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黑水公司
邵乐在车厢里不停地调整着镜头,这部飞碟虽然小,可是集成了红外夜视功能,可以穿透障碍,看到里面的有生目标。
打开这个功能以后,外面的一切全都不见了,只有可以呈现热源反应的生物才会出现在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上。
外有几个走动的人呈现桔色的人形。
悍马车里没有坐满人,两辆车里只有八个人,有点儿少。
这时——
离邵乐车最近的那辆悍马车的左侧车门打开,里面有一个人好像是要出来。
邵乐把热源探测器关掉,把监控器切换回普通的夜视模式,看到的影像让他禁不住神色凝重。
是尼克,那个在亮南带领队伍打算带走司空明从美国运来的物资,只差一点儿就灭掉他一个连,在中巴车里逃出升天的家伙。
他不是超级士兵么?来这个鬼地方想干嘛?就算他失败了,以他的重要价值也不会来做这种淡而无味的维和行动吧?
尼克下车不是没有目的的,他拿着一部卫星电话,朝着左边的树林里走去,应该是要打电话。
从目前的情形看,很可能是接受下一步的指示。
有一个超级士兵,就很可能有第二个,第三个。
邵乐庆幸自己没有冒然露面,要是这个时候冲突起来,他除了挨宰不会有别的可能,身边的人根本帮不上忙。
邵乐看向旁边的英姬。
英姬也在看笔记本屏幕,她也认出了尼克。
邵乐朝她微微摇头,示意千万不要出去。
尼克在树林里呆了几分钟,再出来的时候,加油兵已经完成了加油任务。
“咻——”
尼克突然撮嘴打出一声简短的呼哨。
车队两边的树林里突然传来哗啦哗啦的脚步声。
一个狙击小组,还有四个哨兵穿着吉利服从树林里出现,一样的冷漠,一样的肌肉发达,几乎瞬间就让见过的人想起超级士兵四个字。
果然!
这样就对了。
从没放松过警惕,也没有把自身的安全交给别人。
尼克从几个人后面走出来,他冷漠地瞅了一眼负责警卫工作的法国装甲车,还有大雷那张在黑暗中有点儿模糊的亚洲人的脸。
这不稀奇,法国外籍兵团里龙蛇混杂,除了来自全世界的逃犯和恶棍以外,也带来了不同肤色的人,再加上这次维和行动的组织混乱。
而且,很显然,尼克的眼神儿没有好到轻易认出大雷的地步,更何况他现在满脸的迷彩油,又戴着钢盔,而且——
老外认不清亚洲人脸孔的老毛病也严重影响着尼克,他把视线转回去,上车。
“刚才幸亏没出去,”英姬头一次有点儿后怕地,“加上尼克,7个超级士兵!他们来这儿干什么?发动世界大战吗?”
超级士兵是每一个国家的终极武力,不是可以量产的苹果,不管是国家控制的,还是私营企业的,全都受到国防部和国土安全局的重点监控,就是去外面上趟厕所都会有监控纪录,邵乐自己也有,只是他从不在意这些,这是别人的工作,英姬本来也有,但是监控她的措施不科学也不严密,这才导致她被裹挟出境,而且从有超级士兵概念以来,朝鲜境内叛逃出来的,据英姬的了解,成功的也就她一个。
悍马车向着北方开走,很快消失在树林间,他们好像对要去的地方很有自信,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似的。
“回去吧,”邵乐忍下跟上去看看的念头,他不想就这么急火火的决定一件很可能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危险的事。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二战后萨拉热窝曾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纳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在中部萨瓦河支流博斯纳河上游附近。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古城。人口37.5万,连郊区44.9万(1981)。建于1263年。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国王储在此被塞尔维亚爱国者刺死,这个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陆运交通枢纽。工业有动力设备、汽车制造、金属加工、化学、纺织、陶瓷、食品加工等。
战争不是在这里发生的,而是离此稍远的塞尔维亚边境,不过维和部队的总部要设在这里。
没有人来欢迎他们,看到人以后,从他们的目光中就可以看出敌意。
看来这次无论谈判还是维和,都不是让当地人可以接受的,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刚刚进入波斯尼亚以后会有那一轮炮击的原因。
波斯尼亚被卖了。
不管真相是怎样的,当地平民是这么认为的,而塞尔维亚人咄咄逼人的态度正引起波斯尼亚越来越强烈的反抗。
邵乐突然觉得有点儿后悔来这儿搅和,糟糕的指挥系统,糟糕的战况,一旦引发大规模冲突,维和部队首先想的不是保证别人的安全,而是自己能不能在这场冲突中全身而退。
真到打起来的时候,维和部队就是个笑话,几千人漫山遍野地冲过来,哪个还管你是不是维和的,机枪响起来哪还有空儿检查证件,双方都不会容忍第三方力量存在,这个时候要是那些政治家们犯混,维和部队势必成为泄愤的对象。
托尼却不再关心这些事了,他有点儿坐立不安地找到邵乐。
“是要去探亲吗?”邵乐一看到他的样子就知道他想干什么。
托尼点头。
“再等等吧,”邵乐看看四周。
这里是市区西南方的一片难得的平地,再往前走五公里左右才会进入市区。
后勤补给站有很多危险物品,一旦发生爆炸或者燃烧,会引发严重的事故,所以一定要远离市区,其他维和部队的营地大都跟后勤保障营不远,从天空看,这里是一个不规则的方形,倚山而建,把后勤部队围在中心,即是保护,也为了补给物资方便。
大部分部队都不会在此长驻,因为发生冲突的地方在正东方向的维舍格勒,那里再往前不到几公里的地方就是边境,而托尼记忆中的村庄就在维舍格勒东北方向45公里的山里。
依邵乐的判断,在这里建营地纯粹是道森团长的一厢情愿,因为离前线太远,比较适合的营地在维舍格勒,那里无论指挥还是作战,都可以近距离了解情况,出现什么问题都可以及时解决,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他把这个判断告诉托尼,托尼虽然急切,也知道邵乐是好意,就只好转头回去。
虽然离的近些不能有什么实际的帮助,可总比身处百里之遥干着急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