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决战贺兰之巅(44) - 西夏死书 - 顾非鱼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西夏死书 >

第159章决战贺兰之巅(44)

“我后来想起也曾后怕,但其实他当时不敢把我怎么样。布尔坚科当时背着处分,被降职使用,而我是基地的负责人,又是中校军官,如果我不明不白地失踪了,上面一定会派人下来详查。所以他敢对学员下重手,却不敢把我怎么样。”

“父亲啊,我看您还是低估布尔坚科了。如果您在野狼谷中没有同意他的提议,执意要上报学员致死的事,他能轻易放过您?”

“这……”马卡罗夫沉吟下来,“我可以暂时骗过他,偷偷上报他的事!”

“哼,一个优秀的特工和您相处了几年,难道还不知道您的性格吗?”

“好吧!叶莲娜,这只是你的猜测。布尔坚科这个人虽然有很多毛病,但我想他还不至于像你猜测的那么坏!”马卡罗夫说完,慢慢地合上了布尔坚科的档案。

3

听完马卡罗夫总结的五点,布尔坚科这个人的形象在叶莲娜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但她总觉得还是缺了点什么,布尔坚科瘦削的脸庞依旧被重重迷雾笼罩着。想到这里,叶莲娜心中不禁一阵烦躁。

马卡罗夫见再也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就想离开。叶莲娜将所有查阅过的档案规整好,还给了档案室管理员。

两人走出档案室,来到电梯口。马卡罗夫走进了电梯,可是叶莲娜还怔怔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叶莲娜,你怎么了?”

叶莲娜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等等,我们还忘了一件事。”

“忘了一件事?”马卡罗夫赶忙又走出了电梯。

叶莲娜疾走两步,又回到了档案室,向管理员询问:“能帮我查查,有没有关于一个叫‘沃伦·怀特’的美国人的档案吗?”

管理员面无表情地翻了个白眼,指了指旁边的电脑:“我们这里这么多档案,哪能记得什么美国人,你自己用电脑查吧。”

叶莲娜走到电脑前,耳畔又传来管理员的告诫:“这台电脑不准使用任何移动存储设备,要使用密码进入系统。”

叶莲娜用自己的密码进入了联邦安全局的内部系统,然后输入一个复杂的专用密码,才进入内部档案系统。

“怎么,你怀疑那个美国人有问题?”马卡罗夫跟过来问。

“我觉得韩江的怀疑是有道理的,谢德林当初的直觉也可能是准确的。那些学员在海参崴准备逃走时,如果确实有国外的人接应,那么基地暴动的事就不简单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档案显示,总部后来将当年基地的暴动定性为,因谢德林处置不当,导致学员暴动,我觉得这个结论未免草率了些。”

“你的理由呢?”

“理由我现在还说不好。不过,最后那个怀特逃走,还有斯捷奇金的出现,让我相信事情并不简单。”

“怀特?斯捷奇金?”马卡罗夫感觉脑子里有些混乱。

叶莲娜输入“怀特”这个词,在内部档案系统里进行检索,屏幕上出现了十多条题目里带“怀特”这个词的档案简介的搜索结果。

叶莲娜和马卡罗夫一条一条地检查了这些题目里带“怀特”一词的档案。但令他们失望的是,搜出来的这十多条档案中,竟没有一个是他们要找的那个“怀特”。

“看来我们的系统里,除了谢德林的报告中提到了这个怀特,再没有那个美国人的记录了!”马卡罗夫摇着头说。

叶莲娜不甘心,又搜索了斯捷奇金的档案。这家伙的档案倒是挺多,从他进入克格勃一直到他锒铛入狱,全都有记载。她已经多次查看过斯捷奇金的这些档案了,这次又重点查看了斯捷奇金在基地暴动前后的有关活动。可除了他们已经掌握的情况,叶莲娜并没有从中找到更多有价值的线索。

马卡罗夫见叶莲娜仍不甘心,只好劝道:“行了,你也算尽力了,可以向韩江交差了。”

“我可不是为了他。”叶莲娜嘴上硬撑着,又在电脑上随手输入了“乔伊斯”这个词。她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因为这只是那艘美国货轮的名字,联邦安全局的内部档案系统里应该不会有关于这艘美国货轮的记录。但意想不到的是,电脑屏幕上竟然出现了一条搜索结果,唯一的关于“乔伊斯”的搜索结果。

4

叶莲娜和马卡罗夫面对着屏幕都是一惊。叶莲娜颤抖地打开了这条记录,一段简短的记录映入两人眼帘……

关于美国伪装间谍船“乔伊斯”号事件处理过程的报告1986年9月列宁格勒编号:Д03860914037

1986年8月间,一艘名为“乔伊斯”号的美国货轮停靠在列宁格勒港口,在装卸完货物后,该船以机械故障为由,滞留列宁格勒港,遂引起我方警觉。经调查,所谓美国货轮“乔伊斯”号,实系美国伪装间谍船。该船常以商船名义停靠各国港口,然后利用船上所载电子侦听设备监听侦查所在国的情报。此外,常派遣情报人员伪装成普通船员,登岸后近距离侦查,及执行各种任务。

后据查实,该船隶属于一家名叫“加勒比轮船货运公司”的美国公司,其注册地在美属波多黎各,而其真正的控制者则是美国中央情报局。

掌握相关情况后,我方依据扣押了“乔伊斯”号货轮,并研究了船上的设备,审查了船上的人员。船上的人员对刺探我国情报的事实皆供认不讳。

考虑到与美国正在改善的关系,我方基于人道主义,在与美方进行协商后,决定用被美国扣留的我方人员交换“乔伊斯”号及其船员。9月4日,双方按约进行了交换,并签署秘密备忘录。双方一致同意不对外公开此事件,并作为最高机密永久封存相关文件。

这段不长的记载足以让叶莲娜兴奋起来:“谢德林当初的预感是对的,不但那个怀特有问题,就连这艘‘乔伊斯’号都有问题。”

“看来这事越来越复杂了,怎么……怎么中情局也和这事扯上关系了?”马卡罗夫既兴奋,又困惑。

“现在可以证明,当年基地学员暴动绝不那么简单,至少在他们到达海参崴之后,肯定得到了外国某些势力的协助。若不是那个怀特行事不密,而且谢德林反应迅速,恐怕所有学员都被‘乔伊斯’号接走了。”叶莲娜判断道。

“这……如果学员在暴动前就得到了外国势力的协助,那问题可就大了!”马卡罗夫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自己训练出来的这批学员还会跟外国势力有联系。如果这是真的,那简直是对自己特工生涯最大的讽刺。

“也许只是碰巧。学员们逃到海参崴,发现有美国船停在港内,便和‘乔伊斯’号秘密取得了联系。”叶莲娜忙安慰马卡罗夫。

“不!谢德林说过,‘乔伊斯’号进港的当天就出了事,学员根本没时间和‘乔伊斯’号联系。”

“谢德林也曾说过,那帮学员逃到海参崴,隐藏了半个多月。这期间,这些训练有素的学员完全可能用某种特殊的手段,和停靠在港内的其他美国船只取得联系。半个月后,‘乔伊斯’号便来到了海参崴。”

“希望事情是这样,否则我真不敢想象。”马卡罗夫喃喃自语。

“1986年,‘乔伊斯’号轮船在列宁格勒被抓到,克格勃对这艘船进行了检查,还审问了船上的人员,也许档案里会有那个‘怀特’的记录!”叶莲娜的话语中带着些许兴奋。

“1986年,离上次的事件过去也有十来年了,这个‘怀特’还会在船上?”马卡罗夫将信将疑。

叶莲娜迫不及待地让管理员找出了这份编号为Д03860914037的档案。这份档案很厚,叶莲娜粗粗地翻了一下,事件的经过和最后的处理并不复杂。档案里最多的是对船上18位船员的审讯记录,这也正是叶莲娜和马卡罗夫最感兴趣的部分。

5

叶莲娜还在怀疑,这18个船员中到底有没有她要找的“怀特”时,一份名为“沃伦·怀特审讯记录”的文件跃入了她的眼中。

叶莲娜兴奋地看看马卡罗夫:“看来这个怀特一直在船上。”

“嗯,这家伙果然是中情局特工。”

叶莲娜和马卡罗夫满怀希望地看完了这份整整十页纸的审讯记录,但结果让两人大失所望。整份审讯记录除了对事件经过的记述,就是一些基本状况的记录,多余的线索一点儿也找不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