子上面风太大啦,吹久了容易伤风,您要不要下来?”
她摇摇头:“指不定是谁在念叨我……”
陆仁某收好手巾,在她身边站定了,也抻着脖子往下看。他年纪小,身上有伤,加上此前是以机动性见长的斥候兵,所以这次没有参加大比。
照他的话说,谁稀罕升官发财呢,现在天天跟在将军身边,给他个校官都不换呢。
有人逗他:“那给你个将军你换不换?”这孩子就很狡猾地抓抓头发:“你先给我个将军再说!”
将军是大人物当的,他想,他离大人物还远着。
前两天是两军中的选拔,一万人的海选看起来非常多,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什都出人,相当一部分士兵只是看看热闹,自知进不去全营前五,也就不去凑那个份子挨揍。
直到营级的五十进五,才正儿八经动起手来。
从刚刚开始,嬴寒山就一直在注意着台下的一个年轻人,他块头并不大,身形是与嬴寒山自己有点类似的长条。
古代士兵营养条件普遍不好,如果一个人身上有一定的脂肪和大块的肌肉,一则证明他至少是家境中等以上,二则他在战场的生存概率会大幅度提高,所以士兵们都在努力让自己的体形往这个方向发展。在要么干瘦要么健硕的两级差异中,这种豹式的长身非常少见。
这是一种基因天赋,它意味着在保持基础爆发力的同时舍弃了一部分防御和战斗时的冲力,但提供了更好的耐久和灵活性。这种身形的人也一般会倾向于技巧性的武器比如嬴寒山自己的歃血刺梅。
那个年轻人刚刚打过一场,肩膀微微起伏着,头发倒没有多少汗湿,看他的神情,刚刚是他赢了。
“陆小孩,”嬴寒山戳戳身边的陆仁某,“你去问问那个人叫什么名字,在哪个营里,赢了几场了?”
小亲兵就飞快地从台阶上蹿下去,噔噔噔跑到场上令官旁边问一句,又噔噔噔跑上来。
“回大将军!那人叫何箐,是丙营二什中的士兵,无职在身,已经赢了两场,进了前十四人中了。”
说话间何箐已经用湿布擦了擦脸和脖子,停下围观别人的战斗再一次上阵。和嬴寒山预想的一样,他用的是双剑。用作替代的木剑应该和他原本的武器是一个制式,都比寻常剑稍短,轮起来如同月轮傍身,失去了长剑的距离优势,又加上双剑的操控难度增大,这两把武器的应用非常考验身法。
如果对手也是技巧性武器,那还在同类别竞技中。但如果对方是纯力量型,情况会复杂很多,稍有不慎就会被一力降十会。而这一次站在他对面的对手,不仅明显是个以力量见长的,还用了长武器枪。
那个拿长枪的军士身上穿了件皮甲,甲还是半新的,和眼前这个年轻人光秃秃的衣裳形成鲜明的对比。入伍沉州军的殷实人家不太多,这穿甲的军士没准是个低级军官。
已经打过几场,心浮气躁的人全都被筛掉,剩下的人见面早就没有互相叫嚣挑衅的前摇,那军官稍微对何箐点了点头,握住枪微微俯身,摆出了应战的姿势。
何箐也肃然点头示意,活动了一下四肢,他进入战斗状态的动作很有意思,那是类似于拳击选手的小跳步,只是这一个细微的动作嬴寒山就明白了他的意图,下一秒手持长枪的军官突然暴起,木质枪杆直冲他腹部刺去。
何箐借着跳步的弹跳力闪身躲开,双剑绕身侧挽出一双剑花,这原本倾向于炫技的动作却恰到好处地为他的移动防御,剑影水一样裹挟着游鱼,他矮身避开一枪不中的横扫,眨眼已经到了对方身侧。<hr>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https:///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传送门:||
贴身战斗不是长枪的优势领域,用枪的军官立刻后退试图和他拉开距离,何箐却缠斗得很紧,两把剑兼攻兼防,一直把二者的距离拉近在一步半之内。缠斗持续了几招,那军官仿佛力气渐渐用尽,显露出破绽来,他一枪右刺不中,左翼回防不稳,恰好给他闪出了一击的空地。
“打他!”一直抻着脖子看的陆仁某也发现了这个破绽,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
嬴寒山把手放在他头顶,往下按了一下,于是小朋友莫名其妙地点了一下头。
“如果在战场上看到蹊跷的破绽,”嬴寒山说,“不论是对决还是两军军阵对峙,都要花哪怕万分之一秒来思考一下这是不是个坑。”
“嗳?”
左边那个回防的破绽是一个巧妙的陷阱,近身之下想要攻击这个破绽就必定要用靠近军官的那只手出刺,另一只手的剑不能回防也不能一起出招。那个军官早有准备之下完全可以旋身避开,顺势转到何箐背后,一枪拍在他背上。
真这样的话,战斗就结束了。
何箐没有中计,他做了一个假动作,向左边一倾身体仿佛要出剑的同时,整个人却跃开向着反方向出手。没有那么多思考时间,在假动作出来的一霎军官就闪身避开,正对两把迎面而来的剑,他倒退两步,被架上脖颈。
何箐没有再动,他立刻放下剑后退一步,那下级军官看着也输得心服口服,对他一抱拳下去了。
陆仁某眼睛睁得大大的,这孩子头脑本就活跃,懂得在婆娑诃城外疏散百姓,对于战斗的领悟力也不低,他很快意识到这次交手里的门道,有点心虚地摸了摸鼻子。
“将军不教我的话,”他说,“没准我以后战场上遇到这样的就要呜呼咯。”
嬴寒山没有再应,她头脑里出现了另一个问题。
这是一场很精彩的打斗,双方懂得在战斗招式中使用陷阱,显然二者都是练家子。这样的士兵,在整个沉州军中占比是多少呢?即使不能做到这样训练有素,能理解这个打斗技巧的,在沉州军里又占多少呢。
占比不会很乐观,但这是古代军队的常态。
非精锐的士兵们就是被给予了兵器的农夫,学习了一点战斗技巧,能听懂号令,懂得跟着阵型冲锋。他们其实没什么思考的能力,在战场上不思考,在操练和休息时也不思考,那些开始主动思考的少数派,只要有运气不死在战场上,都会开始晋升。
古来如此,将驱兵如驱兽,没有哪一本兵书说将领要教会士兵思考,提高士兵单兵作战和不同条件下的应对能力。
古代士兵在军团中不是人,不会读,不会写,仿佛没有理解力,做什么甚至要靠鞭子抽。
但嬴寒山知道“现代军队”这个概念。
在这场大比举办之前,她短暂地与系统聊过一个构想,在谈及战争和杀伤时系统还是愿意正经说话的。
“有没有可能,”嬴寒山说,“在古代战争中使用现代军事构想,比如三三战术,原本用来抵御密集火力封锁,现在可以用来抵御密集弓弩投射,投石,也可以在敌众我寡时拉平人数劣势。”
“那宿主得保证三三里的‘三’是三个人。”系统近乎冷酷地回答。
“不然呢,三个鬼吗?”
“三头猪。”系统讽刺地回答。
现在嬴寒山有些明白系统在讽刺什么了,三三战术建立在单兵素质较高,可以以三人为小单位形成作战集团的基础上。古代哪有这种素质的士兵,他们很大可能连三三制是什么都听不懂,强行把它应用在古代只会导致阵型全无,一盘散沙一触即溃。
如果她想要应用现代军队构想,她需要干一件只有可能只有疯了才会干的事情。
但这件事有人干成功过,她知道这是一条可以向前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