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棉所49(中287)
(1)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特征特性生育期适中,属于早中熟陆地棉品种,全生育期133天,比中棉所35早1~2天,霜前花率高达93.7%,更适宜南疆棉区种植。农艺性状表现突出,种性纯正,田间生长表现一致性好,植株塔形,清秀,茎秆柔软有韧性、茸毛少,叶片中等大小、上举,叶裂深,2式果枝。产量构成因素合理,株高61.3厘米,第一果枝节位5.5节,株果枝数10.4台,结铃性强,单株结铃7.1个,铃卵圆形,铃较大,单铃重达6.1克,籽指11.1克,不孕籽率6.7%,衣分41.8%,吐絮集中且顺畅,易摘花。
(3)抗病性2002—2003年两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保站生育期发病高峰鉴定结果:枯萎病指0,黄萎病指1.5,在西北内陆棉区属枯萎病免疫,高抗黄萎病品种。
(4)产量表现2002—2003年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每667米2
籽棉产量为314.1千克,皮棉产量为130.9千克,霜前皮棉产量为119.1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7.0%、11.0%和17.2%,两年均位于参试品种的第一位。2003年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结果:平均每667米2
籽棉产量337.9千克,皮棉产量为146.9千克,霜前皮棉产量为114.0千克,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35增产8.84%、16.66%和26.33%,产量全部位于参试品种的第一位。
(5)栽培技术要点最佳播期为4月5~15日,每667米2
实收株数以1.1万~1.2万株为宜。重施基肥,氮肥占总施氮量的60%左右,磷、钾肥全部作基肥施用。全生育期灌水3~4次,花铃期要保持田间含水量。全程化控:及时适量喷洒缩节胺3次,将株高控制在70厘米左右。及时防治蚜虫、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等害虫。
(6)适宜种植区域适宜西北内陆无霜期180天以上的早中熟棉区种植,尤其适合枯萎病和黄萎病较严重地区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