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函谷遇匪 - 日月重辉 - 慕云剑声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日月重辉 >

第120章函谷遇匪

三门峡就是黄河漕运入关的咽喉。汉时定都长安,关中人口大增,关中地区的粮食已经无法自给,需要从关外运进关内。

从汉武帝时,朝廷就曾尝试各种办法,以解决粮食问题。

如,汉武帝时期河东太守番系曾经提出开发晋西南“渠田”替代关东漕粮运输的办法,但最终没有结果。

如,张汤提出开凿褒斜道以避开关东粮食西运途中经砥柱所造成的浪费,也没有成功。

如,汉宣帝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曾建议采取加重关中和晋南赋税的办法来减少关东的漕运,并未能彻底解决困难。

所以,从汉朝起,关中的粮食就需要依赖漕运了。

然而,陆路运输损耗大,运送一石粮食,途中人吃马嚼可能要损失两石粮。

水路运输又为三门峡所扼。舟船在此地多有触礁沉没,不但漂没了粮食,也不知道有多少船夫水手在此地葬身激流。

正对三门,有一块巨石,名曰砥柱,也就是中流砥柱的来由。

《汉书沟洫志》有记载,汉成帝鸿嘉四年,丞相史杨焉上书:从河上下,患砥柱隘,可镌广之。

汉成帝从其言,令杨焉负责开凿砥柱。结果是凿落的巨石落入河中,变成暗礁,反而令水运更加凶险。

后来,人们想到了一种更加合理的漕运办法。就是在三门天险周边的山石上开凿栈道,通过纤夫挽船的办法,帮助漕船顺利通过三门天险。

记载如:

建武十一年••••••时遣石匠口口石师千人修治栈道。

魏景初二年二月,帝遣都督沙丘部、监运谏议大夫寇慈,帅工五千人,岁常修治,以平河阻。

晋泰始三年正月,武帝遣监运大中大夫赵国、都匠中郎将河东乐世,帅众五千余人,修治河滩。

即使经过历朝历代的修凿,三门水运依然如《水经注》所载:“虽世代加工,水流漰渀,涛波尚屯,及其商舟是次,鲜不踟蹰难济。

隋唐时亦曾多次修建水道,可是效果都不如意。直至唐开元二十九年,陕郡太守李齐物在三门峡人门左岸挖掘一条人工运河,避开了三门天险。关中漕运之危稍减。

虽然开元新河部分解决了黄河漕运问题,但是关中对粮食的需求量却越来越大。开元初年每年运粮八十万石,后至一百万石,至天宝七年,已增加到两百五十万石。

大明朝每年漕运进京的粮食不啻八百万石,通过黄河来运输漕粮显然已经远远不可能达到。所以关中纵有函谷、潼关之守,中条、崤山之险,也已经不可能在作为后代帝国之都城了。

小小一个三门峡,成为了历代国都为从关内迁到关外,从西部迁到东部的一个重要原因。

没想到一个河谷,居然能改变整个华夏民族的走向。吴十二等人听后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感受:发懵!不过,他们已经能够理解为什么途径千里黄河,陆挽单单要来看这一段。

历经艰辛的跋涉,众人终于来到三门峡处。此处两岸群峰嵯峨、山势陡峭,山璧黄色的乱石横生,石棱看上去锋利异常,乱石之中间杂褐土,土上灌木丛丛。

再看河道,果然水流湍急,怒涛拍石,响声震天。河中两座山峰犹如两个小岛,将河流隔成三段。东边的岛是鬼门岛,西门的岛是神门岛;所以三个河段从东到西分别是鬼门、神门、人门。

三门往下不远处还有块巨石,远看犹如一块窝窝头,屹立在水面上,那就是中流砥柱了。非陆挽这等人,谁会联想到这块窝窝头给华夏的影响。

天色已晚,光线颇为阴暗,东边山璧上的栈道只能模模糊糊看到一条痕迹。至于人门岛东方的开元运河已经完全没有了踪影。

陆挽看过三门峡水文地形后,就和众人返程了。今天肯定赶不到陕州了,众人就在山中找了一个小村庄借宿一晚。第二天他们又花了一天的时间才赶到陕州与张神医等人汇合。

从陕州出来后,柳兰君雇佣的驴夫不见了。陆挽好奇问了一下,柳兰君回答说:驴夫是开封人,吵着要回家,小女子只能让他回去。这些天我已熟悉怎么骑行,没有人帮助自己一个人也可以骑驴子了。

陕州后面是灵宝县,即为为秦时函谷关所在。函谷关与崤山合称关山,乃强秦争霸天下固守之资。此地离陕西已经很近了。

一行人,包括陆挽在内,谁也没料到,在灵宝前往阌乡县的路上出事了。

陆挽等人正在赶路,谁料到从南方山林上冲下来两股山匪,分别堵住了陆挽等人前进和后退的道路。

这些山匪在山道上策马奔行时,手上尚能挽弓搭箭,论彪悍之气,已胜过内陆寻常的军伍。

看情形,陆挽就意识到大事不妙了。

这条官道是西北通往帝国腹心的唯一要道。只要沿路出现山匪,陕豫两省立刻会派重兵围剿,以保障这条动脉的畅通。这些山匪远道而来,还人人带着弓箭,明显是有预谋的。

不出意外,这些山匪十有**是针对自己而来。

这条官道,左山右河,跑是没地方跑了。陆挽赶紧让林时雨、两个解军和张神医、无咎、无忧一起躲入车中不要出来。

吴三和吴十二也从车内拿出了弓箭和棍棒。陆挽则躲在吴十二的马屁股后面观察情势。

这不是一般的山贼。前后各有二三十张强弓,纵使吴三、吴十二这样的军中虎贲,在没有盔甲的情况下,也挡不住这么多张强弓的攒射。

陆挽即使智计超全,在这种绝对势力的压制下,也被困于路中一筹莫展。

山匪中有一骑上前半个马位,直直对着陆挽说道:“陆小先生是吧?请跟兄弟们走一趟吧。”

吴十二回头小声问陆挽:“公子,要不要我射杀他?”

陆挽赶忙摇头。这个情况下,如果杀伤了对方之人,难免会造成相互厮杀。硬拼的话,自己这方除了吴三和吴十二,其他人绝无幸免的可能。

陆挽也从吴十二马后走了出来,抱拳道:“不知各位是哪里的好汉?拦截陆某是为了什么?”

山贼头领笑道:“小先生,别废心思了。你要再废话,我只能令兄弟们动手了。”说着头领举起了手。前后的山贼们全都开始挽弓搭箭,只等头领一声令下。

千钧一发之际,陆挽已经没有犹豫的时间,他只好说道:“我可以跟各位走,不过在下有个请求。”

山贼头领:“讲!”

陆挽道:“各位好汉想要的应该只有陆某一人,我身边这些朋友能否容他们先行离开?”

山贼头领开始犹豫。有人出钱请他们劫持陆挽,愿意以五千两白银换这个貌不惊人的小子。至于其他人,雇主并未提及。

山贼头领身边有个黑脸汉子说道:“大哥,我看那车中有些老弱病残。咱们走的都是山路,带上他们不方便,不如就放过去算了。”

头领想想,也有道理。他们翻山越岭而来,带着老人孩子,回去的路上只会拖慢行程,除非把这些人都杀掉。问题既无冤无仇,又无好处,为什么要造下无谓的杀孽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