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煮茶叶蛋
周氏正在哄宋金宝睡觉,瞧见宋盼娣进来,眉头一拧,张口就骂:“作死的丫头,五文钱也过来烦老娘,有没有点眼力劲儿,没看我正在忙着吗?”
宋大山没事总是在家里抽着旱烟,除了地里那点活儿,他在家从来是什么都不做,也什么都不管的。
以前原主还在的时候也总是这样,任由周氏打骂也不为所动,在他眼里,女孩打也就打了,没什么好在意的。
可以说原主的死跟他也有一大部分的原因,如果在周氏最开始打骂她们姐妹的时候,宋大山能像个一家之主一样管教一下,那周氏也不会越发的嚣张。
“我就是给娘说一声。”宋盼娣把钱平摊在手上,想着周氏什么时候来拿这个钱,然后在心里默念三,二,……
一还没数出来,周氏就一把抓过了钱。
“行了行了,小扫把星,看着就心堵,我不管你干嘛去了,就算你张腿赚快钱我都不管,只要别搞臭你的名声,让咱家金宝以后难说媳妇就行,还有,你的手里要是敢留一个子儿,我要你好看!”
宋盼娣心里一阵恶寒,几个当娘能说出这种混账话,那宋大山在旁边也就跟个聋子一样,装聋作哑。
“娘教训的是,我跟娘可不一样,这点您就放心吧。”反过来讽刺了一下周氏,宋盼娣表面乖巧的答道。
“赔钱货你刚说什么!跟我一样?什么意思,我看你是欠打了不是。”说着周氏就从床上要下来拽宋盼娣。
“我的意思是,我一定不会留私房钱的,娘以为我是什么意思。爹,我卖菜赚了钱,自然是要全孝敬给家里的,我刚刚就是这个意思,您说对不对?”
许是被宋盼娣点了名,宋大山也算是稍微给了点反应,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
周氏还想说点什么,却被宋盼娣抢了一步。
“爹,奶奶的六十大寿快到了,我想这段时间带着妹妹去山里挖点野菜,好攒钱给咱奶买点东西,好尽尽孝道。”
宋大山最看重的是孝,他爹不在了之后,尤其的孝顺自己的娘,照他的话来说就是,自己宁愿吃不上饭,但不能让亲娘受冻挨饿。
“死丫头说什么胡话,你还要带着你妹妹,你俩走了家里的活谁做!就凭你们卖野菜能挣几个破钱?还给奶奶备寿礼,大话可是会说。”
说到带走宋三妮,周氏可不乐意了,宋盼娣每天带点钱回来还可以,要是把宋三妮也给带走了,谁来伺候这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她的好日子可就得没了。
“爹,咱奶年纪也大了,我和妹妹就算尽孝,也没多少机会了,放心吧,家里的活我们每天早上都会收拾好的。”
听了宋盼娣的话,宋大山有点动心了,毕竟是要给他亲娘尽孝,既然有这个心,也不用他花费什么,多一份寿礼,倒是个好事一桩,至于家里的话,自然有周氏那个女人干,反正也轮不上他干。
一旁还有周氏在上上下下的咋呼着。
瞧周氏那很明显是不愿意做家里的活,这点宋大山还是能看出来的,想了想,宋大山终于做了一个让宋盼娣满意的的决定。
“就按二丫头说的办,周氏你就受累在家里多操持点,到时候二丫头你奶奶大寿,可不要空着手。”
末了,宋大山又冷着脸强调了一句,“吃饭的话就让你娘早上给你们带几个饼子,姑娘家的也不适合总在外面吃,抛头露面的不像话。”
这话恶心的让宋盼娣只想骂人,特么的,出去砍柴,干活,卖野菜就不是抛头露面,出去吃饭就抛头露面就不像话了。
“是,爹的话盼娣记住了。没事的话就不打扰爹娘休息了。”一字一句的告了退,也不管周氏在后面有多气急败坏,她就径直的走了。
这些无非是做个样子给宋大山看的,照宋盼娣自己的意思,谁都没权利让她去汇报什么,也没人能擅自做她的主。
不过这里是古代,孝道是古人最在意的,她可以跟周氏针锋相对,但是却不能对宋大山怎么样。
在外人眼里,她骨子里流着的是宋家的血,那她生是宋家的人,死也得是宋家的鬼,真要是想摆脱宋家,恐怕是得“大换血”了。
回了柴房,宋盼娣就把明天的计划跟宋三妮大致的说了一下。
早上假装去山里,随便割点野菜装起来,实则下面放着头天买的碎茶叶。为了掩饰她俩的行踪,牛车也是不能坐了。
好在宋盼娣已经记了路,只要她们早起一点也不算耽误事,到了镇子就可以放开手脚了,毕竟镇子很大,除非有心打探,不然谁也找不到她们在哪,自然也不知道她们都做了什么。
去了置备一些材料,先搭一个简易的摊点,先试试看,生意如何。
就这样,姐妹两人怀着对明天的期待,很快就入睡了。
……
还好在古代夜里没有什么活动,也没有手机的诱惑,因此人们睡得都很早,同样的起早对于宋盼娣和宋三妮来说也是一个很寻常的事情。
起了个大早,姐妹二人直奔后山,宋盼娣割猪草,宋三妮挖野菜,姐妹两个人齐心协力,很快就把今天需要用的东西给备全了。
回到宋家,匆忙地把猪喂好,确保它不会挨饿,而让喂猪的人倒霉,又撒了一些谷皮等谷物喂了鸡,悄悄从床底下把所有的家当带走,宋盼娣就带着三妮出发了。
按照昨天走过的路,很顺利的,就到了镇子里,此刻天已经大亮了,早集也开始了,照宋盼娣的打算,集市上的早集是人群最密集,需要吃早餐的人最多的地方。
但是初来乍到,宋盼娣东西都没有备齐,只能放过这个人最多的时间了。
询问了几个路人,去寻了一家口碑还不错的木匠店,本想托木匠打造一个现代式的推车型小摊,但一询问价格就让宋盼娣望而却步了。
不多不少正好四两银子的费用,这还仅仅是做成的推车的价钱,因为是定做的,还没算上师傅额外的手工费呢。
辛好这家木匠店里还有类似的推车,一个大桌子一样的台子,下面四个木头轮子,刚好可以推着走,很多街上的商贩都是用着这种,但是这却不是宋盼娣理想中的推车,但眼下创业资金不足,只能先勉强用一下了。
就光一个大桌子安上四个轮子,就花了宋盼娣二两银子,掏钱的时候,她的心都在滴血,毕竟,那钱刚拿到手还没捂热呢。
置备好了摊子,宋盼娣又去买了一个烧火炉子,外加几斤木炭。
去了妙手堂,这儿的伙计还记得宋盼娣,昨天见掌柜的对她这么热情,今天这伙计待宋盼娣也很热络。
听说她要买一些八角和花椒之类的香料,又自作主张的推荐了几种常用的,宋盼娣也没推辞就一并买下了,毕竟这茶叶蛋的烹制手法还是需要保密的,不仅仅是需要以茶叶为主,其他的一些大量也需要酌情添加,她多买一些其他的东西来掩人耳目,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付过钱之后,宋盼娣又顺便提了一下想借药堂的石磨,把这些香料磨碎,没想到伙计直接拿出了一个小号的专门研药用的东西,方便了宋盼娣。
宋盼娣在买这些东西的同时,三妮也照宋盼娣的嘱咐去集市上买来了大锅,铁勺,盐和不少鸡蛋,不止这些她还细心的买了一叠专门用来打包的油纸。
大致算了一下成本,推车二两银子,一大罐子盐大约十文,鸡蛋是一文钱一个,宋盼娣直接让三妮去买了两百个,加上一些其他的用具,杂七杂八的总共是花了约摸三两银子。
现在离集市稍远一些的巷子口处,找一个墙角的地方,附近还有一家包子摊儿和一个卖卤肉的摊位。可以说是位置相当不错了,而且据宋盼娣了解,不是集市的地方,人流量少一点,所以这一片很少有官府来人审查,因此也不用担心会被随时撵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