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我们都深受熏陶
昨天的章节被屏蔽了,里面有的语言确实不应该写出来,我道歉。
我已经修改了很大一部分,重新提交了。
不过今天还是按照昨天的计划来。如何尽可能的去观察自己中意的人是否值得自己托付终生。
我们要交往的对象,最好就是家庭本身就很幸福的人,心里很健康的人,懂得照顾人,照顾对方以及顾及他人的感受。
我们不要拿太多的时间和生命去拯救那些心理不健康的人,这个代价太大,会导致我们一生都很痛苦,而且最终你会绝望的发现,你什么也改变不了。
要弄清楚为何家庭本身就幸福的人,为何就代表着心理健康的人?就要先认清楚原生家庭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这点至关重要,也能对我们自己的认知提高,突破自我有很大的帮助。
有一句话叫做,很多人的三观,大部分是由他周围的人来决定的。
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说过,它是用来规劝人读书的。规劝我们通过读书去获得高深的智慧,获得远超周围认知水平的能力。
我们的认知为何会掌握在周围的人手中,有周围的环境所决定,而不是靠自己独立生出来?凭空想出来呢?
这一点想必很多人都会这样想,他觉得自己的认知水平、三观之类的灵魂层面的东西都和周围的人或者物格格不入,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与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都不一样。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显然不是的。
俗语中有,子不语怪乱神;物理学中也有能量守恒定律,物体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马克思主义当中,也有物质的第一性,先有物质,再有精神。
我们的三观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的人或者物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才形成的。这是这一点很多人都可以放在别人身上,但不肯将自己也放进去,而是将自己独立出来,以为自己是清醒的,和别人是不一样的。
于是,我们总是认为周围的人和谁谁谁像,性格像,长相也相似,说话的语速,甚至是语气也是相似的。而这种相似大多发生在家里人身上,或者是亲密无间的人身上。
我们能够认清楚别人的相似点,却对自己和亲密之人的相似点视而不见。
其实,大部分孩子总能活成他们父母的样子,等孩子老去,就能在孩子身上找到他们父母的样子,甚至是一模一样处事风格,说话语气,连尖酸刻薄的话语都是一样的。
别人总是能够在我们身上找到父母的影子,我们有时会很惊奇的听到这些话,
“你和你爸爸(妈妈)好像啊!”
“真的吗?我怎么没觉得?”
“你看,你笑的时候就和你爸爸(妈妈)一模一样。”
不用怀疑,你朋友说的是真的。
我们和亲密之人的相似点太多了,这里的相似点大多在语气,对待事物的看法上,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所以基于此,我们应当就能认清楚一个人的样子,从而较为准确的判断出她真实的面目。
那就是看他的父母,或者亲近之人。
人总是善于伪装,尤其是在陌生人面前,大部分会保持的彬彬有礼,希望给他人留下一个好的映像。(此处参考第一章,我在那位美女面前伪装的特别好,最后不慎暴露了自己多嘴的缺点,然后闹扳了。)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这些天(2021年4月2日)刚刚出来的。新疆爆恐分子阿卜杜力在监狱中的采访视频片段。
他被极端思想洗脑,在新疆犯下罪行,目前正在服刑。
这是一个完全具有自我认知能力的中年暴恐份子说出的话。
记者问:你现在还没有觉得自己触犯了法律,或做了错事儿?
阿卜杜力:我没有犯任何罪,我以自己做的事为荣。
记者问:“为了真主你可以去杀人?”
阿卜杜力:别说是异教徒了,如果安拉有旨意,我甚至可以杀了我的儿子。
记者问:你现在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阿卜杜力:我的愿望当然是完成安拉的吩咐,进入天堂,实现我的宏愿。
记者问:天堂是什么样子的?
阿卜杜力:天堂有比天地更宽阔美丽的乐园,72个最美丽的妻室,有人们没有目睹过,没有用心体会过,没有听过的美味佳肴,有比人们想象的还要成倍的奖赏,并且是永恒的。
记者问:如果天堂那么美好,你为什么现在不去天堂呢?
阿卜杜力:监狱里的这些考验,是安拉给我的最高级的考验,也是安拉给我的最好的生活。
记者问:你没有觉得你受欺骗了吗?
阿卜杜力:与其后悔,我宁可跳进火里被活活烤死。(我绝不后悔。)
记者问:你相信有一天你还会转变的吗?
阿卜杜力:每天早晨醒来后,向安拉祈祷一百次,保佑我不要改变。
这是一种极端形式的洗脑,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一个成年人竟然到监狱里依旧对他的脑海中的安拉深信不疑,没有任何怀疑。
我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可怕的地方,那就是当我们形成一个固定的观念的时候,会不断地用脑海中的理论将自己也洗脑了,让自己深信不疑。
阿卜杜力说他每天祈求安拉一百次,祈求自己不要改变。这种洗脑是极为可怕的,
那些为他洗脑的人在他小时候,灌输这种理念,种上一颗邪恶的种子。
这颗种子自己并不会发芽生根,但是阿卜杜力自己,催动着让这颗种子产生了质变,生根发芽,长成现在的参天大树。
甚至如果他没有被抓,他会让这颗参天大树结果,形成新的种子,祸害下一代。
他被判刑九年,九年之后他就会出来。但是他若是一直保持这样的畸形三观,想必他会被禁足到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