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长大的老师9
一个人,长期在高压之下,即使没遇见那些突发的,让人无法承担的事,也是很容易就会崩溃的,就像弹簧,适当的压力,可以使它绝地反弹,但是当压力超过它能承担的最大值,它就再也没办法弹起来了。
原主在学校承担的,就已经超过了她的极限,使得她没有了弹起来的力量,而是被压垮了。唐玲也可以理解,现在老师不好当,因为学生都有很强的个性,不好管理,和家长,领导沟通也很难,家长也不好当,知识越来越难,自家孩子越来越不好管,领导也不好当,总有人有各种理由去找他,总结来说,就是物质极大丰富,资源极大丰富,导致孩子们个性极强,不愿意接受古板,按部就班的教育。
唐玲一来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总是去观察学生,以学生的角度出发,想一想怎么能被他们接受,这确实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但是,还好唐玲的知识储备够丰富,所以这对唐玲来说,还不算难事。
重点是要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因为现在社会,压力太大,很多学生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老师要做的就是多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状况,在学校多观察,和他们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让他们愿意和自己分享心情,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这不,李铭的问题刚解决,唐玲就发现了另一个孩子的不对劲。
这个孩子叫刘浩,平时在班级就是比较调皮,最近她发现这个孩子已经不止是调皮了,他开始做一些过分的事,欺负比他弱小的孩子,给别人起难听的外号,甚至在英语课上,撕了英语练习册,还在自己的鼠标垫上写“傻子”这种字。
唐玲一发现这个问题,马上联系了家长,说明情况,一和家长沟通,唐玲就明白刘浩的问题出现在哪了。
“你好,是刘浩的家长吗?我是他的班主任,唐玲。”唐玲没有直接把家长找到学校,选择用电话沟通。
“唐老师呀,你好呀,怎么了?是我家浩浩出什么事了吗?”刘浩家长态度很热情,听起来也很关心自己的孩子。
“关于刘浩,有几件事,需要和你沟通一下。”唐玲在电话里,把刘浩这几天的表现说了一遍。刘浩家长那边却只能听见“真的吗?”“这孩子怎么这样?”“你吓唬他。他最怕老师了。”“我家浩浩在家很听话,我在家也总管他,没想到到学校会这样。”这样的话。
从这对话里,能感觉到,家长对孩子认识不足,不了解孩子在外面的表现。父母应该很顺着孩子的意思,感觉有点溺爱。父母在推卸责任。
好像很多家长都会说,我家孩子最害怕老师了,我们都管不了,只怕老师。
唐玲听到过很多同事有这样的抱怨,有意思的是,他们经常说,那么怕老师,还不写作业?那么怕老师还敢不学习,看来也不是很怕。
唐玲知道,和刘浩妈妈的沟通出现了一些问题,她不相信自己家孩子会做出这些事,而且她没有想,这件事该怎么解决。只是想要找人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唐玲听了这些话,开始思考,这事该怎么办。
刘浩,听他妈的意思,她应该是很宠爱孩子,但是,一个有爱的环境,怎么会使得刘浩的性格变成现在这样呢?唐玲还记得刚看见他时,他还是一个有点内向的小男孩,怎么几个月,会使他的性格有这么大的转变呢?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唐玲想,一定得找到他变化的原因,不然没有办法真实的帮助这个孩子。
接下来的时间,唐玲每一天观察刘浩这个孩子,发现他虽然做出了那些大胆的事,但是他的性格似乎没变,每一次和同学们欢笑过后,还是一个人,坐在角落发呆,看他乖巧坐在那发呆,完全想象不到他能做出那些破格的事情,这个孩子,有点矛盾。
唐玲开始从他身边的人入手,先找到了班长,“班长,你以前和刘浩关系最好了,最近怎么看不到你们一起玩了呢?”班长是一个特别有正义感的孩子,因为以前刘浩有点内向,胆小,所以他总是带着他玩。
“老师,刘浩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变了,而且很不喜欢和我在一起,我之前找过他几次,他都拒绝了我,而且在学校,总是无视我,好像不认识我。我也不知道怎么了。”
“怎么会这样,一个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改变,你知不知道,咱班谁和他住的近?”唐玲觉得问题很严重,得尽快调查清楚。
“李萌,他们是一个小区的。”
“好的,老师知道了,你也不要觉得难过,老师知道你是最负责任的班长了,老师会找到原因的,一定能帮助他。”唐玲怕班长受伤害,毕竟自己真的付出了,现在却得到了这样的回报。
“我知道了,老师。”班长很感动,老师这么理解自己。
唐玲感觉,不能直接去找李萌,所以她在放学之后,给李萌家长打了电话,想要进行一次家访,正好去那个小区,看看那能不能有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