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求仁得仁
中国高剑市。
滨海核电站。
黄群在刚刚完工的三防实验室里摘下墨镜,“记录,”他跟旁边的技术员说,“第168次切割实验,成功。”
“是!”
“成功了?”陆涛迫不及待地在旁边问。
“成功了,”黄群点头,“巨大的成功,我们再一次取得了突破,理论上‘花生’可以被分成十份,需要的电压也相应减少,离实战标准更近了一步。”
“这么说很快就可以给邵乐一个符合他需要的产品了。”陆涛松口气,“马的,这小子没事儿就催我,都快把我烦死了。”
“呵呵,”黄群笑,“这下你解脱了,现在我们的日产量可以稳定在一百颗左右,除去军方的订单以外,每个月给他五十颗不成问题,有了切割技术,那就是不少于五百颗,够他用的了。”
“威力如何?”陆涛问。
“相当于一枚155榴弹炮,”黄群回答,“威力是小了很多。”
“够用了,”陆涛对军事方面不是外行,“有时候威力太大也不是好事,以邵乐的做事习惯,十次有八九次都是被包围的情况,一颗杀伤范围百米的大炸弹不亚于自杀。”
“那就这么定了?”黄群看他。
“定了,”陆涛拍板,“反正每个月提供多少我们说了算,还能不能增加产量?”
“那是另外一个课题了,”黄群摇头,“此外还有威力迭加的试验,‘花生’的聚合,我们的科研实力有限,只能一次搞一个,您什么打算?”
“先搞产量的问题吧,”陆涛说,“投入的太多了,光这个核电站就几十个亿进去了,再加上实验设备,我们得先把产量提升上去,把成本收回来,然后再提其他。”
黄群知道会是这个答案,陆涛是个商人,还是个实用主义者,见不到好处他不会一直投入下去,这跟科研无关。
“进展怎么样了?”谈完正事,陆涛突然暧昧地用胳膊肘捅黄群。
黄群一愣,随即不好意思地,“还行吧。”
“马的,什么叫还行?”陆涛突然做贼心虚地看后面,“这回话筒关了吧?”
黄群更尴尬了,上回他们在实验室里大谈男女问题可是让他们火了一把,老长一段时间底下的工作人员看他俩还是一副憋笑的表情。
“她不想搞婚礼,”黄群说,“这也是我的意见,我们都觉得搬到一起就行了,而且因为我们都有各自的工作,结婚了也是聚少离多。”
“倒也是,”这点陆涛还真是没什么办法,“格老子的,在外面给你分套房子我是真不放心,不是舍不得钱,真不安全哪!”
黄群也无奈地一摊手,“所以她到现在还在四海保安公司那边住我也没什么意见,实在是找不到更安全的地方了。”
“这个我赞同,”陆涛点头,“你别看那儿前段时间被砸了个乱七八糟,可是还是最安全的地方,尤其邵乐最近接管了那里的管理权,用不了多久,全国都找不到比那儿还安全的地方了。”
在苏巴丘斯一击之后,邵乐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即刻远遁,跑到立陶宛西南方克来佩达,悠闲地过起了背包客的生活。
这就是没有计划,给了撒旦教一记闷棍,然后消失。
“我没想到原来我离的这么近,”伊万说。
在一家离港口不远的小饭馆里,邵乐一行人抽着烟,喝着热咖啡,等待晚饭的到来。
听说这里的熏鱼和黑面包都很有名。
“当初我在苏巴丘斯那家教堂中转,”伊万继续说,“我是真没有想到原来总部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
“亮南分局关的那个家伙说的,”邵乐解释道,“我也没想到原来两地相距如此之近,那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其他地方吗?”
“不到五个,”伊万说着看杨欣。
杨欣摇头,“别看我,我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他们不会一直留人在那儿,除非疯了。”
“杨老板的答案不重要,”邵乐跟伊万说,“她提供过一些地址,我还有点儿小权力的时候托人去查过,都废弃了。”
“那下一步我们做什么?”大雷问。
“去维尔纽斯喝鸡茸蘑菇汤,”邵乐指着美食地图上的图案,“看看,装在黑面包里,多有档次。”
“你一定会后悔的,”杨欣呷了一口咖啡,“那破玩意儿腻的要死。”
“这个我同意,”伊万赞同,“这里的美食品尝起来是需要勇气的,如果要去维尔纽斯的化,那就需要一个住处,我们不能再住旅馆了。”
“没问题,”邵乐打了个响指,又翻开另一个旅游手册,“瞧,民宿,租个短期公寓神马的最划算了,就是咱们那些家伙事儿有点儿麻烦……”
几个人就这样在饭馆里小声用中文交谈着,旁边的人不多,就算多他们也不知道这些人在说什么。
邵乐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夏伟找他来绝不是探路那么简单,他也非常了解邵乐就不是一个探路的好孩子,他是个搅屎棍,来这儿就是要把撒旦教所有的部署全部打破,然后夏伟的突击队会来一次雷霆万钧般的攻击把所有挡路的瓶瓶罐罐全都打碎,接着大摇大摆离开,不带走一丝云彩。
全世界稍有脑子的人稍一调查就会发现这就是中国亮南分局的杰作,夏伟想要传递的信息就是这么任性而又明显——“来而不往非礼也,你给我一拳,我就给你一脚,以后想搞事的时候想清楚。”
那些什么国际惯例和条条框框乍听起来有道理,但是远不及这种直接而简单的报复给人印象深刻,吓阻作用也非常有效。
伊万知道的另一个中转站就在维尔纽斯,不过邵乐否决了这个提议,在立陶宛首都动手的技术含量太高,引发的负面效果也会比较大,一旦当地国家安全部门介入,邵乐他们的自由行就要提前终止,在还没有给敌人以重拳之前就草草收场可不是邵乐的风格和习惯。
“哐~~~”
小饭馆的门被推开,一股冷风吹进来。
十一月的立陶宛已经非常冷了,这个时候的背包客也比较少,除了参观教堂也确实没什么可看的,在港口附近停留也容易招惹不必要的注意。
“老板!伏特加!该死的天气。”
俄语,高门大嗓,两个臃肿的俄国佬身上的灰色衣服印着“平卡货运”的俄文字样,邵乐朝窗外看去,马路对面是一辆停在路边的15吨货柜车。
邵乐他们的菜上来了,是俄罗斯菜,也有德国的酸菜猪肘,大雷这样的垃圾筒胃也在吃了两口以后有点儿皱眉头,他抬起头,正好碰到邵乐同样不太好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