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承受不起的爱
年仅20岁北美高材生张一得自杀去世,其父“完美式”教育方式受争议,对此你有哪些思考?
这则新闻一定要看看,因为会让我们一定程度避开生活中的这种陷阱,最好是给你父母看看这则新闻,有可能解决掉你最大的烦恼哦。
说实话,我们看到这个消息是惊诧的,为何一个别人眼里的天之骄子会自寻短见呢?
但是等我看到这位父亲的做法之后,我明白了他为何自寻短见的一些原因。
想必大部分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吧,因为其实很多年轻人都有这种可怕的倾向。
他们大多都是青年人,还没有成家立业,或者在大学,或者在高中,甚至也有初中的小孩子。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一个非常“爱”他们的家长。这个“爱”达到什么程度了呢?
辞职买房,搬到郊区,十天不重样的饭菜,25万个英文字母雕刻.....
这个父亲的“爱”就达到我想象的极限了,想必即使是作家都很难想象出这么离奇而变态的“爱”。
这个“爱”我为何要加一个引号,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屏幕前的我们对这位父亲在日常生活中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惊悚、不可思议、毛骨悚然。他的“爱”给了我们这样的感觉,让他的孩子寻了短见,这是爱吗?显然不是。
我很难想象到这个可怜的孩子到底经历了怎么样的痛楚,又到底在这近二十年承受了什么样的压力。
他太坚强了,以至于到如今才发出生命的绝唱。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若是屏幕前的我们和这个孩子互换人生,有这么一个“爱”我们的父亲,只怕我们早就奔溃了。
以我个人来说,完全理解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父亲太恐怖了,以至于让他提前走到了生命的重点。(我父母就对我产生了这种“恐怖的爱”,以至于我能稍微理解这个孩子的做法。)
父母过多的爱总是让我们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偿还恩情。
想必屏幕前的很多小伙伴都有如此烦恼,我们即感念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又厌烦自己没有任何能力偿还这份天大的恩情,以至于无法及时抹平心中的不平衡。
我们总想做些什么,却总是发现父母对我们做的更多,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偿还父母的恩情。
于是,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有的人终于崩溃了,他们发现自己的无能为力之后,选择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偿还父母的恩情。
事情就是如此的诡异,我们的内心就是如此的奇怪。
相信张一得对他父亲的内心的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痛恨自己的无能为力,另一方面痛恨父亲如此过多的付出,又一方面又感念父亲的付出。
他是很复杂的,就像我们厌恶父母为我们付出太多一样,因为这会让我们无所适从,最后将父母对我们的恩情转化为我们内心对父母的“憎恨”。
这里的“憎恨”不是巴不得父母出事的恨,而是不希望父母继续付出的憎恨。
养育之恩达到这种程度之后,那就不叫恩情了,反而叫做大仇。
为何会产生这种奇怪的现象,想必屏幕前的你们会有或多或少的感觉,心中有模模糊糊的答案,但是并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
想必各位都有被朋友帮助过,若是朋友帮了我们很大的忙,在我们穷困潦倒时借给我们一大笔钱,然后我们自己也明白一时半会儿又还不上钱,还不上朋友的恩情。
这时我们的心态是怎么样的?绝不是单纯的感恩,反而内心有种奇怪的疏离感,我们会羞愧的避开这个朋友,刻意地减少和这个朋友的接触。
小恩养贵人,大恩养仇人。
为何会是这个样子,本来不是应该感恩戴德吗?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奇怪的心理?
我们深入挖掘其中的道理,会得出一个令我们极为震惊的答案,也会推翻我们一贯宣扬的人际关系准则。
等价交换,或者说是平等交易。
当然,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永远也无法达到平等交易这一点,因为感情是无法具体量化的,比如父母的爱,夫妻之间的爱。
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去追求两方之间的平等。
以高材生张一得和他父亲之间的关系来看,我们就能得出正常父母与孩子日常生活应当遵循的平等交易的法则。
爱永远无法平等,但可以尽量平等
父亲付出了什么,辞掉工作卖掉房产,搬到郊区,变着花样的为高材生做饭,雕刻25万个英文字母等等等等,我们应该只是看到了一小部分,应该还有更多的细节没有披露出来。
从这点我们看出了什么?这个父亲付出了什么?
他的整个人生,整个生活,几乎所有的全部都给了孩子,如此大的恩情要孩子怎么去偿还?
这太过可怕了!父亲说他理解张一得的做法,原谅他的选择。可以看出,在张一得自杀之前,父子俩一定是经历过争执的。
我设想一下父子的对话。(因为我父母也为我付出了很多,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是境遇是很相似的)
孩子:“爸,我长大了,不要管我了,我已经长大了,你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
爸爸:“孩子,你好好的就行,不用管我,我为你付出这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
这种类似的话语一定出现过,父亲将自己所有的生命都给了孩子。如此大的恩情最终致使高材生奔溃了,他无法忍受自己的父亲甘愿放弃一切的巨大恩情,他一边憎恨着父亲,一边感念着父亲,又一边咒骂着自己。
他知道自己永远也无法做到与父亲之间的平等交换,哪怕是堪堪够到自己心里最低的底线也不行。
他一方面知道自己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一方面又知道他自己内心是不可能放弃父亲独自过活的,他必须要管着他的父亲。
他知道自己的人生路已经确定了,那就是在对父亲无尽的愧疚和痛恨中,悲苦交加的度过未来的日子。
这个悲苦交加指的是他内心的煎熬与痛苦,因为我们并不确定他们未来的实际生活是否幸福,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他的心里一定是充满了绝望的,否则他不是做出这样的事。
因为有着相似的经历,所以我才能写出这么多的话。
我感念父母为我做出的巨大努力,还感念他们能够明白我的说辞,及时的停止了继续为我输送过度的关怀。
我们给别人的爱真的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