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 陛下略怂 - 涂尔听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陛下略怂 >

第224章

像往常一样,李袖牵着十岁的李裕准时来到明光殿侍疾,发现几个哥哥姐姐都在了。李袖微微惊讶,随即便带着妹妹向昭和帝以及几个哥哥姐姐行礼问好。

昭和帝今日气色不错,眉眼带着笑,倚在榻上与周王、秦王以及熙宁公主闲话家常。三人都是成了家的,周王与熙宁公主膝下都是有子女的,自然不会没有话题。李颂府里只一个秦王妃,安静的陪在一旁。

年纪最小的李裕见四姐暂时没有人理,她提着裙摆几步走到李颂跟前,将人望了望,黑色的眸子里闪着兴奋又憧憬的光。

李颂对妹妹向来是包容的,她任由李裕打量她,耐心的等着看小姑娘要和她说什么。

没过多久,李裕伸出手有些试探地拉了拉李颂的袖子,小声请求道:“四姐姐,你能教我骑马射箭么?十三姐姐说四姐骑射功夫最是厉害了,连她都比不上。”

李颂闻言看了看正关注着这边情况的李袖,温和道:“难道你十三姐姐没有教你么?”

别看李袖是整个皇宫里最讲规矩姿仪的韩妃娘娘养出来的崽,但骑射功夫从来也没有落下来过。韩妃是想把女儿往端庄大方的皇家公主培养,但奈何骨子里李家彪悍的血脉太过强大,况且女孩子会些功夫可以保护自己也并无不好,韩妃娘娘对于李袖带着李裕习武骑射之事也不反对。

李袖如今将近十八岁,几年的习武骑射让她整个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子拔高不少,身形修长,眉目有坚毅之色,与当初这般年岁的李颂有几分相像,再也不是记忆中那个哭唧唧的小姑娘了。

“哼。”李裕也不是以前那个有些畏缩的孩子,朝着李袖的方向皱了皱鼻子,嘟嘟囔囔抱怨道,“十三姐姐最近几日一直在忙着和另一个姐姐玩,都不记得要教我骑马射箭了。”

李颂慢悠悠看来一眼让李袖有些慌神,随即镇定自若地对上李颂探究的目光,“没有的事。”她转头看向嘟着嘴的李裕,“小十四可别忘了,除了这些日子,我什么时候没有教你骑马射箭了?”

十四公主回想了一下,好像是这样,不过已经有好几次十三姐姐因为要陪那个姐姐忘记去教导她了。十三姐姐已经对她很好了,她也不好真的怪姐姐。

“那下回你可不许忘记了。”李裕要她拉钩保证,李袖依言照做。

小姑娘这才开心了。

李颂一直挂着笑望着这两姐妹俩。李袖的事情她知道得差不多,年少慕爱,情之所至,她也不打算拆穿妹妹的那点小秘密了。

“你们姐妹三个在嘀嘀咕咕些什么呢?”昭和帝与周王、熙宁公主正说着话,扭头便见到了李颂三姐妹和睦相处的画面,心中宽慰,不由得出声问道。

李袖与李裕有些惊慌,但看昭和帝眉目慈和,心中对于天子的畏惧淡了许多,反而是对父亲的孺慕。

李颂是姐姐,回道:“儿臣听说近来十三在教小十四射艺马术,便问了几句。”

昭和帝一听来了兴致,他看向两个最小的女儿,一时之间有些恍惚,李袖与李裕的变化有些大,他记忆中规矩又有些胆小的女儿已经远去了。一时之间心中有些愧疚,又看着围着他周围早已长大成人的子女,不禁百感交集。

但作为帝王最擅长的便是表情控制,他的失态并没有让人发现。他躺在龙榻上,周围围绕着一众子女,如同普通人家一般询问女儿的武课情况。

“回父皇的话,儿臣已经可以拉开小弓了,箭靶也可以射中了。”李裕年纪最小,母亲早逝,昭和帝忙于政务以及平衡朝堂,平时也较少踏入后宫,故而李裕见到昭和帝的次数对比上面年长的哥哥姐姐来说算是少的。

她知道自己的父皇是英明君主,心中有对天子的敬畏也有对父皇的孺慕,眼下在昭和帝略带鼓励的目光下,她也没有那么拘谨了,说到后面还有些小得意,“有时候儿臣也能射中靶心。”

“哟,那可真是不得了。”熙宁公主捂着嘴惊呼一声,“小十四可比姐姐我小时候厉害多了,记得我十二岁的时候都没有拉得开小弓呢。”

她看向昭和帝,为两个妹妹讨赏,“父皇您看,两个妹妹可真是厉害,您不该赏赐些什么鼓励一下么?”

“小十四确实比你小时候勤快多了,是该鼓励一下。”昭和帝被逗乐了,开口便赏赐了许多东西。

“正好我府上也有几匹小马驹,都是良种,赶明便送给两个妹妹了。”周王显得大方,开口便要送李袖与李裕上好的汗血宝马的小马驹。

李颂想起自己府上还收藏有几把好弓,也说要明日命人送过来。

李袖与李裕受宠若惊,收下了兄姊赠送的礼物。

五人围在昭和帝身边和乐融融,不一会儿苏常侍上前来提醒昭和帝用药的时辰到了。昭和帝点了点头,苏常侍便将熬好的药汤端了上来。周王身为目前子女中最长者,接过了药碗侍奉昭和帝用药。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昭和帝喝完药长叹道。

周王等人正要安慰,却见昭和帝锐利的目光在几人身上流转而过,最终落在了周王身上,“朕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年前的赐福怕是不能为之了。老二,你的字一向是好的,不如就让你代替朕来写吧。”

这话不亚于一道惊雷,劈在了几人的心上。

熙宁公主差些忍不住自己的惊诧,小心去看李颂的神色,却见她始终波澜不惊。李袖与李裕年纪小,惊异露在脸上,很快也意识到自己失态,收了回去。

周王既惊又喜,面色惶恐推辞,昭和帝却是决心已定,他只好承了下来。

随后几人心里都揣着心思,昭和帝渐渐露出了疲色,他们不好打扰君父休息,拜辞后便离开了明光殿。

风雪愈大,周王先离开。

在李袖隐隐担忧的目光中,熙宁公主与李辞看着两个妹妹离开。

“四妹,我见你来时骑马,想必这一时半刻雪是不会小,不若你乘我的马车,我送你回府。”熙宁公主既是好意,也是想借着回程的这段路与李颂说些话。

李颂没有拒绝,紧随着熙宁公主之后钻进了公主府的马车中。

马车内宽敞,车壁四周用上好的皮料做了防风设置,座位上均铺设了暖和厚实的毛毯中间隔着一张方形檀木小几,一角还放置了香炉,点了熏香。

姊妹俩对坐,旁边小火炉上烧着的小壶子沸了起来,酒香不断地从盖子的缝隙和壶口逸散出来,酒香醇厚,还伴着些奶香。

“这天寒地冻的,喝些酒好让身子暖暖。”熙宁公主斟了一杯递给李颂,“这酒是你姐夫不知道从哪里弄回来的,用来暖暖身子正好。。”

李颂注意到熙宁公主说这话时眼中的温情,心下宽慰,“姐夫对三姐倒是一如既往的好。”

“他敢对我不好。”年近三十,已经生育三个孩子的熙宁公主闻言难得露出了几分小女儿的娇俏,待看到李颂眼中的戏谑时,微微有些脸热,怕是喝了酒的缘故。

“好了,不说他了。你与二王兄之事该如何处置?老二可不是一个能容人的。”熙宁公主忧心不已,“方才在父皇宫中你也瞧见了,日后他若是登上大宝,你与他的关系闹得如此僵硬,他不见得会容得下你,还有小九。”

周王在外的名声经营得十分好,外界对他的称赞多带有“贤明”“宽仁”之类的溢美之词,其中不乏有真实的成分,可“宽仁”显然与周王是很难搭得上边的。别人容易被他虚假的面皮欺骗,可身为同父所出的兄弟姐妹,大家心中都多多少少清楚周王的为人。

与他若是没有过节的还好,若是真有,日后他一朝得势,日子必然要过得不好。

“三姐放心,我有分寸。”李颂显然不想向熙宁公主透露太多,眉眼微垂,思绪一瞬间回到了那时的明光殿。

忽的手臂上传来痛感,却是熙宁公主颇有些气急败坏地打了她一下,急道:“你有什么分寸?眼下都什么时候了。这个时候父皇让老二帮着写那些福字,你能不清楚是什么意思。”

熙宁公主瞧着李颂波澜不惊的模样,忽然福至心灵,“莫不是你私底下还有什么打算?”随后猛地一惊,紧紧抓住了李颂的手腕,“阿颂,你可千万不要做傻事啊。”

熙宁公主被自己的猜测给骇住了,若是父皇真的属意老二,阿颂情急之下铤而走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