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陆早46号(新石k10)
(1)育种单位新疆昌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2)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24天,株高67.7厘米,单铃重5.9克,衣分43.35%,籽指9.75克,霜前花率95.45%。植株呈塔形,2式果枝,株型较紧凑,茎秆多毛,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裂刻较浅,铃卵圆中等偏大。该品种出苗好,苗期长势强,中后期生长稳健且早熟性好,吐絮集中,絮白、不夹壳、易采摘。
(3)抗病性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种子管理总站统一鉴定,该品种枯萎病病指为0.0,高抗枯萎病;黄萎病病指为33.7,耐黄萎病。
(4)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新疆自治区早熟棉区域试验,每667米2
皮棉产量为148.05千克,比对照新陆早13号增产4.73%;霜前皮棉产量为142.15千克,比对照增产4.0%。2009年同时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棉生产试验,每667米2
皮棉产量为136.84千克,比对照增产7.23%;霜前皮棉产量为132.39千克,比对照增产6.04%。
(5)栽培技术要点播前进行秋耕冬灌或茬灌秋耕,每667米2
深施尿素10千克,三料磷肥12千克,每667米2
灌水量60米3
,冬灌灌量80~100米3
。早春解冻后每667米2
用氟乐灵100~120克或施田补150克进行土壤处理,耙后达到土地平整、细碎、无杂草。种子进行人工精选,要求棉种净度在95%以上,破碎率5%以下,加工后的棉种发芽率达85%以上。播前使用种衣剂福多甲,按种子量50∶1拌种包衣,处理后晾晒1~2天备用。当膜下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c时即可播种,正常年份4月20日前结束播种。每穴2粒,播深1.5~2.0厘米,种行膜面覆土厚度1.0~1.5厘米,保证播行端直,膜面平展,压膜严实,覆土适宜,错位率不超过3%,空穴率不超过2%。播种后对断垄地段及地头地边及时补种,力争全苗。表墒不足的要及时补水,保证出苗率不低于90%。下雨后及时破除板结,以利于棉苗出土。棉苗出齐显行进行第一次化控,缩节胺每667米2
用量0.5~1.5克;2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化控,每667米2
缩节胺2.0~2.5克;头水前进行第三次化控,每667米2
缩节胺3~4克;打顶后7~10天进行重控,每667米2
缩节胺15~20克。按籽棉每667米2
目标产量400千克施肥,全生育期每667米2
施氮、磷总标准施肥量160千克,其中:全层施肥时施尿素10千克、三料磷肥12千克;生长期滴水8~10次,每667米2
总滴水量为230~280米3
,每667米2
随水追施尿素38~41千克、60%磷酸二氢钾11~13千克。坚持“枝到不等时”原则,适期早打顶。6月25日开始打顶,7月5日前结束。打顶后单株保留果枝台数6~7台,将棉株自然高度控制在70~75厘米。做好病虫害调查,早防早治,利用天敌,综合防治,严格指标,选择用药,不随意普治。
(6)适宜种植区域该品种适于北疆棉区、南疆早熟棉区和甘肃河西走廊棉区种植,黄萎病严重地区不适宜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