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误国误民
谢兰兰正端坐在萧云对面,见他面色犹豫,立即明白了萧云的难处,她本就是大户人家出来,况且自小就在金陵长大,对于这金陵的吃食最熟悉不过了,只见她对萧云嫣然一笑,率先伸出筷子,夹起一块梅花糕来,随后放入豆沙、鲜肉、菜猪油、玫瑰等各种馅心,再注上面浆,撒上白糖、红绿瓜丝,卷成一个梅花形,千千素手递到了萧云的面前,嫣然道:“老爷……这是金陵地道的梅花糕,入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回味无穷,胜过宫廷御点,请老爷品尝一下!”
萧云会意,冲着她眨巴眨巴眼神,跟着嘻嘻一笑,伸手接过梅花糕,放入了嘴里。
但这样一来,谢兰兰的用意众人可是看的明明白白,宋濂、刘伯温等人忙装作没看见,可越是这样,这让谢兰兰脸红起来,眼看萧云一副受知坦然的模样,眼帘一转,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萧云正吃梅花糕吃的正欢,陡然被一道充满窦娥冤的眼神一望,一个呜咽,登时咳嗽起来。
“慢点……慢点……没人和你抢……”见他如此,谢兰兰“噗嗤”一声嬉笑起来,笑容宛若桃花,看的众人一怒。
宋濂叹道:“常言道,温柔乡,英雄冢,果然大有道理啊!”这话原本是宋濂一时感叹而已,谁知谢兰兰听在耳里,却以为是宋濂在绕着弯字骂她,不禁俏脸一寒,满脸怒色。
宋濂瞧在眼里吃了一惊,急忙地下了头,伸手抓了一块梅花糕,四人本就是绝顶聪颖之人,方才谢兰兰的一番展示,此刻早已牢记在心,捏着梅花糕照葫芦画瓢也开始大吃大喝起来。
谁知谢兰兰平日里性子里就有些大家闺秀的风范,倔脾气一上来,倒也不依不饶起来,她心系萧云才变得温柔体贴,对于宋濂这么一个糟老头可没什么好脸色,尤其听他说什么“温柔乡,英雄冢……”她自小熟读诗书,岂能不知这句话的含义。
萧云正吃着梅花糕,见谢兰兰如此模样,连忙抢过滑头道:“说道吃,我倒想起了一个小小的故事,现在想来还颇为好笑,不知诸位有没有兴趣听一听啊?”
刘伯温何等人物,老早就看出了谢兰兰的不快,他生怕老友被这么一个女子喝骂,那这张老脸就不知如何自处了,听萧云岔开话题,忙呵呵一笑,道:“难得萧兄弟有如此雅兴,我等正觉无趣呢?”
谢兰兰本想发作听萧云如此说来,顿时明白了他的用意,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却默默不做声了。
萧云与刘伯温同时吐了口气,二人相识一望,听得刘伯温道:“不知萧兄弟有何妙事?眼下无事,不放说将出来,也好让我等一乐啊?”
萧云回了谢兰兰一个暧昧的笑意,随口吃了手中的梅花糕,略一思索便道:“这事说将起来,倒有些好笑,今日权当说与众人一娱而已!”
众人均吃的差不多,一听萧云有故事要说,纷纷忙喝茶漱口,静待萧云的故事。
眼看酝酿的差不多了,萧云便道:“要说这故事,与一位名人有关!昔日大宋变法大家王安石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小妾,王安石平日读书极为认真,就对告诉自己的小妾说,每天门外树上乌鸦叫时,说明天就要亮了,要喊他上早朝了。”
在坐之人,虽说都是饱读诗书之人,但这些人平日里放浪形骸贯了,聊起风流韵事来也比普通人好不了多少,虽说四人都是浙江四先生,重视礼教,但多半更加向往唐朝的风流才子的风流韵事,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乃是一等一的风流韵事无损私德,他们自然不加顾忌,一听萧云说的与风流韵事有关,众人除了谢兰兰一个女儿家皱了皱眉头外,其余众人倒是一脸的乐哈哈的模样。
“不久,他的小妾和一个家丁想好上了。于是小妾为了催促王安石早点上朝,与家丁幽会,就用竹竿捅乌鸦窝,使乌鸦发出惊叫声。
三番五次之后,王安石发现有蹊跷,一天,起床后走了不远悄悄地返回,听见他的卧室内传来一男一女的对话:你的皮肤好美呀,像面筋儿一般。你的皮肤好嫩呀,像香瓜一般。相爷的皮肤像什么呀?像干姜。
转眼间,八月十五仲秋夜到了,王安石让小妾准备了几个下酒小菜,又叫上家丁,三人坐定,推杯换盏,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安石说:今天咱们仨人喝酒行酒令,每人都做一首诗,否则罚酒三碗。
于是先吟道:“八月十五月正东,乌鸦不叫竹竿捅,香瓜搂着面筋睡,干姜就在外面听。”
两人一听吓坏了,家丁老半天才说,八月十五月正南,你说这事有年半,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
小妾听后,把脸一沉,说道:八月十五月正西,老汉别娶年少妻,老汉若娶年少妻,早晚都是别人里。
王安石听后想了一会儿,抬头看到他们年龄又是相当的一对男女,便给了一笔钱让他们比翼双飞了。“谢兰兰原本皱着眉头,这时听得丫头与家丁夫妻团员,一同比翼双飞的情境,不由得笑道:这王大人虽说变法误国误民,但还真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风范!
萧云本随口一说,忽听得这么一句,惊道:“王安石变法不是富国强兵之道么?怎么误国误民了?”
受到后世电视剧影响,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推动改革变法,一系列变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虽说最后只因为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才导致了变法的失败,但其忠心为国的心却是应该值得褒扬的,怎么说也该是一等一的大功臣才是,怎么一说出来便成了误国误民之人!
见萧云有些惊讶,刘伯温似乎看穿了他的疑虑,呵呵一笑,道:王荆公,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锐行变法,但因性格、运气、旧党及富豪反对和用人不当,导致变法失败,所促成的党争更加速了北宋亡国,此后不久金军攻破东京,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以靖康元年以来士大夫们便把”国事失图“由蔡京上溯至王安石。加上绍兴四年,宋高宗诏命重修《神宗实录》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这一来,那些想为王安石说话的人,也不敢在为王安石言语了,经过世间凡夫俗子的一番言传,昔年的锐意变法,富国强兵的王荆公便作为宋朝误国误民的奸臣了!如今虽过了百年,但百姓被鞑子蹂躏,这帐多多少少算在王荆公的头上了,所以百余年来,百姓说到王荆公,多半都是骂其奸臣!误国害民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