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熟抗虫棉高效栽培模式 - 棉花高效栽培模式 - 郭香墨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1.一熟抗虫棉高效栽培模式

(1)播前准备抗虫棉宜集中连片种植,播前应选择适宜茬口,合理间作套种,以提高抗性效果。大豆、瓜类、蔬菜等作物也是棉铃虫的寄主,为了防止棉铃虫大龄幼虫转移和产生抗性,这些作物不宜与抗虫棉间作套种。

(2)精心培育壮苗苗床要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方便和靠近大田便于运输的场地,有枯黄萎病、前茬喷过对棉苗有害除草剂的场地不能作为苗床。苗床面积与大田移栽面积比为1∶15~20,床面宽1.2米左右、长10米左右、深14~16厘米,每个苗床间距1.0米以上。标准苗床对培育壮苗很重要,苗床过长,不利于控制膜内温湿度;苗床过宽,一方面操作不便,另一方面导致棚膜高度不够,影响膜内通风和边行棉苗的生长,降低成苗率,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备好钵土,精心制钵钵土要选用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无枯黄萎病、前茬未喷过对棉苗有害除草剂的表土,于年前加入腐熟厩肥、土杂肥等有机肥,适量加入氮磷钾复合肥,充分混匀,耕翻冬凌熟化。制钵前1天浇足水分,让水分充分浸透,不要搅拌,做到制钵前“手握成团,齐胸落地后即散”。制钵时用直径7厘米、高10厘米的制钵器,采用营养块育苗,一定要达到体积要求,一般以长、宽、高分别为7厘米的土块为宜,避免采用小制钵器和小营养块育苗,这两种方式由于体积小、厚度不够,都不利于育成壮苗,起苗时伤根严重,致使缓苗期加长,往往造成迟发。制钵前要对苗床底铲平夯实,然后铺一层细沙、草木灰或小麦、油菜颖壳等,以利于日后起苗。营养钵要摆放整齐、高度一致,钵与钵要交错摆放,尽量减少钵间缝隙。每667米2

大田应制营养钵3000~4000个。

(4)播种、拱棚盖膜4月中下旬开始播种。播种前营养钵钵体要浇足水,以从钵间能看到明显积水为宜。棉种要选用脱绒包衣种,直接干籽播种,不要浸种,每钵放1~2粒种子,用爽细土覆盖,先要让其填满钵间缝隙,然后覆盖钵面至1.5~2.0厘米,最后抹平盖土,保持平整。为防除杂草,每20米2

苗床用除草剂敌草胺5~6毫升或床草净3~4毫升,对水2~3千克,均匀喷洒床面。接下来用长2米的竹片或树条支撑拱形棚,每隔1米一根,拱高40厘米左右,用绳子拉紧后覆盖农膜,农膜选宽2米、厚0.15毫米的为好,膜四周用土封好压实,棚顶用绳绑紧,以防大风揭膜。最后在苗床四周挖好排水沟。

(5)苗床管理齐苗前的重点是增温保墒、促进棉花快速全苗,这一阶段不能随意揭膜,床温应保持在30c~35c,要保持膜内足湿。足湿的标准是:晴天早晨膜内层有水珠、床土呈均一深色。若膜内层水珠不多,床土黑白不一,则出苗慢而不整齐,要适当补水,可在晴天下午4时左右揭开膜的一侧喷足水。若遇特殊高温(日最高温度大于25c),膜内温度可达50c以上,此时要适当在膜四周开口通风降温,以免造成烧苗、烂籽、烂芽。

棉苗出齐后到出真叶这段时期的重点是防烧苗、防高脚苗及促苗健长,床温应保持在25c~30c为宜。晴天上午9时到下午4时开膜通风,晚上覆盖。每天视气温情况,决定棚膜通风口的大小。当棉苗普遍出真叶后,苗情已基本稳定,可以定苗。定苗要一次早定,保留一钵一苗。如有杂草应及时除去。

棉苗长到2片真叶到移栽前,应昼揭夜盖,开始逐步炼苗,但遇阴雨或低温大风等天气仍要及时盖膜,以防棉苗受害。这一阶段可施用1~2次稀水粪肥,以利棉苗长旺,但要禁止撒施过量尿素等速效化学肥料,以防烧苗或形成高脚苗。为防治病害,可适当喷多菌灵。为防止形成高脚苗,控制旺长,促进棉苗多生侧根,可在移栽前(2叶期)进行搬钵蹲苗。具体方法是:选择晴天从苗床的一头取出1~2排钵,然后将以后的钵依次搬至空当,搬钵时应除掉病弱苗和空钵,并按大小分开排放,搬完之后要用细沙土将钵缝填平,然后适当补水补肥,覆盖增温,以利棉苗及早恢复生长。

对不搬钵的苗床,可看苗化控,对旺苗用25%助壮素3~4毫升,对水12.5千克喷雾,以不滴水为度。

苗床期若发生棉蓟马、盲椿象、棉蚜和地老虎等害虫,可用0.2%阿维菌素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可用25%稻脚青或多菌灵0.3%药液防治立枯病、炭疽病。

移栽前1周,将膜昼夜揭开,以适应大田气候环境,用稀粪水浇棉苗,移栽前还可喷药防治害虫,带肥带药下大田。

(6)苗床除杂做好田间除杂是提高抗虫棉种植效果的重要措施。苗期抗虫棉与常规棉比较,子叶偏小,叶色深绿,个体发育较小,叶片皱褶明显,株型较为紧凑。在间苗、定苗时,应根据这些特点识别抗虫棉,将不符合抗虫棉农艺性状的杂苗和变异株去掉,以提高群体抗性。也可在移栽前15天左右用2500倍液的卡那霉素喷棉苗,7~10天后拔除叶片有黄斑的不抗虫植株。

(7)合理配置,适当密度常规转基因抗虫棉栽培密度掌握在2500~3000株/667米2

;杂交抗虫棉品种密度2000~2500株/667米2

,适当放宽株行距。

(8)精细整地,施足基肥,棉田覆盖冬闲田、预留套种田于年前深翻冬凌、起垄,4月上旬耕翻松土,去掉杂草根。在接茬棉田等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满幅耕耙、灭茬,按照等行距1米整地。除草,开沟集中深施基肥,基肥要以优质农家肥为主,每667米2

施用2000千克农家肥或50千克饼肥再加尿素15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氯化钾20千克、硼肥0.5千克、锌肥0.5千克,各种肥料一并混匀。2/3开沟集中深埋,1/3施于移栽营养钵的塘中。施肥后结合清理前茬耙平厢面,呈公路形。覆盖之前,每667米3

用25%乙草胺50~70毫升或25%绿麦隆0.4千克或拉索0.2千克对水25千克均匀喷洒。地膜选用0.006~0.008毫米的超薄型为宜,每667米2

棉田需地膜3千克左右。若前茬为板茬、行距配置适合时,可采用免耕法,直接开沟施肥、喷除草剂,然后覆膜移栽。除地膜覆盖外,还可以用农作物秸秆覆盖,一般每667米2

棉田用200千克左右稻、麦草、油菜及麦颖壳覆盖,覆盖应在棉花移栽1周内完成。秸秆覆盖后,可每667米2

撒施15~20千克复合肥,以利秸秆分解。

(9)适时移栽,确保移栽质量移栽地膜棉的移栽期最好在5月上旬,若因茬口原因,不得迟于5月25日,提高移栽质量有利于缩短缓苗期。移栽时先用打塘器打塘,打塘器内径与钵径相等,塘比钵面深1.5~2.0厘米,防“钵肩”外露伤苗,打好塘后要浇足活棵水,特别是底墒不足的棉田要浇足水,遇旱还要浇第二次,以确保早缓苗、促早发。移栽时大小苗要分开栽,栽好苗后要壅实钵土,使钵土与土壤融合,用土压实膜口,以防杂草生长。移栽时注意尽量使地膜完好无损,最后还要清理膜面余土,以增加膜面受光,提高保温效果。

(10)以促为主,看苗轻施接力肥揭膜前1周可轻施接力肥,每公顷施尿素75千克,尽可能深埋,诱根下扎。若长势较旺,可推迟与花铃肥合并施用。

(11)除去杂株,提高群体抗性抗虫棉个体抗虫性强弱在二代棉铃虫发生期间得以充分表现。因此,二代棉铃虫发生和为害期一般不采取农药防治,在发生一段时期过后,就应及时拔掉抗虫性差、危害重的植株,以提高群体抗性。杂株一般表现为顶尖被害,叶片破损,叶色较浅,叶片偏大。

(12)综合防治病虫害抗虫棉苗蕾期主要防治棉蚜、棉蓟马、盲椿象、玉米螟及枯、黄萎病等,以防治棉蚜、棉叶螨为主兼治其他害虫。防治棉蚜、棉花叶螨可用哒螨灵、吡虫啉等农药喷雾。

(13)及时揭膜棉花进入盛蕾初花期土温较高,应及时揭去地膜,为了保持棉田清洁卫生,应拾净残膜,减少土壤污染。

(14)早施、重施、深施花铃肥由于抗虫棉的营养特点与常规棉花不同,因此不同的施氮时期及比例,所形成的产量效果也不相同。一般花铃肥可分2次施用,以氮、钾肥为主,初花期每公顷施尿素200千克、氯化钾180千克,要开沟或穴施,施肥深度不浅于10~15厘米。8月上旬可补施壮桃肥,每公顷施尿素75~150千克。由于抗虫棉单株结铃性强,花铃期每隔7~10天叶面喷肥1次,对预防早衰、提高产量和纤维品质具有明显效果。

(15)浅中耕、除杂草、高培土揭膜施肥后,应进行1次浅中耕、除杂草,还要结合进行高培土,培土高度可达15~20厘米。中耕、除草、高培土可结合施花铃肥一次完成,以减少操作次数,节省用工。

(16)及时抗旱抗虫棉对高温干旱特别敏感,花铃期是棉花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也正是易发生干旱的时期。这一时期该区降水少、气温高,对棉花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因此,应及时灌水抗旱,充分浸润耕层,并排除多余积水,切忌大水漫灌。

(17)及时打叶枝顶心,适时打顶保留全部健壮叶枝,当80%以上棉株长2个健壮叶枝,第一个健壮叶枝上生长3~4个二级果枝时,将全部叶枝顶尖摘除。移栽地膜抗虫棉打顶要适当提前,一般在7月底进行,生长势弱的早打,生长势旺的迟打,打1叶1心。

(18)适度化控抗虫棉中期发育很快,应适度化学调控,每667米2

地一般用缩节胺纯品3~4克,分2次施用较为适宜,初次化控一般在7月中旬,第二次在打顶后5~7天进行,用量应比普通棉少。

(19)防治虫害三代棉铃虫发生危害期,正值棉花开花结铃期,此时若棉铃虫偏重发生,会造成一部分花蕾受害,因此,需要在三代棉铃虫落卵高峰或孵化高峰期用药1~2次。若三代棉铃虫偏轻发生,则一般不需治虫。四代棉铃虫的治虫时间应根据前面提到的治虫原则进行。可交替使用有机磷类、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等,也可用复配农药,喷药要做到“两翻一扣,四面打透”,每公顷用药液量不少于750千克,第一次喷药后,视防治效果隔5~7天再喷第二次、第三次。

(20)吐絮期叶面追肥防早衰抗虫棉结铃性强,应防止后期缺肥早衰,可进行叶面追肥。对叶片显黄、有早衰现象的棉花可喷1%~2%的尿素液,对生长势偏旺的棉花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叶面。一般8月下旬至9月中旬喷2~3次,以晴天下午喷中上部叶片背面为宜。喷肥可以结合打药化控同时进行。

(21)科学收花科学收花是保证丰产丰收的重要一环。要根据吐絮期的先后,分期按质适时收花,一般在棉铃开裂后7~10天采收1次。前期收花间隔可短些,后期可适当放长一点,但不宜超过15天,严禁摘“笑口棉”。收花应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做到分收、分晒、分存、分轧、分售,即要求棉株下部花与上部花分开,霜前霜后花分开,好花与虫、烂、僵瓣花分开,正常成熟的花与青铃花分开,能使优质优价,优棉优用。

有些棉农收花时习惯先带壳采收,回家后再剥花,这样既采收了大量未成熟的花,又不能做到“五分”,增加了杂质,降低了棉花品级,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降低了植棉效益,应予以改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