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对于苏黎独自一人远走去魔教,东方眠很快就做出了反应。
左相大人就因为女儿“抗旨不尊”的罪名被关进打牢,据说那天朝堂上跪了一片,这里有一小半的人是收到过左相大人的恩惠,其他则是对左相大人的敬佩。
但是,皇上对于这一切根本没有一点反应,像是故意要给苏黎一个下马威,要让苏黎妥协。
苏黎完全没有想到事情居然会变成这个样子,毕竟魔教与皇室本来就是有来往的,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盟友”逼迫什么的,就是苏黎想到的最严重的做法,没想到皇室之人的阴险超出了苏黎的想像,根本就是无解的······
于是,已经默默走了三座城池的苏黎又默默赶回来了。只是魔教教主怎么可能是那么好威胁的,于是,苏黎一边给驻京城的各位大使写信,三天后见面,一边派人去魔教亲自去东子玄,前段时间东子玄练功走火入魔了,身体受了重伤,这也是苏黎亲自去找他的原因,苏黎想让自己不受伤害的完成堕胎,为了这种男人,实在是不值得。
何况,依照魔教的行事风格,被坑了,还不敢坑一声气的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何况,被坑的还是苏黎这个魔教教主。
忍气吞声不是魔教的风格,苏黎本来就在计划一场大的,现在,皇室既然要逼迫她,那就不要怪她不客气了。
何况,苏黎心中默默计算了一下,现在时间正好,这个计划虽然有些残忍,但是苏黎早就想好了万全之策,根本就不成问题,这一次,她要皇室大放血!
两天以后,苏黎快马加鞭,很快就赶回了左相府。
回到左相府以后,苏黎并没有直接去大牢中接苏信棠,而是想回到左相府。
招来暗卫,得知自己的父亲并没有遭受过什么不公平的对待,苏黎才松了一口气。其实,想来皇室也不敢对苏信棠做什么,苏信棠的声望很高,不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朝堂上。
在加上不久前,东方眠让说书人在市井传送的那些东西,百姓也知道是苏黎走了,苏信棠是被苏黎拖累的,本来大家对魔教教主的身份就很不欢迎,现在,再加上他们最喜欢的左相大人被苏黎拖累了,so,大家更是讨厌苏黎了。对于左相大人的热衷也没那么高了。
毕竟苏黎一回来什么事都没有了。
可以说,这场无声的战争,还是东方眠赢了。
“她是我最爱的女人,我不会再娶别人!”东方眠倔强的跪在皇后面前。
皇后本来还是很开心的,现在听到东方眠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气的杯子都摔了,一下子摔到东方眠跟前,当然还是没有打到东方眠头上的。
“混账!”
东方眠看到皇后生气了,并没有什么哄哄自己母亲的表现,反而还大逆不道的说“既然母后心情不好,儿臣就先不打扰母后了。”说着,也不等皇后表示,就直接走了······
皇后在东方眠身后气的,又摔了几个杯子,东方眠是习武之人,自然是能听到的,但是他并没有理会自己母亲的这一系列的发疯。
心情不好的太子殿下此时就只想要去看看自己最爱的女人,却是没有想到他最心爱的女人,此刻正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东方眠刚坐着马车走到一条繁华一些的街道,就被堵住了前行的路。
这条路一般是步行街,但是也还是有例外了,一品以上的官员行走可以减速坐马车,但是不允许骑马。
按理说,即便是人多了点,也不会一堵直接就被堵了一个时辰。也怪东方眠今天倒霉,他出门的时候心情不好,于是脸色就变得很臭,车夫看到他这个样子,不敢跟东方眠搭话。
于是,即便是前面路很堵,车夫看东方眠没有表示,还以为,他今天一点也不急,只是很无聊,所以就耽搁了这么久,而东方眠却实是在发呆,因此,他还真就等看这么久,等他反应过来了,他们已经在这里等了这么久了。
东方眠撩开车帘子,想发火,可是一看到车夫那样战战兢兢的模样,东方眠就很烦,一下子就失去了兴趣,只是让车夫去前面看看,怎么会这么多人。
车夫没有去,因为他早就已经知道了,只是方才东方眠没说话,他不敢先说。
于是,东方眠收到了来自苏黎的极大的恶意。
苏黎用了现代商人的屯粮抬价的方式······
现在是粮价下跌的阶段。
而且,已经持续五天了······
各大粮店都在降价,一天降一半,以指数形式降价,一开始,老百姓还在疯抢,可是,慢慢的,老百姓发现,自己屯了粮食以后,粮食反而价格更低了······
而且,苏黎还特意派了人去有些酒楼妓院去散布消息,说是粮王已经从北方收购了大量的粮食,粮商听到了这个消息,才纷纷降价,就为了将这些粮食抛出去,以后用更低的价格,收购新米。
于是,第二天、第三天,粮食一步步下降,降低到不可理喻的地步,老百姓们渐渐坚持不住了,他们种了一年的粮食,等着将粮食买个好价钱,然后给孩子买身新衣服什么的,可是,现在确是连吃饭都要顾不上了······
还能怎么办,接下来的一年,全家勒紧裤腰带过呗,于是老百姓们生怕再等下去,粮食价格降的更离谱,就纷纷走到街头去卖粮食。
对于那些有钱的商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本来听说新米很快就要来啦,他们就感觉自己会趁机赔上一笔,现在老百姓们更是就留够了口粮,其他米全部都卖掉了······
这下子他们感觉自己很快就要破产了。为了保住自己父辈们留下的家业,这群商人们,只好也将自己手中的粮食低价抛售。
商人一向是对自己手中的钱最敏锐的,于是,政客听说了这个消息以后,就开始跟着抛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