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青衣剑客图》
李长安现在有一盏绿灯,两盏青灯。学习更高级的聚气功法,明显是不够。
石剑青色区域亮了三格,应该还能继续学习,不过他剑法足以自保,现在反而对“阵法”有了兴趣。
因为在《戮》的解释中,“阵法”是一切“术法”的基础。
不管是炼器,炼丹,还是凝聚“符印,”使用剑诀,法术,全都离不开阵法知识的支撑。
既然如此,那李长安肯定是要先学阵法的。
点亮的过程,明显让他有点肉疼。毕竟,这是他拼着老命,才斩杀的阴鬼所化成。
也不知道《戮》是怎么算的,四个阴鬼,八个游魂,才给了一大两小,总共十二盏青灯。与当初的大甩卖,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不过也先别急着高兴,《戮》的便宜可没那么好占。剑诀什么的都是预支,是要还的。
知道真相的李长安,差点没哭晕在厕所。
只要看见石剑第三层的蓝色区,第四层的金色区,那黑的让人揪心的十四格,他就像被掏空了全身的力气。暗道:“这可怎么还啊!”
最坑的是,不仅提前预支的剑诀要还,就连青色区的三格《基础剑法》,小石碑上的五格空余也要还。
算一算,李长安现在什么也没干,就欠了《戮》,五千零八盏青灯............
阵法的前三层,介绍的是天地规律,中三层是五行要义,下三层是生克关系,到了第十层,才给李长安来了个“聚灵阵。”
怎么看,怎么坑!
可实际上呢?这些都是修行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也正是弄明白了天地,五行,这些相生相克的关系,李长安才知道当初的自己有多蠢。
“无边落木”是那么用的吗?
好了,前事不提,李长安怕被当初的自己给气死。
“阵法”的前提是布置“载体,”这玩意李长安没有,只能看着“聚灵阵”流口水。
不过布阵的载体没有,“简易符箓”还是能制作的,那就是钱伯长送来的《丹青书》——中的一幅图。
说起来,钱伯长也是够抠的。一本书,一百零八副图,他就弄了一张来凑数。
这张图画的,看似是一名青衣剑客,实际上是“土生金。”若想触发他的攻击,必须以神为引,激活阵眼。
在李长安的理解中,这应该是放大面积,缩小威力,简化内在阵法,方便制作使用的“低阶符箓,”名叫“锐金符。”
他的“符箓”知识,同样来自《戮》的介绍。只是在《戮》的解释中,这玩意华而不实,故在聚气期,根本就不会涉及。
若真想学习,可以修炼到“三元归一,”直接凝结“符印。”毕竟不管是符箓,还是《丹青书》,全都是模仿的“符印。”
只是现在李长安没那个条件啊!
他想修炼到“三元归一,”最少还有两个大境界需要跨越。
用戮的话说,“炼精化气”有四境,分别为“凝神聚气,易筋锻骨,洗窍伐髓和三元归一。”现在的李长安,修到聚气三层都难以为继,还“三元归一?”
“符印”是别想了,至少短期内,他还没这个实力凝聚。
但符箓!特别是低阶和不入流的“符箓,”只要让李长安弄明白了原理,知道如何“勾勒”和“释放”之后,要制作,还真就没什么难度。
“阵法”被称为“术法之基,”不是没有道理的。
哪怕是如今的李长安,还只是学习了基础的天地五行生克关系。但要解析这张《青衣剑客图》,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因为这玩意太低级了,最初是单纯的金气,威力有限,甚至都不如聚气一层时的李长安,灌注法力挥一剑。后加入了土生金或金生水的概念后,这才慢慢有些好转。
“鸡肋啊~!”
弄明白了制作原理和流程,花费了半天的时间来“复盘,”按图索骥“推演”出整个“锐金符”的全貌后。李长安这才知道,为什么《戮》,会对这个东西嗤之以鼻了。
不过在李长安看来,这东西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至少,可以当做储存剑气使用。
就像上次在山洞,他要是有这玩意,完全可以在法力耗干的时候丢出去。
可惜,现在的他既无“符笔,”也没有“丹砂,”更找不来必备的载体“符纸。”
不过完整的弄不出来,这不是有“简化版”吗?
前身李肃的文道基础很扎实,字写的不错,绘画水平也还可以。李长安又是发散性思维,从不会亦步亦趋的循规蹈矩。
对这幅《青衣剑客》图,他最初只是临摹,熟练了之后就开始想其他的辙。
没办法,这玩意比真正的“锐金符”威力差太多,唯一让人称道的,也就是制作简单,消耗少。
“以神带法”画出来后,为了“稳定性,”也只能填充少许法力。
激发后,真不比一把普通长剑刺一下的威力大多少,距离更是只有五米。就这,还是李长安“改良”过的版本。
“原版?”
原版更加不堪,威力跟匕首划一下差不多,距离更是不足三米。
唯一让人赏心悦目的,也就是忽然从画卷中窜出来,瞬间冲出的剑客虚影。
临摹改良这幅图,李长安只用了一个时辰,接下来的三天,全都在试着去增加一些其他的东西。
增加法力?
不行!单纯的增加法力,只会破坏基础阵法的稳定,毕竟现在使用的载体,也只是普通的白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