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铁杆粉丝 - 天下王者 - 一景之月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天下王者 >

第164章铁杆粉丝

“叫你来你就来,今日是我父王过寿辰,谁敢以在此摆官位,那就让他从哪儿来,回哪儿去,你怕什么,莫说你是朝廷命官,就算不是,以我父王的身份,他人岂能请看了你!”

萧云没料到这小郡主这么能说,一番话说出来,倒是自己的不是了,眼看他瞪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神望着自己,唯有苦笑了声,硬着头皮上了。

小郡主见萧云走近,冷哼了声,方才转过身,然后跟着七王爷身后仰头挺胸,萧云摇了摇头,尾随其后朝大殿行去。

元朝王爷虽不比明朝“藩王的府邸”亚天子一等“。

但整个排场丝毫不必天子差多少,七王爷是当今皇帝的皇叔,排场尤为在其他王爷之上。

整个寿宴,在正殿展开,其声势之浩大,气势之宏伟可想而知,王府宾客盈门,贺寿的宾客、往来的仆婢川流不息,十分的热闹。加上王府所负责寿宴的饮食的厨子,负责安全的侍卫,负责接待的礼仪官,一时大殿人满为患。好不气派。

萧云跟着七王爷小郡主一进正殿大厅,站在侧旁的两个司仪便高声唱道:“七王爷……到!”。

原先还吵吵闹闹的大殿顿时随着这一声高唱,安静了下来,不管是坐着的,还是站着的的宾客都纷纷起立,肃手相迎。

七王爷高兴地道:“有劳各位了!各位做吧!”站起的人,纷纷坐下,萧云直觉耳膜一阵震动。

就当七王爷说话的这当口儿,萧云双眼在人群里搜索,但见下面坐着有些是自己在朝廷见过的,有些根本就未曾谋面。还有些是见过都忘记的人,他们这会儿都齐刷刷的围着各自的宴席酒桌而坐,黑压压的有好几百人。

萧云暗叹七王爷的面子不小。

便在这时,萧云便看到人群的东南的一个角落里,有人朝自己挥手,定睛一看,不是别人,正是陆楚楚。赵环对面而坐。

萧云点了点头,也不和七王爷大声招呼,不动声色的从七王爷身边退了下去,一路沿着人群,便从容走了过去。

一到陆楚楚身边,见有一空座,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一屁股坐下,吐了口气,尚未答话。就听得对面的赵环急躁的道:“你怎么去了七王爷的后院?七王爷都跟你说什么?怎么还带着你一同出来了?”

萧云端起酒桌上的茶杯,也不管里面是茶还是酒,仰起脸咕噜咕噜几声,一口气喝了干净才一抹嘴巴,没好气的道:“还能干什么,送礼呗?”

赵环狐疑的道:“就这么简单?”

萧云惊异的望了赵环一眼,皮笑肉不笑的道:“以赵公子看,该如何呢?”

赵环见萧云眼色有异,还道是识破了自己的阴谋,不由得用干笑了两声,掩饰自己的内心,道:“萧大人误会了,在下不过是没想到王爷会带着大人一起出来而已?”

萧云没心情和他说话,听他语气缓和了不少,也不再答话。侧目朝四周望去,这才发现,这是大殿第二层的院落的一处偏殿,这里前前后后都安排了七八桌,每一桌老老少少人数不少,却都是衣着鲜亮,一看非官及富。唯独自己这桌除了赵环、宋方、陆楚楚、赵环、还有一个萧云不认识的汉子。

萧云瞧那汉子不过三十好几,白面朱唇,生得十分的满洒,这会儿正滴溜溜的用一双眼睛在萧云身上打量。

萧云被他瞧得有些奇怪,心道:“爷爷的,老子又不是女人,用的着这么看吗?”

那汉子见萧云发现自己的目光,脸上微微一红,尴尬的笑了笑,忽然双手冲着萧云一拱,问道:“在下李伯升,不知这位官人如何称呼?”

萧云随手一挥道:“什么官人不官人的,在下姓萧单名一个云字?伯升兄可以见我萧云好了!”萧云瞧他年纪比自己大了几岁,便自作主张的叫了声兄弟。说完,也不会理他,毫不客气的端起酒杯欲给自己再到上一杯酒,忽然脑海里一个激灵,猛的“啊”了声。

陆楚楚和宋方离他最近,一听惊叫声,齐声道:“萧大哥,小兄弟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一旁的赵环和李伯升也好奇的那一双眼睛盯着萧云看,脸上的神情大有疑惑之感。

萧云不理会三人,放下手中的酒壶,目光直逼李伯升。

李伯升被他看的有些莫名其妙,只是眼神有些躲闪似乎在惧怕什么?但脸上的神情却故作镇定,萧云盯着他看了半响,方才开口道:“你真是李伯升?”

李伯升心中一颤,目光不由自主的朝赵环望了望,但见赵环也是一脸的紧张,似有某种阴谋被看穿了一般,二人眼神一阵交涉,李伯升便看到赵环的额头上溢出米粒般的汗珠,心中不由得也跟着一阵紧张了起来,心里不住的喃喃道:“难道他发现了,难道他发现了……”

李伯升自年轻时代起,就在泰州当地盐场的帮闲记账一类杂差。若非遇到张士诚,凭这顺便走私贩盐。操舟运盐的勾当,也能让老婆孩子填饱肚子,这勾当虽不是什么好勾当,但也不算什么大恶,却无职业“道德”可言。

然而这一切都在他遇上了张士诚那天起发生了改变。

盐自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因靠煮盐获利,富可敌国,于是便起兵造反,争夺皇位。让汉朝统治者廷认识到盐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物资,又是与社稷安全休戚相关的物资,盐利又大,大臣桑弘羊发表了《盐铁论》,力呈盐铁由朝廷控制的必要。因此,汉武帝时,“笼天下盐铁”,实行盐铁官管,由政府募民利盐,官收、官运、官销。后来,管理的官员称为盐铁官。不久前在盐城出土了一件古代制盐的大铁盘,上面铸有盐官铸发的字样,将制盐紧紧控制在盐官手中。以后历代王朝都从汉制,盐务由中央统治机构直接管理,汉代由中央政府的大司农管,唐代由户部管,宋代特设提举盐事司管盐。

到了元代由中书省管,中书省负责全国盐茶等商品的计划管理,各路食盐的支取额和销售课额由中书省审核确定,然后下面在不同的产盐区,设置不同名称的掌管销售的管理机构,直接负责所辖地区的食盐销售。

各路销盐机构由漕司负责,各路漕司获得支盐凭证后,到指定地点支取食盐转运到自己所属盐仓,并将其销售给所属各州军县,“漕司悉贮于海仓,令剑、建、汀、邵上四州取而鬻之,以供岁用”地方官员不准插手。普通百姓如果违禁制盐、运盐、贩卖盐,则要受到重处。

李伯升一直干着偷运私盐的勾当,每次虽小心,但大肆盗买私盐,他的案子发了,按照当朝律法,倒卖私盐是要被朝廷严刑重处,杖七十,徒二年,财产一半没官,于没物内一半付告人充赏,还在脸上烙下了罪囚的印记,一生不得见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