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陈原进洛阳
虎牢关前,青草地上,陈原开始扎下连绵的阵营,像是长期驻守此地。
虎牢关下,城门百余丈的空地上,一排5辆高大的马车摆在那里。
中间的那辆马车上,站立一人,浑身铁盔铁甲,包裹严实,手拿铁皮喇叭,冲着城头高声喊叫:
“城内的洛阳兄弟,我和你们一样,都是以前大将军何进的部属,而不是老贼董卓的西凉骑兵……”
喊话内容,都是说洛阳兵现在归了董卓,受尽西凉兵的欺压,每次打仗受死的多是洛阳兵。
但是封赏从来都是西凉兵优先,洛阳兵却每次都是排到最后。
总之,所有洛阳兵自从跟了董卓,几乎都是后娘养的一般。
而自从他们跟了并州兵,几乎新生一般,天天吃的好,喝的好,几乎没有战死的云云。
有些事,确有其实,有些事,当然捕风捉影,还有一些比如步兵本来战死的就多,就故意说成董卓老贼的欺压。
只有这样,他们根本才无从辩解。
不要幻想所有人都会理性看待问题,大多数人都是糊涂蛋,尤其这种刻意的挑拨,再加上本来就有差别的队伍,很快就会有隔阂出来。
一连三天,就这样叫阵,而且天天往城头射箭,箭上绑信,公开劝说城内的洛阳兵,主要都是步卒类或弓箭手投降。
直接打开城门投降有赏金100斤黄金,并给城内的每一个将领开出加码,凡是带着脑袋投降,当场兑换黄金。例如董卓的脑袋100斤黄金赏金,李傕的脑袋10斤黄金赏金。
金光闪闪的黄金,就摆放在旁边车上,让城头之上,看个清清楚楚。
剩下的几辆马车上,摆起饭桌,几个并州士卒,每日吃什么饭,喝什么汤,都叫城上看的清清楚楚。
如此一来,城内越发风声鹤唳。尤其是西凉兵与洛阳兵之间,明显的产生隔阂。
城内一切要害位置,一切要害地方,重要的官职,全部由西凉人担任。
陈原摆出一副架势,他就是要通过里应外合,拿下虎牢关。
现在董卓受伤,在养伤期间,又要和朝中重臣商议迁都之事,军务就由李儒代理。
虎牢关外,并州兵马的一切举动,李儒都看在心里。
看来看去,,光武山上有人伐木造云梯,似乎想要蚁附攻城。
李儒却没有害怕,攻城他并不担心,虎牢关毕竟还有6万兵马。
想要攻破这样的坚城,没有30万人,想都不要想,陈原那里也就1万多人。
他巴不得他来攻城,这样这1万多人,轻轻松松的都能被他消灭。
不过,看了两天,陈原似乎没有傻到攻城的地步,只是将营帐扎的更牢靠一些,吊斗树起来,营房一周全部用战车围成一个巨大的圆环。
兵马全部囤聚于内。
圆环之外,云梯一天天多起来。
虽说没有攻城,李儒还是有些担心,若陈原联手关东诸军,如袁绍曹操等,那几十万大军同来虎牢关前,那虎牢关也是守不住的。
再加上粮食一天少过一天,这虎牢关守起来也是不易。
正当李儒感受到陈原的压力,为守好虎牢关发愁之际,陈原将军中重要将士秘密召集前来。
陈原将军中之任交给韩虎,自己则是要亲赴洛阳,真正与狼共舞,亲自去指挥如何营救洛阳之民。
不少将士虽有些担心,可是陈原决心已定,就不会有人反对。
不是陈原愿意去只身犯险,实在洛阳城百万人之众,如果全部被董卓毁坏实在可惜。
再说,陈原正当年轻力壮,又是战场上厮杀出来,已经算的上武艺高强。一般五六个壮汉,也是难以近身。
所以陈原才要只身亲赴洛阳,为营救出洛阳之百万民众奔走。
韩虎顺利接任,陈原则当天就离开军营。
为了不招人注意,陈原特意身穿一身本色麻布短褥,足蹬平头麻鞋,头戴庶人巾,腰中悬着环首刀。环首刀当然是他们并州打造的,和那马刀一样锋利无比,吹毛利刃。
一身平民打扮,环首刀专门找一老旧的刀鞘,本来黄灿灿的刀鞘,现在上面已经乌黑一片,一看就仿佛用过多少年一般。
看上去,陈原已经是地地道道的大汉平民百姓,就连枣红马,也被卸掉马镫,和普通的骑乘之马已经没什么区别。
陈原告别众人,骑马来到黄河边上,司马朗早带着船只候在这里。
此次进洛阳,不是陈原一人,还有一个司马朗的家仆老徐陪着陈原。
老徐将近五十,头发花白,一脸憨厚,穿着也是很普通,一身的麻布短褥和陈原一样,看起来毫不起眼。
老徐是和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一起长大的家仆,是司马家的家生子。
虽是奴仆,在司马家却是地位不低,司马朗待之若叔,一向十分恭敬。
陈原上船之后,老徐话不多,站立陈原一旁,听着司马朗的介绍,频频点头。
船行黄河之上,一路逆流往孟津渡口而行。
离孟津还有10里水路,前面闪出船队来,正是张世平的运粮船队,陈原的船只并上去,看上去,这也是运粮船的一只。
当天夜里,运粮船停靠孟津。
码头灯火闪烁,无数的人靠近船只卸粮。
陈原所在这只船,就偷偷停靠灯火照不到的地方,靠近岸边,在老徐的带领下,陈原牵着马上了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