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暗涌的涟漪
夜深人静,洞外虫鸣声声,山风拂动树叶发出沙沙响声,仿佛在低语着什么。悟空一夜未合眼,守在唐僧身旁,思绪如潮。他无法摆脱心中的疑惑,这位在他眼前入定的“师父”似乎已不再是往日熟悉的那人。自从这场西行之旅开始以来,他们历尽千难万险,唐僧一直以慈悲为怀,持戒严谨,但现在,那慈悲与柔和仿佛在无形中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静、疏离的气息。
悟空暗自咬牙,心中隐约升起一股决心。他明白,若要弄清眼前之人的真伪,光靠观察恐怕还不足够。悟空决定,必须设下一个试探,来验证他心中的猜疑。
清晨的阳光透过洞口洒进来,唐僧缓缓睁开眼,悟空早已等在一旁,双手抱胸,面色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凌厉。
“师父,今日路上我可能会离开片刻。”悟空装作不经意地说道,目光却始终锁定着唐僧的神情。
唐僧似乎毫不在意地点点头,平静地答道:“悟空,有事你便去处理吧,三藏并无不可。”他的声音依旧温和,但语调中的淡然让悟空心中更添几分疑虑。
悟空不动声色地转身离开,但并未走远。他隐身在附近,暗中观察唐僧的一举一动。这一试探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他要看看唐僧会不会在他离开的情况下,显露出任何异样。
不久,八戒和沙僧从另一侧过来,见悟空不在,八戒一脸惊讶地问道:“咦,猴哥去哪儿了?这么早不见人影。”
唐僧微微一笑,淡淡道:“悟空有些事要处理,片刻便会回来。”
八戒摸了摸肚子,懒洋洋地说道:“这猴子总是这样神出鬼没的,倒让人不知他在想什么。”
唐僧只是淡然地点头,继续默默诵经,仿佛并未受到任何干扰。悟空在一旁细细观察着,内心愈加困惑。师父的反应与以往无二,甚至比以前更显得平静祥和。然而正是这种平静,让悟空心头微微一沉。他的试探并未成功,唐僧的行为一如往常,丝毫没有露出破绽。
再度上路后,悟空心中暗暗发誓要将自己的观察继续下去。他不再轻易离开唐僧身旁,默默跟随在他身后,留心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那股疑虑如同一根刺,深深扎在悟空心中,不见其形,却时刻在刺痛他敏锐的神经。
行走间,八戒打趣道:“猴哥,你怎地今儿个一声不吭,成日紧盯着师父,可有什么新发现不成?”
悟空冷冷地瞥了八戒一眼,没有回答,但他心中的警惕却更加深了。他知道,如果真有问题,定然不会轻易暴露在表面,而他要做的,是持续不断地观察,直到真正的破绽浮现。
天色渐晚,众人来到一片偏僻的山谷间,路边有一座孤零零的破庙,破败的石雕佛像在黄昏的光辉中显得斑驳而古老,仿佛见证了千百年的岁月流转。
唐僧环视一周,微微点头道:“这里夜晚清静,且暂且歇息一夜,明日再行进。”
悟空望着破庙,心中却隐隐有种不安的感觉。他察觉到,这座庙宇似乎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妖气。悟空皱眉,随即轻声道:“师父,这里似乎并不寻常,我们还是小心些为妙。”
唐僧微微一笑:“悟空,为师正是因这庙宇中的神佛而感到心安。即便前方有妖魔横行,心静则安,心邪则乱,凡事当不忘初心,坦然前行。”
悟空低头不语,面色微沉。师父的态度似乎在劝慰,却又透出一丝说不出的冷漠。这句话似乎意在告诫他,但也将他心中的疑虑映射出来,仿佛一切都在师父的掌控之中。
入夜时分,悟空独自守在庙外,眼神如炬,盯紧着庙中的动静。他闭目凝神,细细探查四周的气息,感觉到山谷间的风似乎带着丝丝妖异的寒意。
就在这时,庙中传来一声低微的呻吟声。悟空猛地睁开双眼,耳朵微微一动,细细辨认出那声音竟然是唐僧发出的。他心下一惊,立刻飞身进入庙中,只见唐僧双手合十,脸上却带着一种痛苦的神情,似乎正在与什么力量抗衡。
悟空心中一动,缓缓走近问道:“师父,您这是怎么了?”
唐僧睁开眼,额上竟微微见汗,脸上依旧是那份淡然,但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悟空,方才入定间似乎被一股魔气侵扰,幸得你守护在侧,才将那邪气驱散。”
悟空暗自心惊,若是往日,他早就对这话深信不疑,但此刻的唐僧所言,却让他更加疑惑。师父竟会在入定时被邪气侵扰?这并非寻常之事,尤其是唐僧以往修行精深,何曾有过这样的情况?
悟空内心愈加警觉,眼神冷峻地注视着唐僧,暗中决意要更加密切地观察。
深夜,悟空始终保持清醒,默默守在唐僧身旁。他轻轻闭上眼,耳朵却仔细倾听着四周的一切。时间在寂静中流逝,唐僧的呼吸声也渐渐平稳下来。悟空心中虽存疑虑,却无从发作,只得暗自继续观察。
而此时,夜色深沉,庙宇中的一切都显得朦胧而神秘。悟空的目光如同利刃,紧紧盯着眼前的唐僧,内心的怀疑逐渐化为一种隐忍的执着,他知道,这场试探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